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吧 关注:27,331贴子:143,403
  • 1回复贴,共1

浅谈西社古村佐证之“里甲制” 文/曹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谈西社古村佐证之“里甲制”
文/曹琳斌
山西省平顺县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西社村,她三面环山,东临一条河流,曰,西社河。
天然屏障,俨然一处天造地设的城池。
由于地理原因,西社村遗留古迹,古文化甚多,诸如:“曹氏财东院落群”,“李公庙”“白衣阁”“文昌楼”……数不胜数。
但今天我只就冰山一角,“里甲制”,这一古文化的活化石——“西社里甲制”,做个简单介绍,仅这一点足以说明西社古村,名不虚传!
《续文献通考》记载:“每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册凡四:一上户部,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上户部者册面黄纸,故谓之黄册”。
它严格要求地方上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出丁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剩下的一百户又分为十甲,每甲共有十户,每年在这十里长中选一里长,一甲之中选一甲首,管理一甲一里的交赋出役等诸事项。
里长和甲首人选的安排,是以每户所交和所出的粮丁多少为标准的,出丁交粮最多的那户先轮到,最少的最后轮到。这样,人人得为里长或甲首,十年以后再排序,再轮流,达到了均平的目的。
由此可见,里甲制始于明朝,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分十甲。
故此推断,西社就是一里,今尚有“八甲户”之称呼,应该有十甲,余甲户可能人丁不旺逐渐消失,也可能迁移他处,无可考证。但可以断言,西社当初农事之繁盛,人口之兴旺!
另需说明一点,西社村民以为一甲为“一家”,其实谬也,当时十户为一甲,其中也可能有几户是“一家”,但也有不是一家而编为“一甲”的,故,一甲不一定是“一家”,只是个政府编制,类似于农业社的一队。
当然,由于历史久远,人们误解,现在的西社“里甲制”也逐渐演变,是“一家”的都入了一甲。
做以上说明没有更改西社“一甲”为一家的传统,只是为宣传一下西社古老文化,同时也让西社人清楚我们的来龙去脉,人文历史,更加自豪于我们深远而伟大的“根文化”,更能为西社的未来出谋划策,各尽一分力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28 09:13回复
    学习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28 2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