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朝明记得,初遇苏晋,是景元二十三年的暮春。
那个时节总是多雨。
他在朱雀桥边落轿,她隔着雨帘子对他一揖。
雨丝洋洋洒洒,他看不真切,只记得她一身素衣,明眸深处仿佛有火燎原。
————————————————————————————————————————

这本书真的是我近几年看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一本,不要被文案骗了,小说走的是剧情向,
感情戏并没有那么多,柳朝明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主,对于女主来说他前期是恩师的存在,
后期女主选择了另一条路。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从一开始的南北考生案,就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思考,很发人深思。
我想说说书里的一个非正主角沈青樾,我是真的特别喜欢这个角色,他聪明勇敢,他的错可能就是他善良,
为了避免剧透,我放个书中柳朝明对他的评价

“因为他想明白了,他自认该死。”柳朝明道,“早在沈婧嫁给朱悯达,沈府站定东宫的那一刻起,沈青樾便已走上了一条绝径。可他不甘心,身后壁立千仞,两侧深渊万丈,他却自恃聪明,以为能找到第二条出路,不一往无前倒也罢了,偏偏还要辗转腾挪自毁良机。
“其实凭沈青樾的智巧无双,早在他升任侍郎的当年便可扳倒钱之涣,两年前马府之局,他若能下手狠一些,而今的吏部也不当是曾友谅做主。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东宫本在绝佳之境,沈青樾却处处找后路,万事留一线。仔细想想,他所谓的后路当真是为沈府,为家人而寻的生路?不是,他是为自己留的,为他实在太聪明,所以尚还清明慈悲的本心留的。
“他知道朱悯达并非明君之选,一面扶他上位一面又希望这江山不是他的,反倒叫人钻了空子。眼下家破人亡了才悔不当初,发现若当初他一心辅佐朱悯达不生那么多玲珑心思,恐怕沈府乃至东宫一家至今其乐融融,于是自省自咎,觉得沈婧之死沈拓流放何尝不是自己瞻前顾后所致?于是觉得自己该死,自领八十杖一了百了。”
苏晋定定地看着柳朝明:“足下绝径,身侧悬崖,沈大人无从选择,只不过因心里的一丝善念落到如今生死不知的地步也错了吗?”
“善念?”柳朝明又是一笑,“身在旋涡当中,所谓善念在这浑浊水里涤一涤,倒过来就成了恶念,就如朱南羡。”
我还是喜欢这种剧情文,哈哈哈没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