秦时明月吧 关注:2,894,002贴子:81,834,185

【同人文】从前杯酒 | 极短 | 已完结 | 群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人文】从前杯酒 | 极短 | 已完结 | 群像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3-02 18:15回复
    献于我的挚爱——月是秦时明。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02 18:15
    回复
      2025-10-04 19:2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注:①本文主角毛裘为《秦时明月》原著小说中吃下长生不老药的人,在此将其放入秦时动漫江湖之中。②第四节所提及的面馆是《秦时明月》原著小说结尾中,天明高月所开。③“今无江湖也无侠”出自吉克隽逸《无侠》歌词。]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3-02 18:15
      回复
        二.如镜湖
        “哎,你看,他又在那钓鱼了。”
        “这怕不是个呆子。”
        镜湖里那位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在钓鱼,而往往一天下来,一条鱼都不曾掉到的渔夫不觉间成为了路上来往行人的谈资。
        “听说他是几个月前从合肥过来的避难,那里打了场仗。”
        …………
        毛裘垂钓的背影在路人看来有一分落寞,一分神秘,一分超脱。而毛裘的内心很无奈,说他落寞,他的确落寞,一个秦朝遗民活到现在倘若怡然自得反而有些奇怪。但他并不是自己想神秘,也不是真正超脱。他巴不得自己不要超脱,在合肥那里参个军,曹军也好,孙军也好,然后如愿以偿的战死沙场。
        旁人要是知道毛裘的这个小愿望,就可能不觉得他是呆子了,都会觉得他是个神经。那么多人终日忙忙碌碌拼命的想要在当今乱世中活下来,他却对自己在战场中求死不得感到难过。可毛裘很委屈,而这一切委屈的根源就是他当初误食了那颗长生不老仙丹,那颗嬴政梦寐以求的仙丹。
        老实说,毛裘不太喜欢嬴政,嬴政活着的时候,江湖朝堂都是一片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不绝,等到他如许多人所期望的死去后,自己却稀里糊涂的替他承受起了凡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长生不老的滋味,毛裘替嬴政尝了——很不好受。不老不病,不死不灭,被历史的巨轮推着向前走,时而回首,来路万里,故人长绝,唯一人独活。这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四个字,在毛裘看来是最恶毒的诅咒。
        毛裘漫无边际的想着这些事情直至天近黄昏。夕阳余晖洒落在湖面上,碎成无数光点,独自垂钓的毛裘和他的小船成了黑色的剪影,看着更加落寞了。湖旁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不再有人对此刻的毛裘的做一番高谈阔论了。毛裘舒了口气。他来这的原因不是他们所说的抛妻弃子前来避难,更不是因为贪生怕死从前线脱逃而来的。单单只是他听人说起这里有一口湖名为“镜湖”。
        只是这里的镜湖,没有医庄,少见流萤。在一个同样叫做镜湖的地方,有一位医仙,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有如秋葵般清丽。她一直遵循着“三不救”的原则,却因为一位用剑之人坠入情网。还有手执灯笼放飞萤火的天真少女,在镜湖,她与后来成为一世大侠的少年的第一次相见,而后相知,相识,有些朦朦胧胧的情愫在两人之间生长着,即使是日后分离,也未能磨灭这份感情。
        毛裘亲眼见过太多的故事与情意从镜湖的十里清波上泛起,而最终归于平静,无人知晓。
        毛裘收起鱼竿,将船系在岸上,提着空空如也的鱼筐,满载而归。
        毛裘回到了小柴屋,屋里简陋的书架上摆满了新旧不一的竹简。毛裘坐在桌前,点燃了蜡烛,信手取下一卷竹简看了起来。倘若有有心之人仔细的翻看毛裘的竹简,会发现这是卷上了年纪的竹简。毛裘做过一位先生的书童,先生写一卷书,他自己也抄写一卷,后来先生给这本书起名叫《史记》,而他所称的先生成了人们口中的“太史公”。那位记录历史的先生,最终也被历史记录。
        夜色入深,四野寂静,只听得虫鸣和见风吹拂镜湖的声音。毛裘几乎可以想象:湖面泛起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而后消失,了无痕迹。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3-02 18:16
        回复
          三.边塞血
          毛裘面前是一条条干涸的近乎黑色的细流,或是同样近乎黑色的水洼。
          他刚刚接了份活——收尸。
          满地甲胄箭簇,马尸人尸堆叠成山。毛裘目之所及皆是断头残肢的将士战马,有甚者将眼睛瞪的滚圆,嘴巴大张,面露狰狞。饶是毛裘这般看惯人间百态的人也觉得有些刺目,以至于拿着麻袋楞在原地。他听闻过战场的残酷与血腥,而真正见到才觉得这并不是两个词可以形容的场面,用尽言语也不能。
          毛裘缓过神来,开始收敛尸体。交给他这份差事的人告诉他,这些都是北宋战士与金人的尸体,这支北宋军原先的将领在腊月的时候被杀了。那人说到此还摇了摇头,叹息道:“岳将军不该被杀啊!”毛裘在一旁静静听着,他并不太清楚这个岳将军是个什么人物,只是由此想起了他认识的那位将军。
          毛裘跟蒙恬不熟,他们之间唯一的关系就是大秦帝国的将领和大秦帝国的将领负责捉拿的叛逆分子。他们俩交过几次手,每次都是以毛裘逃走而告终。不得不承认蒙恬很厉害,不论是武功还是谋略。
          反秦联盟转到地下,处在低谷阶段的时候,传来了扶苏和蒙恬死亡的消息,不过当时毛裘并不明了蒙恬究竟是怎么死的,只是觉得像蒙恬这么厉害的将领突然间战死沙场实在是没有道理。这个疑问一直在毛裘心里面,堵得毛裘有些难受。毛裘自己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对曾经的敌人的死因那么好奇,按理说他只需要对蒙恬的死拍手称快就好了。也许是几次交手打出来的感情,也许是时过境迁,那些曾经的恩与怨对毛裘来说已经如云烟般消散了。百年之后,在黄河边的一个山洞里,他看着先生写下《蒙恬列传》,心里面有了答案。
          蒙恬是被赐死的,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宦官的逼迫下。毛裘心里有些惋惜。
          毛裘将尸体一具具拖进麻袋,再将麻袋放上车,推到指定的地方后焚烧掉,如此往复。毛裘并没有将“岳将军”的事情放在心上。领了工钱后,毛裘到路边的酒肆里买了壶酒,点了几道小菜,吃的酣畅。此时的毛裘几乎忘记了那段平常而且不重要的对话。
          收尸这件小事对毛裘漫长无边的生命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毛裘看着男子们从盘发到长辫再到背头,看着女子们从对襟到袄裙再到旗袍。数百年的时间就这么恍惚的过去了。
          在那个衣久蓝的年代里,毛裘当了戏团子里的一位乐师。戏园准备上演《岳母刺字》的戏码,毛裘突然之间想起了很久以前他在战场上收尸的事情,想到了那位“岳将军”,他回去翻看了史书,当看到岳飞之死时,他觉得那位洋人作家说的一点不错“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从蒙恬到岳飞,古往今来,是否英雄总是不得善终?
          毛裘这样问自己。他合上书,几乎想要仰天长叹。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3-02 18:18
          回复
            四.秦时曲
            台上上演着《霸王别姬》的戏码,虞姬身披鱼鳞甲,头戴如意冠,一对鸳鸯剑舞得有雷霆之势。台下坐满了观众——商人、军人、洋人……非富即贵,非贵即权。毛裘在台后弹着月琴,琴音铮铮,诉说着项羽与虞姬的故事。
            这是毛裘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住在乌江边,开着友人留给他的面馆招呼着来往的行人。再将时间推移,在毛裘开面馆之前,在毛裘吞下长生不老药之前,彼时的他住在隐居点里。
            毛裘记得很清楚——名唤“小虞”的少女,立在檐角上,吹着木笛,眼眸低垂,披散的长发在风中飞扬,月光衬的她身影的轮廓愈加柔和。有如空谷幽兰绽于山谷般清丽绝世。毛裘看到那位紫衣少年——手持破阵霸王枪,身披七海蛟龙甲的少年英主凝视着她,眼神中是懵懂的情意。
            可正如戏中唱的那样,最终虞姬项羽双双自刎。旁人看来觉得这是场爱情悲剧,仅此而已。但毛裘的心情很复杂,因为那位步步为营,直至最后用四面楚歌之计,给项羽最后一击的人,是他所敬配的千古谋圣,也是项羽曾经的三师公。敌友善恶,似乎只在一念之间。
            幸好痛惜毛裘的这位老朋友的不止毛裘一人。毛裘当看着那位先生写下《项羽本纪》时竟然有种落泪的冲动,为项羽,也为先生,这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先生,毛裘心敬仰之。
            毛裘拨着琴弦漫无边际的想着。台上,项羽一声悲痛的“——哎呀!”将毛裘拉回现实。
            一曲终了,台下听众逐渐散去。毛裘想着:那些人许是坐上轿车赴往下一个宴席吧。
            毛裘提着月琴走出戏园,迎面是料峭春风,显得他身上的长衫有些单薄。
            路上,电车向前行驶发出“咣当”的声响,衣着华丽的女子的镶钻的高跟鞋不断与地面碰撞,一旁装潢华丽的酒店的门迎欢迎着新来的客人……毛裘听着这些声音觉得有如经年前秦淮河畔的琵琶声一般刺耳。
            毛裘回到了自己的住所,点起油灯,放下月琴,给自己到了杯酒,翻看起今日的报纸。毛裘原本舒展的眉头逐渐紧蹙起来,他再逐字逐句的看下去,一时间将酒杯狠狠摔在桌上。他已经很久不知道生气的感觉了。怒火中烧之时,他想起了岳飞作的那首《满江红》“笑谈渴饮匈奴血”,今日河山碎,又待何人收?
            毛裘想要平复自己的心情,拿起月琴走到庭外,在台阶上坐下,弹起他熟悉的曲调。这曲子是他从一位白纱蓝裙的少女——那位在镜湖上放飞萤火的少女那里学来的。少女有一个宝盒,宝盒可以演奏出无数支乐曲,幻律十二,魔音万千,但只有这一首据阴阳家的人说是乱世中的镇魂曲。此曲一出,必逢乱世。
            毛裘弹着琴,望向苍茫的夜空,欲邀秦时明月与其相和。
            故人先贤在上,佑我九州无恙。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3-02 18:19
            回复
              五.千秋史
              午后的阳光从有些老旧的窗户投进屋内落在桌上的那本破旧的《史记》上,毛裘坐在窗前写着要交给某个历史杂志社的稿子。在署名的那一行上是“毛思故”三个字。
              窗外一颗经年常绿的樟树上立着几只麻雀,彼此“叽喳”的应和着,这声音在毛裘听来十分美妙——至少这叫声跟毛裘一样千百年来不曾变过。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3-02 18:30
              回复
                毛裘现在住在西安城墙旁的一条小巷子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毛裘喜欢往博物馆跑,去看看那里面比他还年轻些的,或是与他年龄相仿的文物。每每毛裘走在博物馆里,穿梭在人流之中时,他都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古物,一个会说话、思考、行走的,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古物。因而毛裘对那些安放在橱窗里的文物也平生了几分亲切之感。尤其是面对秦汉时期的文物,哪怕仅仅是一块瓦当,在毛裘眼里都犹如老友,那些风雨霜雪,他与它们都曾经历过。毛裘总是在里头待到闭馆时分,走出博物馆,面对着马路上的行人和打着远光灯的车辆,他常常觉得自己像是在梦境之中,一直都不曾醒来。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3-02 18:30
                回复
                  2025-10-04 19:1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毛裘的手指敲打着键盘,一行行文字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他现在写的是一篇关于农家的文章。当初因为一则“神农令”,农家六堂相继出动,一时间各路英雄豪杰——墨家、纵横、道家、兵家……汇聚一堂,在江湖上掀起轩然大波。而最后不过是——千古风云一纸书,终究入水东流去。曾经庞大而名声远扬的农家,从汉代起就已逐渐落寞,时至今日对很多人来说诸子百家中的“农家”是个有些陌生的流派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3-02 18:31
                  回复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3-02 18:34
                    回复
                      从前杯酒加复加,
                      昔日英雄化烟霞。
                      旧时秦都起广厦,
                      今无江湖也无侠。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3-02 18:34
                      回复
                        微博:江祀_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3-02 18:35
                        回复
                          再扔个除夕写的杂感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3-02 18:40
                          回复
                            今夜除夕。
                            城市禁燃禁放,天空上除了高悬的明月别无他物。在小区里荡着秋千,望着明月,心神也荡到了很远的地方。
                            明月何年初照人?九州何人初见月?
                            在仓颉造字之前,在言语形成之前,那时的人在寒冷的夜晚,望见天上一轮如薄饼一样的明月,会说些什么呢?他们咿咿呀呀的叫着,发出些不着意音节,突然有人说出一声“月”,喧闹的人群骤然噤声,而后欢喜的惊呼。是了,是了,那天上的薄饼是“月”啊。
                            当火应用于烹饪,当文明不断发展,温饱已不再是人类在意的唯一话题。于是他们再抬头看向暗夜里倾洒着清晖的月,赋予了月更诗意的名字,也赋予了月浪漫的神话故事。
                            倘若明月当真见过嫦娥披羽衣霓裳奔向月宫,拥玉兔独坐殿阶,那它是否也见过古时的人间百态,见过那秦时的少年,见过那秦时的故事呢?
                            对我来说那秦时的一切都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人事,比月亮还遥远,明月有玉兔二号可以抵达,而成为历史的秦朝却是如何也无法到达了。纵使我翻遍史书,将那经时光长河淘洗过的只言片语一读再读,还是有太多的疑惑徘徊在心中不得解答,有太多好奇盘旋在脑海不得满足,那些英雄侠客的真实面目如同他们所创造的故事般隐秘,让人无从找起。
                            但我始终相信那秦时的少年,秦时的风月真实的存在过,至少存在在我的心中——那里有座海滨小城,小城名“桑海”,桑海城里有齐鲁三杰,有鬼谷纵横,有墨家英雄,有阴阳长老,有农家豪杰,有兵家铁骑,有道家人宗,有蜀山异客……清晨的微风吹过檐角的铜铃发出“叮铃”的声响;深夜明月高悬,晚风卷着笛箫的乐音抚过城隘……
                            此时举头望明月,似闻得铜铃轻晃,笛箫轻响,恍见朦胧人影像是秦时的少年。这顶头的明月,这秦时的明月,盛托着我的痴念,隔着生死万里,隔着实虚万丈,寄往那片山河人间。
                            且举杯,邀秦时明月共饮,敬所有的欢笑与泪水,敬所有的赞美与诋毁,祝浩大的江湖与时光永存不灭,祝无数的故事与少年长眠不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3-02 18:40
                            收起回复
                              2025-10-04 19:12: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写得好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3-02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