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哪吒闹海》
哪吒与敖丙的魂灵被保护在七色宝莲中,太乙真人将七色宝莲带入山河社稷图,二人在社稷图里玩耍,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李靖夫妇每日都会进入看望他们。李靖告诉敖丙,只要将灵珠还给哪吒,一切既往不咎,他们会隐瞒龙族偷灵珠之事。
敖丙愿意归还灵珠,但太乙真人说归还灵珠,需要宿主献祭,宿主会因此魂飞魄散。哪吒不同意,李靖夫妇不忍,劝止敖丙。
殷夫人渐渐喜欢上温柔善良的敖丙,对他越来越好,敖丙愧疚,李靖仍心有芥蒂,对此默不作声。
敖广因申公豹的谗言,误以为哪吒杀害敖丙后被天劫杀死,誓要血洗陈塘关为爱子复仇。因敖丙是龙族唯一自由的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所有的龙都愿追随敖广去报仇。敖广为了镇压海底妖兽,不许群龙前往,只放出了三海龙王。(敖广担心妖兽放出后会报复龙族,不全是为了苍生才镇压妖兽。)
于是,四海龙王齐聚,水淹陈塘关。
因复活之莲只有一朵,哪吒敖丙只有一人能复活。太乙真人说灵珠有拯救苍生的天命,所以复活的应该是敖丙。敖丙打晕哪吒,说自己不愿夺哪吒的天命,复活的应该是哪吒。
哪吒得莲花化身,浴火重生,他想对敖广解释,敖广却不信,不得已,力战四海龙王。
申公豹却记下了哪吒的话,偷走了七色宝莲,他知道要想瞒天过海,就该摧毁敖丙魂灵,这样还能得到灵珠。但敖丙是世上唯一真心尊重申公豹的人,申公豹不忍灭敖丙,便将七色宝莲藏了起来。
太乙真人与申公豹斗法,夺回了七色宝莲,将七色宝莲连同敖丙魂灵还给了敖广。三海龙王劝敖广说骑虎难下,只有杀光陈塘关所有人才能掩盖龙族所做的一切。敖丙表示若不放过陈塘关的无辜百姓,自己便散魂自尽,水淹陈塘关才作罢。龙族犯下的一切罪孽都被天庭知晓。
敖广下罪己诏撤了自己的龙王之位,以父亲的身份乞求全族救救敖丙,所有的龙,无论老幼,都献出了一滴心头血和一成龙气,复活了敖丙。
敖丙含泪拜谢全族,敖广决定上天庭请罪,敖丙打晕父亲,愿替父受罚。为了防止哪吒在自己死后向天庭复仇被害,敖丙假意与之决裂,并告诉太乙真人,自己死后请将灵珠归还哪吒。
敖丙上天请罪,这时龙族封印的群妖突然跑出作乱,天庭怪罪,敖丙不知所措慌乱之时,哪吒突然出现,声称自己闹海时不小心打碎了定海神针,这才导致群妖作乱,请求天帝准许敖丙随自己一同平乱。
天帝不许,判了敖丙抽筋拔鳞之刑,哪吒不忍对敖丙如此冷漠的众神去碰敖丙,确定不是死刑后,请求亲自掌刑。清醒状态下,哪吒无法对敖丙下手,便半魔化将敖丙抽筋拔鳞,唯逆鳞未拔。天庭逼哪吒拔敖丙逆鳞,哪吒枪指天帝,质问既然不是死刑,龙族在重伤之下拔逆鳞必死,天庭怎能说话不算数?
天帝以哪吒意欲弑君,派十万天兵诛杀哪吒敖丙,哪吒冷笑,笑自己明知天庭虚伪,十有八九是为了名正言顺的杀害自己和敖丙,消灭魔丸,夺走灵珠,才同意掌刑,却偏偏还要对众神抱一丝幻想。
哪吒力战众神,护着敖丙且战且退,敖广赶到,见敖丙重伤,献祭了自己的龙珠。
“丙儿,所有的生灵都带着哭声降世,唯有你,含着笑出生,温柔的是你,不是灵珠。”
敖广告诉敖丙,他之所以偷灵珠,并非为了龙族,更多的,是为了能让丙儿获取力量,在残酷的世界可以活下来。他也知道敖丙就算封神,他一人之功也抵不上全族之功,解救龙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偷灵珠,是为了丙儿和丙儿的后代可以获得自由。敖广向哪吒道歉后,牺牲。敖丙获得了敖广上万年的记忆和呼风唤雨、召唤雷霆的技能,不仅痊愈,还修为大涨。
就在哪吒敖丙与众神的战斗中渐渐落于下风之时,通天教主赶到,救走了二人与敖广一丝魂灵。
通天教主赐宝物,使敖广魂灵不散,但没有意志。他还修复了破碎的万龙甲,敖丙为答谢通天教主,愿将万龙甲献给他,通天教主笑着没有接受,告诉敖丙自己愿守护妖族,以及万龙甲毕竟被天劫劈过,有一处瑕疵。
哪吒敖丙回到陈塘关,见群妖在魔王的带领下残害众生。原来,群妖并不是因为哪吒闹海趁机逃出,而是龙族为复活敖丙,全部身受重伤,无力压制,这才致使妖族逃出。二人联手杀死了魔王。敖丙在敖广的记忆里,得知了妖族中并非所有的妖都是恶妖,但天庭却利用龙族镇压了几乎所有的妖族,让妖族与龙族互相仇恨以及自己是天帝长女红莲大公主之子的身世。(清代《新出二郎劈山全段》:说起你姨娘人称红莲大公主,她也临凡下天堂;下界许配给那一位,匹配东海龙王可能叫敖广。)
敖丙阻止了想杀死众妖的哪吒,表示只要群妖不作恶,自己会守护他们替龙族当年连善妖都镇压的事赎罪。众妖感动,奉敖丙为妖皇。敖丙率众妖追随通天教主,以求庇护。他还将万龙甲一分为二,有瑕疵的那件留给了自己,完美的那件送给哪吒,报答天庭相救之谊。
二人惜别后,哪吒追随他并不敬佩的元始天尊,助西岐;敖丙追随唯一敬爱的通天教主,助殷商。
哪吒于战场上质问敖丙明知纣王残暴,为何助纣为虐,敖丙说通天教主有教无类,是唯一愿守护妖族的神,自己身为妖皇,理应追随教主。哪吒说通天教主对自己也有救命之恩,但纣王残暴,自己宁可恩将仇报也要与之为敌。敖丙表示自己理解哪吒,问哪吒有没有未完成的心愿,哪吒笑着说愿与敖丙永远做挚友。二人笑着决斗。
至此,二人相惜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