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44,382贴子:12,686,856

回复:明末是否无大材可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像郑成功这人,江南人都指望他能像岳飞一样,钱财物质都给他,但是郑成功此人能力平庸,私心又重,打战也不行,还想自己做土皇帝,西南永历政权也有孙可望这样的人渣想做土皇帝,李定国虽然忠勇,但能力有限,跟清军的凶残和狡猾比起来,南明这些将领都显得有点弱


34楼2019-07-08 00:02
收起回复
    明末总是让人觉得人才凋零,南明有半壁江山完全可以抵抗清军,却始终没有一支强大的统领力量与清军作战,感觉就像一盘散沙,只有勉强抵抗,却没有能收复失地的能力


    35楼2019-07-08 00:17
    收起回复
      2025-10-01 18:22: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嗟尔明朝,气数将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9-07-08 01:12
      回复
        大金之友袁崇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9-07-08 03:53
        收起回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IP属地:江苏38楼2019-07-08 09:59
          回复
            张居正、戚继光这样的名臣名将不是每一代都有。
            明朝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亡于崇祯十七年,亡于满清还是很偶然的。
            崇祯登基之初,如果能用孙承宗辅政、袁崇焕御边,坚持用他们五年,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我认为至少在崇祯这一代不至于亡国,也不至于亡于外敌。
            大明九万里河山,人口上亿,GDP世界第一,竟然亡于只有二十几万人口七万余丁的蕞尔女真,有很大原因是明朝自己犯错。
            崇祯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十七岁就登基做了皇帝,而且亲理朝政,是明代仅次于太祖、成祖的实权皇帝,有中兴之志,无中兴之才,很多错误决策都由他亲自作出。这就好比把机动车交给九岁儿童驾驶,不管他做什么你都得叫好——闯祸是必然的!
            现代深刻检讨把国家交给中二少年的政治制度,帝王专制受历史批判。


            IP属地:重庆39楼2019-07-08 10:53
            收起回复
              就是有会怎样?内部问题积重难返,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IP属地:辽宁41楼2019-07-08 17:31
              收起回复
                第一钱不够,第二天灾,第三崇祯他自己的原因,第四卫所制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9-07-08 18:06
                回复
                  2025-10-01 18:16: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万历死了后,明朝就开始崩溃了。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9-07-08 23:01
                  回复
                    有的是,只不过这些人进不了权力核心,比如张煌言、堵胤锡,甲申之变伊始,南都旧有官僚大多和京师没啥区别,早就腐朽不堪,全是一帮庸懦无能之辈,而新兴有作为的人才要么官职较低,要么是在野草莽书生,根本没机会进入权力中心发挥作用。
                    所以可以看到南明初立,南明最高决策者们便昏招迭出,无能至极,比如史可法之流,马士英之流,钱谦益之流,阮大铖之流,再加上有兵的江北四镇也几乎全部骄奢淫逸,毫无进取之心。
                    稍晚一点,又出了何腾蛟之流,这些旧的官僚掌握了权力,导致有才干的人上不去,等到堵胤锡、张煌言稍稍进入高层之时,地和人都已经丢完了,已经失去了重振河山的资本。
                    所以说,大明在南京朝廷的备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倒是件坏事,因为一旦北都沦陷,南都不过是个连北都都不如的复制品,对整合江山没什么用处。
                    都说不破不立,南明恰恰缺乏一个“破”,又怎能“立”起来呢?
                    对比南宋,差异其实很明显,南宋初期,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新人”,远不是腐朽的南明南京官员能比的。


                    IP属地:湖北45楼2019-07-09 00:54
                    收起回复
                      顺治八年(1651),刘文秀统兵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消灭了军阀李乾德,收降了割据一方的袁韬、武大定,大败李占春、于大海。而后,他又督军收降了川东的军阀谭文三兄弟。至此,刘文秀的出征四川取得了巨大胜利,结束了四川地区军阀混战的局面,大西军重新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此前大西军的出征,是团结在联明抗清的旗帜下。也就是说,大西军与南明的关系是联合作战,但各自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
                      南明永历六年(1652)四月,南明封刘文秀为抚南王,刘文秀接受后,正式成为南明的朝臣。
                      此时,清军大举进攻四川,成都、重庆相继被清军占领,刘文秀坐不住了。他统兵五万人于八月入川,所向披靡,很快收复失地,清军闻风而逃。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9-07-09 11:43
                      回复
                        一次,李定国在孙可望没来之前就擅自在校场升帅旗,为孙可望所怒,下令要打李定国军棍。李定国不服,也是刘文秀、白文选等人苦劝,最后李定国才咬牙吃了哑巴亏,挨了军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9-07-09 11:43
                        回复
                          南明永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658年5月25日),南明蜀王刘文秀病死。他在遗书中劝永历帝攘除朝中马吉翔等奸贼,主张清军进逼云南后,挥军入川,他在四川还留守数万精兵,私藏黄金二十万,部将郝承裔知道在哪里。然后,永历帝可以在四川联合散处夔东的大顺军余部,一同抗清,进可出征陕西、南阳,杀入中原,退足以在形势险要的四川一带自守。
                          虽说刘文秀在遗书中的规划,即使付诸行动也未必能实现,而且也无法挽救南明的覆亡;但是,作为臣子,他矢志抗击侵略、忠贞爱国的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9-07-09 11:45
                          收起回复
                            郑成功不是吗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9-07-09 19: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