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你曾说过自己刚做导演的时候有过很多迷茫,还看李安的书寻找答案,可以分享一下那时候的心境吗?
苏有朋:我自己在新人导演阶段的时候,因为我过去是演员嘛,可能没有导演这么有全局观,我没有实际操作过这件事情,有些东西可能会理想化。我有理念,我有态度,可是我没有走过那条路,就会有困惑。那我如何可以到达彼岸呢?我需要一些过来人经验的分享。
像这次沙龙也分成三个板块,请来监制、导演、发行很多业内大咖。很多时候一些有理想的创作人可能不是那么了解整个产业链的游戏规则,会过度活在自己的艺术想象里。那你去听一些客观的,每个行业环节的人诚实的分享,其实对于自己、对于电影行业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新浪娱乐:演员转行导演可能有先天的资源和知名度优势,但是也会有人觉得你是不是来玩票,或者抢导演这碗饭。你怎么看?
苏有朋:这件事是一体两面,相较于那些连钱都筹不到的新人导演,我们确实有知名度,前期就可以得到比较多的关注。那这个关注的背后,你得有专业导演的素质,拿出专业的作品来,不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那这件事情别无他法,你就是把自己份内事情做好,拿实力说话,拿作品说话。大家严苛的眼光都是对的,因为你有知名度嘛,你的起点跟人家不一样嘛,所以我得要求你啊。
新浪娱乐:现在你会怎么总结自己的两部导演作品?
苏有朋:前几年市场很喧闹,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会听到好多好多的声音,有些是站在市场营销的角度,有些是站在艺术的角度,有些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批评你。那观众可能也分很多种,有一些是希望被娱乐,有一些是希望提供思考,那我们要从里面找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那有时候不是很好分辨,我一直试图在这么多声音里面保持客观看待自己,不要冲昏头,也不要过低的评价自己。

《左耳》和《嫌疑人X的献身》,大家总是说它们是不一样的类型片,好像苏有朋你好了不起啊,可以做不一样的类型片。我一直觉得,我只是关心人在特殊事件或者境遇下的遭遇、他们的感受,把故事给说好。所以对我来讲,最大问题向来不是它是什么样的类型,是你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有没有感动人心?《左耳》的技法上面,我认为有进步的空间,然后到《嫌疑人X》的时候,它们有了一些苏有朋的共同特质在里面。我一直在追求文艺和市场的平衡,在《嫌疑人X》的时候,我觉得我向市场这边再倾斜了一些。经过这次跟其他评委的讨论,我才发现,原来《左耳》里面有一些是特别属于苏有朋独特的个人审美和特质,这个东西是应该被珍视,可是在之前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这件事情。
其实我应该再调回去,因为特质是非常宝贵的,我不应该把它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