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吧 关注:501,178贴子:15,946,451

回复:吉林市老照片影集-多少人没看到过的老吉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吉林北山 1939年摄
吉林北山地理位置在吉林城区西北,面积是一百二十八万平方米,主峰西峰海拔高度为270米,东峰海拔高度为256米,两峰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亦称“揽辔桥”。



19楼2019-08-09 14:26
回复
    北山玉皇阁牌坊 1939年拍摄
    玉皇阁是北山上最为有名的寺庙,北山因此还曾叫做玉皇阁山。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据嘉庆版《吉林志书》一说),是北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气魄最宏伟的建筑。玉皇阁为三进式院落,山门(天王殿)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门外两侧有钟鼓二楼。前院牌楼门东侧有祖师庙数间,供道、释、儒三教始祖,即太上老君、如来佛和孔子。二层楼阁系砖木结构,楼上正中主奉玉皇大帝坐像,是东北三省唯一供奉玉皇大帝的寺院。



    20楼2019-08-12 08:37
    回复
      2025-10-13 17:45: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药王庙,又名三皇庙,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西北的北山东峰上,位于关帝庙北,一墙之隔,有门相通。该庙建于1738年,占地面积为1474.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7.164平方米。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楹,灵仙堂一间、山门一座。正殿奉三皇,即人皇轩辕氏、地皇神农氏、天皇伏羲氏,两侧是华佗等十位古代名医。正殿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吉林将军都尔嘉题《民生永赖》的匾额。

      北山药王庙 1934年摄 始建1738年,重建1787年


      21楼2019-08-12 08:39
      回复
        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一样,吉林市也有一条商业繁华的步行街,这条街叫河南街。一百多年前,河南街因建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南岸而得名。但不知何时,小河已被填平,而商业街和它的老店却延传至今。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经营药材生意的药房,“义和谦”,“世一堂”和经营糕点的“福源馆”。

        河南街西端 1935年摄


        22楼2019-08-15 15:30
        回复

          河南街西段 1930年摄 右侧为同芳照相馆


          23楼2019-08-15 15:31
          回复
            合兴隆百货大楼 1937年摄 后为实习饭店,(94年毁于火灾)


            24楼2019-08-15 15:33
            回复
              北山庙会小吃 1934年摄


              以前,每年北山庙会(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前后几日,从吉林四面八方来赶庙会的人特别多,吉林对外的三条铁路都要加开近郊列车并半价运送赶庙会的人们。北山庙会延续至今仍然热闹非凡,1985年赶庙会的人竟达30万之众


              25楼2019-08-16 09:17
              回复
                从1928年万分之一比例的《吉林街市图》,我们就能看到大马路、新马路、新小马路等以“路”定名的街道。
                在1949年以前东关的新式马路中,曾有一条名为“南马路”的道路。1935年新路铺设完毕之前,这一地域已经形成了胡同交织的近郊城区。电灯厂、于家窑、常庆街等小区域指向地名也显示,当时这一带并非荒莽凄清的所在。史载:光绪三十三(1907)年,吉林将军达桂委派官商悦明阿募集股份,采购西门子小功率火力发电机,在东莱门外、于家窑南侧设立官督商办的吉林宝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发电供应城内和商埠街道及居民照明。这一举措使得东莱门外直至吉林机器局成了吉林城、甚至吉林通省近代工业的摇篮地带。后来工厂归永衡官银号接办,改称永衡电灯厂。虽然这是一所小型发电厂,可吉林百姓却一直俗称其为“电灯厂”,以至于今天我们读起来,好像这家工厂是生产灯泡的一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吉林被日寇占领。为实施其长期霸占吉林的罪恶企图,日寇在吉林城进行了有步骤的殖民建设。1935年,伪满吉林政府按所谓规划由日本驻吉林领事馆(馆址在后来的吉林医学院)向东莱门新拓道路。当时日本领事馆南侧还是一个巨大的窑坑——于家窑。从光绪年间开始到1930年,于氏家族一直在这里取土烧窑。1935年拓路工程开始,于家窑中间被填平铺路,这个窑坑被分割为东西两坑。西侧规划为小公园预定地(后日伪当局曾在此建设一条长达60米的防空洞),东侧被填平修建了南大路邮局。
                新路很快便建成投入使用。这条新拓的道路从日本领事馆取直向南,直达东莱门外的江岸渡口。主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路与路边建筑之间铺设了碎石路,使得路面在当时分外时尚美观。因位于商埠大马路南端,故定名为“南大马路”,俗称“南马路”。

                南大马路 1939年摄 左侧现为市话剧团


                26楼2019-08-16 10:11
                回复
                  2025-10-13 17:39: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33年摄

                  1939年的北大街 民国前吉林城内最繁华街道


                  27楼2019-08-16 10:26
                  回复

                    北山滑雪场 1940年摄


                    28楼2019-08-23 0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