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瑞心理工作室吧 关注:16贴子:32
  • 8回复贴,共1

强迫症没什么可怕的,它就是一只可爱的纸老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兴趣打开这么偏主题的文章,你可能正在被强迫症困扰着、可能只是对强迫症好奇、可能是曾关注过我的人、也可能是我曾治疗过的人。Anyway无论哪种情况,这里我都要提前告知哟,我即将写的一系列关于强迫症的长篇文章,不是用来科普,而是针对那些已经对强迫症有一定了解、急切需要挣脱强迫症或已经幸运逃离但还想再加强下相关知识的人写的。
我是谁?
我叫王子瑞,是个成功走出强迫症阴影的幸运儿。早在初中时,就曾深受强迫症折磨多年(因神经衰弱导致),后有幸跟随一位教授学习了日本森田疗法而在几个月内痊愈。深知强迫症的痛苦,康复后的日子里我即开始了为他人治疗各类神经症和探索心理学的旅程。有部分强迫症患者听说过我寻找过我,是因为除了我幸运痊愈外,紧接着我便被美国近十所大学录取并给予奖学金,还在常春藤院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拿到了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这么多年来与强迫症打交道,我已经与“它”从相遇、相厌到相安、相知与相和,跟“它”成为了老友。其实,强迫症没那么可怕,怕它的人只因还未看透它、还未找到它的“道”,茫然不知所措,而陷入无穷尽的恶性循环和深度焦虑中。
强迫症需不需要吃药??
这个问题是我曾经被众多中国心理医生攻击的重点……哈哈哈,但我还是要说的。(Blink眨眼)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在森田正马和我看来,就不能算作病,最多是个不小心养成的坏习惯、一种瘾,跟烟瘾、酒瘾、毒瘾几乎一样。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治疗强迫症需不需要吃药?”我便会反问“那你觉得,有烟瘾和酒瘾的人要戒烟酒时需不需要吃药?”森田正马在其著作中明确写到,以及基于我多年治疗的经验而言,吃药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无论曾经还是未来,多少在医院任职的医生继续反对,说强迫症不吃药不行,我请你们扪心自问三个问题:1.你真的很透彻研究了强迫症这一项么?2.你得过强迫症,切身体验了么?3.费劲口舌给患者开药,自己拨开表面潜入你的内心底看看到底是为什么?4. 我们再换个说法来问,如果你真的治疗过强迫症,给他们开药,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其他任何心理疾病我都无权发言,唯独强迫症我自认有权。
强迫症患者吃了药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扰,和带来对身体器官比如神经系统不必要的损伤。毕竟是药三分毒,那么,无病吃药等于吃毒药。如我自己,曾经吃遍各种药,强迫症非但好转,反而导致夜间痉挛,我父母偶然发现后感到很心酸便终于决心让我停药;又如很多我治疗过的患者,吃药后引发各种无法解释的奇怪并发症:眼下皮肤白斑、类似羊癫疯的不可自控症状、抽搐、肝功能受损、情绪无法兴奋等等。
有烟瘾酒瘾的人瘾一旦上来,不让他们喝酒抽烟时他们也会很焦虑,内心很慌张,什么都做不下去,与强迫症发病时相同。此时,就“去瘾”这一点来说,旁人要不要给烟瘾酒瘾者吃药呢?
治疗强迫症需要靠意志力??
NO,NO,NO……这个想法恰恰是导致许多强迫症患者病情加重、陷入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以洁癖为例)“不要再自控不住去洗手了,不要洗手、不要洗手了,你的手都洗出血了,你再这样没完没了,你还怎么学习,怎么工作,你的前途就废了!……”每次发病,都给自己做了越来越多的心理思想工作,对自己放了更狠的话,然而,却将自己更快一步推向“又做了一次强迫行为或又进行了一次强迫思维”的事实。“舒爽了一下”后,立马懊悔万分,更觉得自己无用;“自己怎么意志力这么不坚强?明明告诉你了,不要再纠缠着做这么无意义的事情,你怎么还是去洗手了!!好崩溃啊,到底怎么办……”越这么自我制止、自我劝导,就意味着你离下一次施行强迫行为或思维更近。循环就此形成。
为什么这样的思想劝说工作、这样的“靠意志力自我阻止”让病情恶化了?因为当你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全心地、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我劝说时,你其实在主动加深强迫症在你大脑和身体中的记忆和印象,令其更加挥之不去。你的感官已经有冲动想要去做强迫行为了,你还专门集中所有注意力提醒自己“强迫症,强迫症”。对于你对自己说的“不要再去做强迫行为”这句话,身体和大脑不会去管“不要再去”这些否定词,只会听到你的命令“做强迫行为!”(关于此话题更深化的剖析阐述见下)
为大家献上治疗强迫症之道之前,我们需要先把强迫症这个东西稍微深入分析一下,把它再看看清楚。
强迫症!这个坏东西,你好讨厌呀
得了强迫症这个坏习惯,你不去做你的那个强迫行为或思维,你就会很难受很很panic(焦虑),坐立不安,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打个比方,就好像你养成了坚固的习惯------每次大便完一定要用纸擦才会安心穿衣去做别的事。这个习惯已经如此稳固以至于如果你不用纸擦就让你去与人会晤、去睡觉吃饭,你就很难心无芥蒂、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你会很想很想把便便后未清理的事先处理一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强迫症这个坏习惯亦同理。那下一个要谈的问题就是,普遍来讲,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习惯,是你在同一个条件下环境下长期、多次重复同一个行为而形成的:人在出生时没有很多固定模式,是后天养成了吃饭时要用碗筷或刀叉或手抓、洗澡完要用毛巾而不是树叶擦干或自己跑几圈来自然甩干……(哈哈)这些是每个人的养育者一次次耐心的教你重复这些动作,我们之后才能无意识地自然做出这些行为。强迫症患者也是在一定的条件诱发下,注意力一下被死死地抓住在某个强迫点上(好似瞬间深深一见钟情般),觉得不去处理下这个强迫点就不行。随后无意识中,患者一次次重复这个相同的强迫点。直到发现已经想停也停不下来时,这个坏习惯已经settle down,扎根在自己的习惯系统里,且潜移默化地代替了曾经的好习惯(没得强迫症时的习惯)。
强迫症也可被称为是不小心养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很多固有的条件反射:看见床(条件),想都不用想脑子里第一反应就知道是用来睡觉的(反射反应);看见”I”这个单词(条件),同一时间大脑就知道是“我”的意思(反射反应)。强迫症亦然,它就是一个有着很强很强链接(strong bond)的条件反射:关上门锁上柜子(条件)就想不停回去检查关好锁好没(确认癖反射行为);你的那个强迫念头一出现(条件),就止不住的要去想清楚,其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强迫思维反射)。搞得自己身心都好累好疲惫。不像得强迫症前,关上门(条件),就很安心了,转头就走,做别的去了(反射行为)。
故而,治疗强迫症,就是要中断旧习惯、重新蹒跚学步般一点点重新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个正常人拥有的习惯、那个你曾经拥有而现在已经陌生的习惯;治疗强迫症,就是要打断那个条件反射的强链接(strong bond),让它变为弱链接(weak bond)直至这个条件反射消失(disappear)了,同时培养新的条件反射。
为了未来让你更彻底地理解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我们对强迫症再再深入描述下。强迫症 是你形成的一个强记忆。它是一个顽固的坏习惯、一个强条件反射,再往下剥开一层皮,我称强迫症是一个深深的记忆!那么,一个记忆是怎么来的呢?
以背单词举例,要记住“good”,我们要做的就是,1. 起初,口里不停地朗诵着“good,good,好,好,好的意思”,背诵完毕,而后2. 常常看到用到这个单词,那么,一个月、两个月或一年后你还记得住good的意思。再比如“immediately”这个更长的单词,我们起初也重复朗诵了几十遍,但如果之后看到它和用到它的频率远没有“good”高,如此以来,一个月后你兴许还能记得住“immediately”的意思,但两个月后呢,一年以后呢?-----此时,你对“immediately”的记忆已经或几乎已经消失。所以,我称“对某个事物的强记忆或弱记忆的形成取决于你对这个事物投入的总体注意力的多少。”投入的注意力更多、更久、频率更高,你对其的记忆就深;反之,投入的注意力越少、频率越低,记忆就浅,甚至慢慢彻底忘记。强迫症呢,你们想想,是不是就是一个在你们脑海中的强记忆?------就如“good”,你对它的记忆强到,你每每看到“good”的同时,不假思索得“好”这个翻译就在你大脑中蹦出来;同理,你一坐到或看到那个令你惊恐的椅子,控制不住地想要去检查那个椅子到底稳当不稳当的焦虑就同时出现(确认恐怖);你一看到你屋子中某处又落了一点点灰尘,反复擦拭几十遍上百遍的强烈冲动就同时出现(洁癖)。你对你的这个“强迫固定模式”的记忆已经太深,因为你曾经对这个固定模式投入了很多、现在又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当你停下手中的作业,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同时尝试给自己做心理工作(“不要再想啦!不要再重复做那个事情了!这是毫无意义的啊!我对自己真是太无语了。再这样下去,你的成绩会越来越差的。这样下去,你的人生就被自己毁了…..”),此时(注意哦!),此时你其实是在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给强迫症,所以当然,你对强迫症的记忆会愈发加深、属于你的强迫症条件反射链接会更强、你的那个强迫症坏习惯会越顽固,那么,你重复做强迫行为或思维的冲动会越强、可能性越高。(解答了之前谈到的“意志力为何加重强迫症的谜团”)
从这个层面讲,那么治疗强迫症,就是一个“退记忆、反记忆”的过程,是让你遗忘强迫症固有模式的过程。
王子瑞心理工作室 2015-08-23
强迫症没什么可怕的,它就是一只可爱的纸老虎
Don’t be afraid of the OCD
【强迫症系列文章(一)】
王子瑞
有兴趣打开这么偏主题的文章,你可能正在被强迫症困扰着、可能只是对强迫症好奇、可能是曾关注过我的人、也可能是我曾治疗过的人。Anyway无论哪种情况,这里我都要提前告知哟,我即将写的一系列关于强迫症的长篇文章,不是用来科普,而是针对那些已经对强迫症有一定了解、急切需要挣脱强迫症或已经幸运逃离但还想再加强下相关知识的人写的。
我是谁?
我叫王子瑞,是个成功走出强迫症阴影的幸运儿。早在初中时,就曾深受强迫症折磨多年(因神经衰弱导致),后有幸跟随一位教授学习了日本森田疗法而在几个月内痊愈。深知强迫症的痛苦,康复后的日子里我即开始了为他人治疗各类神经症和探索心理学的旅程。有部分强迫症患者听说过我寻找过我,是因为除了我幸运痊愈外,紧接着我便被美国近十所大学录取并给予奖学金,还在常春藤院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拿到了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这么多年来与强迫症打交道,我已经与“它”从相遇、相厌到相安、相知与相和,跟“它”成为了老友。其实,强迫症没那么可怕,怕它的人只因还未看透它、还未找到它的“道”,茫然不知所措,而陷入无穷尽的恶性循环和深度焦虑中。
强迫症需不需要吃药??
这个问题是我曾经被众多中国心理医生攻击的重点……哈哈哈,但我还是要说的。(Blink眨眼)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在森田正马和我看来,就不能算作病,最多是个不小心养成的坏习惯、一种瘾,跟烟瘾、酒瘾、毒瘾几乎一样。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治疗强迫症需不需要吃药?”我便会反问“那你觉得,有烟瘾和酒瘾的人要戒烟酒时需不需要吃药?”森田正马在其著作中明确写到,以及基于我多年治疗的经验而言,吃药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无论曾经还是未来,多少在医院任职的医生继续反对,说强迫症不吃药不行,我请你们扪心自问三个问题:1.你真的很透彻研究了强迫症这一项么?2.你得过强迫症,切身体验了么?3.费劲口舌给患者开药,自己拨开表面潜入你的内心底看看到底是为什么?4. 我们再换个说法来问,如果你真的治疗过强迫症,给他们开药,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其他任何心理疾病我都无权发言,唯独强迫症我自认有权。
强迫症患者吃了药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扰,和带来对身体器官比如神经系统不必要的损伤。毕竟是药三分毒,那么,无病吃药等于吃毒药。如我自己,曾经吃遍各种药,强迫症非但好转,反而导致夜间痉挛,我父母偶然发现后感到很心酸便终于决心让我停药;又如很多我治疗过的患者,吃药后引发各种无法解释的奇怪并发症:眼下皮肤白斑、类似羊癫疯的不可自控症状、抽搐、肝功能受损、情绪无法兴奋等等。
有烟瘾酒瘾的人瘾一旦上来,不让他们喝酒抽烟时他们也会很焦虑,内心很慌张,什么都做不下去,与强迫症发病时相同。此时,就“去瘾”这一点来说,旁人要不要给烟瘾酒瘾者吃药呢?
治疗强迫症需要靠意志力??
NO,NO,NO……这个想法恰恰是导致许多强迫症患者病情加重、陷入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以洁癖为例)“不要再自控不住去洗手了,不要洗手、不要洗手了,你的手都洗出血了,你再这样没完没了,你还怎么学习,怎么工作,你的前途就废了!……”每次发病,都给自己做了越来越多的心理思想工作,对自己放了更狠的话,然而,却将自己更快一步推向“又做了一次强迫行为或又进行了一次强迫思维”的事实。“舒爽了一下”后,立马懊悔万分,更觉得自己无用;“自己怎么意志力这么不坚强?明明告诉你了,不要再纠缠着做这么无意义的事情,你怎么还是去洗手了!!好崩溃啊,到底怎么办……”越这么自我制止、自我劝导,就意味着你离下一次施行强迫行为或思维更近。循环就此形成。
为什么这样的思想劝说工作、这样的“靠意志力自我阻止”让病情恶化了?因为当你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全心地、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我劝说时,你其实在主动加深强迫症在你大脑和身体中的记忆和印象,令其更加挥之不去。你的感官已经有冲动想要去做强迫行为了,你还专门集中所有注意力提醒自己“强迫症,强迫症”。对于你对自己说的“不要再去做强迫行为”这句话,身体和大脑不会去管“不要再去”这些否定词,只会听到你的命令“做强迫行为!”(关于此话题更深化的剖析阐述见下)
为大家献上治疗强迫症之道之前,我们需要先把强迫症这个东西稍微深入分析一下,把它再看看清楚。
强迫症!这个坏东西,你好讨厌呀
得了强迫症这个坏习惯,你不去做你的那个强迫行为或思维,你就会很难受很很panic(焦虑),坐立不安,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打个比方,就好像你养成了坚固的习惯------每次大便完一定要用纸擦才会安心穿衣去做别的事。这个习惯已经如此稳固以至于如果你不用纸擦就让你去与人会晤、去睡觉吃饭,你就很难心无芥蒂、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你会很想很想把便便后未清理的事先处理一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强迫症这个坏习惯亦同理。那下一个要谈的问题就是,普遍来讲,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习惯,是你在同一个条件下环境下长期、多次重复同一个行为而形成的:人在出生时没有很多固定模式,是后天养成了吃饭时要用碗筷或刀叉或手抓、洗澡完要用毛巾而不是树叶擦干或自己跑几圈来自然甩干……(哈哈)这些是每个人的养育者一次次耐心的教你重复这些动作,我们之后才能无意识地自然做出这些行为。强迫症患者也是在一定的条件诱发下,注意力一下被死死地抓住在某个强迫点上(好似瞬间深深一见钟情般),觉得不去处理下这个强迫点就不行。随后无意识中,患者一次次重复这个相同的强迫点。直到发现已经想停也停不下来时,这个坏习惯已经settle down,扎根在自己的习惯系统里,且潜移默化地代替了曾经的好习惯(没得强迫症时的习惯)。
强迫症也可被称为是不小心养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很多固有的条件反射:看见床(条件),想都不用想脑子里第一反应就知道是用来睡觉的(反射反应);看见”I”这个单词(条件),同一时间大脑就知道是“我”的意思(反射反应)。强迫症亦然,它就是一个有着很强很强链接(strong bond)的条件反射:关上门锁上柜子(条件)就想不停回去检查关好锁好没(确认癖反射行为);你的那个强迫念头一出现(条件),就止不住的要去想清楚,其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强迫思维反射)。搞得自己身心都好累好疲惫。不像得强迫症前,关上门(条件),就很安心了,转头就走,做别的去了(反射行为)。
故而,治疗强迫症,就是要中断旧习惯、重新蹒跚学步般一点点重新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个正常人拥有的习惯、那个你曾经拥有而现在已经陌生的习惯;治疗强迫症,就是要打断那个条件反射的强链接(strong bond),让它变为弱链接(weak bond)直至这个条件反射消失(disappear)了,同时培养新的条件反射。
为了未来让你更彻底地理解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我们对强迫症再再深入描述下。强迫症 是你形成的一个强记忆。它是一个顽固的坏习惯、一个强条件反射,再往下剥开一层皮,我称强迫症是一个深深的记忆!那么,一个记忆是怎么来的呢?
以背单词举例,要记住“good”,我们要做的就是,1. 起初,口里不停地朗诵着“good,good,好,好,好的意思”,背诵完毕,而后2. 常常看到用到这个单词,那么,一个月、两个月或一年后你还记得住good的意思。再比如“immediately”这个更长的单词,我们起初也重复朗诵了几十遍,但如果之后看到它和用到它的频率远没有“good”高,如此以来,一个月后你兴许还能记得住“immediately”的意思,但两个月后呢,一年以后呢?-----此时,你对“immediately”的记忆已经或几乎已经消失。所以,我称“对某个事物的强记忆或弱记忆的形成取决于你对这个事物投入的总体注意力的多少。”投入的注意力更多、更久、频率更高,你对其的记忆就深;反之,投入的注意力越少、频率越低,记忆就浅,甚至慢慢彻底忘记。强迫症呢,你们想想,是不是就是一个在你们脑海中的强记忆?------就如“good”,你对它的记忆强到,你每每看到“good”的同时,不假思索得“好”这个翻译就在你大脑中蹦出来;同理,你一坐到或看到那个令你惊恐的椅子,控制不住地想要去检查那个椅子到底稳当不稳当的焦虑就同时出现(确认恐怖);你一看到你屋子中某处又落了一点点灰尘,反复擦拭几十遍上百遍的强烈冲动就同时出现(洁癖)。你对你的这个“强迫固定模式”的记忆已经太深,因为你曾经对这个固定模式投入了很多、现在又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当你停下手中的作业,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同时尝试给自己做心理工作(“不要再想啦!不要再重复做那个事情了!这是毫无意义的啊!我对自己真是太无语了。再这样下去,你的成绩会越来越差的。这样下去,你的人生就被自己毁了…..”),此时(注意哦!),此时你其实是在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给强迫症,所以当然,你对强迫症的记忆会愈发加深、属于你的强迫症条件反射链接会更强、你的那个强迫症坏习惯会越顽固,那么,你重复做强迫行为或思维的冲动会越强、可能性越高。(解答了之前谈到的“意志力为何加重强迫症的谜团”)
从这个层面讲,那么治疗强迫症,就是一个“退记忆、反记忆”的过程,是让你遗忘强迫症固有模式的过程。


1楼2019-09-19 11:10回复


    2楼2019-09-19 11:10
    回复
      2025-10-11 17:23: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自我走出强迫症(续五) How to Treat the OCD by Myself
      治疗强迫症的大前提
      心理疾病是个错综复杂的东东,医师一不留神,或在某个类项中稍欠火候,就可能诊断出现错误或混淆,继而一错千里(>.<) 。断病有误,诊疗方法有误,浪费光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打击病患的信心,还可能给身心带来伤害,给其造成更大更深远的心理创伤。
      我们来打个简单的小比方~ 一个人发烧,可能会出现咳嗽、鼻塞、肚子疼等一系列不适反应。这些反应都是附属的,我们不能因此诊断这个人得了咽炎、鼻炎和胃炎╮(╯▽╰)╭,而是应该主要按照发烧来治疗。发烧痊愈,咳嗽、肚子疼等症状便随即消失(Yep!)。
      在过去的十年,我接触的患者中,总有一些典型的强迫症患者曾被诊断为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或其他心理疾病被诊断为强迫症……所以治疗强迫症的大前提是,首先要确定令患者困扰的是强迫症,而非其他心理或体质原因。
      其次,乃是在前篇提及过的,强迫症患者需自己有强烈意愿想要痊愈。
      第三,基于种种成长背景或缘由,部分强迫症患者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进而阻碍强迫症的治疗进程。譬如,OCD患者总体是想要积极治疗的,但对于某类强迫行为或思维,他们固执地认为是应该的、有必要的。常见的一种,便是有强迫思维的患者容易认为某种观念需要在大脑中探究下去、纠结下去,认为这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或是踌躇、不确定到底有没有意义。此时,先要对患者的认知进行调整,不极左或极右,不走极端,消除臆想,或将患者的认知调整到有利于OCD痊愈的方向。
      最后,当OCD患者及患者全家选定一个疗法或医师时,他们自己应先对其有足够的了解,进而对其有足够的信任。这样做,对自己和对对方都是更负责任的态度。不信任,必然导致疗法或医师所指导的方法不被患者及家人认真施行。不实施、不行动,就没效果,疗法或医师就更加不被信任和尊重。医师施治陷入被动,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行动最重要!!行动大于一切!!森田正马在他的原著里也总是如此强调。对某个疗法或医师的教导理解得再透彻都是“0”,都是无用~ 没有依据治疗方式付诸行动,那将只是原地踏步,徒增烦恼……我在十几岁时自己研读森田疗法的书籍,当然还有医师辅助理解,我读的速度是蜗行……一天8个小时最多能读两页。何以至此?因为我边读边尝试彻底理解,将其中的理论一一带入我的现实症状应用,并且,更关键的是,我读通一部分就按照书中所说的这部分行动、调整、再行动。貌似我酱紫读书很没效率太缓慢,但边细嚼慢咽地啃书、边身体力行地练习,短短几个月后,读完书的日子即是我痊愈的日子(吼吼)。这样做事,看似慢,但持续保证了方向的正确性,最终反而快。(延伸讲:)一个人想从A点走到B点,总埋头忙着走路,很少注意方向对错,到头来很可能走偏,越走离目标B点越远,TA自己却还责怪外部环境:“我都走的满头大汗,连走带跑了,怎么这么久还不到B点呢?!”╮(╯▽╰)╭ 前来寻找我的病患,他们很多人都曾读过和我读的一样的森田疗法系列书籍,但他们却没因此痊愈(读后也痊愈了就不会来找我啦,哈哈~)Why呢?书中关键点没有老师帮助理解?读得太快?读后无行动改变?

      (图注:从A点走向目标B点,保持直线前行。)
      甄别真正可能治疗强迫症的心理疗法,表被随意坑了哟~ 浪费时间不说,耽误的是自己宝贵的年华
      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属于两个层面的问题,就像心理咨询和心理临床治疗也分属不同一样。一般人都容易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与伴侣无法沟通,自己总是斤斤计较自找不痛快,脾气容易暴躁,过于内向不知怎么更好与人相处,与孩子相处有问题等等。这些须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和他们所擅长的技能,包括现今国内流行的各种体系—冥想、舞动、家族排列、呼吸、体感等等。 心理疾病,包括神经症和精神病(躁狂症、精神分裂、发作性神经症、强迫症、精神或神经性抑郁症等),是心理临床治疗所专注、而心理咨询所不能的。心理疾病是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令其难以正常进行,须借助心理疗法和药物控制及疗愈。如果文不对题,用感冒药治疗腰腿痛,就不好了~
      心理疗法和药物,多种多样,亦有其所专长。患者理应仔细加以甄别,遴选最适合自己的心理疾病的方式。


      6楼2019-09-19 15:58
      回复
        【原创】向神经衰弱--失眠Say Goodbye (中篇)
        解决入睡问题(续)
        (注:一定要先读上一篇,再来看介篇哦)于上一篇中,已然详述道,首要任务,是要预备好对待睡眠滴正确心态,即是成功50%!接着,二)声或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声音、光线等过敏导致的入睡难,当光线和声音与你同在时,不要总想着要去消灭这光这声。 就让它们保持在那里,而你呢,此时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拽回来,从那骚扰你的光或声拽回到、转移到你的睡眠上。Umm,神马意思?!我用另一个事情打个比方,帮助大家理解下下~~***场散步,旁边很多人在乒乓球台子上打乒乓球。你停下脚步驻足观看,看着其中两人在这边一下那边一下激烈地比赛。你看着入神之时,有位好久未见的老友经过,发现了你并开始与你交谈。你们越聊越开心、投机,这时,虽然那两个打乒乓球的人还在热火朝天地比赛着,乒乒乓乓的声音也没减小,但由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你的注意力都被转移、投入到了与老友侃大山中,所以相应的,你就会随之几乎注意不到打乒乓球的人是否已停止比赛离开了,乒乓球的声音也在你耳中被关小了很多似的╮(╯▽╰)╭。这些捏~都归功于你转移了注意力!同理,当你把有限的注意力有意识地拉回自己的睡眠,那光那声都会相应变弱很多,你对它们也就会不再那么敏感了。把注意力保持在睡眠上,不用力地、轻松自在地、脑子保持空白地,持续、持续、再持续……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得,光或声又抢走了你的注意力,把你刺激的毛孔炸开,让你神经敏感,想发火。“不管它~~它爱亮就亮,爱响就响~╮(╯▽╰)╭”,我也不做任何措施去试图改变它,辣只会让我脑神经更活跃,我更难睡睡。铭记,上篇中说的,你是禅宗大师,淡定、做个深呼吸让自己又快要烦躁起来的心绪平静下来,同时心平气和得、不骄不躁得、悠哉悠哉得把跑走的注意力再拉回来就是,集中在睡眠上,恩╮(╯▽╰)╭。跑走了,拉回来;再跑走了,再拉回来,就是了~相信我,不用几次,(只要自始至终你一直让自己处于平静安宁的心境下),淘气滴注意力就会乖乖留在睡眠上,你很快就睡着了。Zzzz……
        三)自发滴胡思乱想的影响。躺下就会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引发的入睡难,实际上其处理方式与上段大体相同。准备好大无畏、管它呢,无所谓滴心态╮(╯▽╰)╭。之后,当没边际的胡思乱想如植物大战僵尸中讨厌的僵尸汹涌袭来时,就让它们来~ 不嫌烦,不气躁,就静静地注视到它们又来了╮(╯▽╰)╭。甚至像看到喜爱的好友又来访一样,对它开心地温和地心静如水地说“Hey,buddy!你来啦~~欢迎欢迎哟~~” 而后,要做的十分简单:思绪不受控制地自行进行着,接受它的现状(接受!不讨厌它),同时,柔和地打断那思绪,并将注意力带回睡眠、集中回睡眠,且让大脑处于空白宁静……
        就酱紫,静静的……放松的……
        静静的……
        可能~ 注意力在睡眠就只停留了几秒钟或几分钟,它就又随着胡思乱想跑了,你的大脑又惯性地自发启动想七想八模式。Never mind!(没事滴!没关系!)╮(╯▽╰)╭轻柔地将其打断,再把注意力带回来便是了~~~~心平气和地重复几次,(再提醒,表生气表烦躁)不用多久,你的注意力在你的睡眠停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某次你再把它拿回来时,不知觉地,你就呼呼进入梦乡了……
        四)结语。无论是对光或声的过敏,还是胡思乱想的侵扰,熟睡前都必定会经历反复几次的注意力拉扯。这是你之前无意识中培养起的惯性使然。但系,表担心,坚持行动。今晚,你兴许需要带回注意力十次,后晚就会减少为八次,再往后变为六次、三次、一次……某晚开始,你也能沾床就睡鸟~ 就此,造成入睡难的坏惯性被解除,强条件反射(躺下就注意到光或声、躺下就开始乱想的条件反射)被削弱直到新反射达成!--倒床就睡。
        一些些题外の
        睡前,毋庸做任何特殊的准备,比如神马我要用这个睡觉姿势、我要把什么东西那样摆等。越刻意越不好~这只会加重你睡前的紧张情绪,令你更难放松身体和内心。想让自己更放松的入睡,躺下之前,你可以选择做几个深呼吸,随着呼吸松弛下来自己浑身的肌肉,尤其眼周肌肉,颈部、还耸着的紧着的肩和大小腿肌肉。会做放空冥想滴童鞋们~做做冥想也系极好的~~~~~~~~之后讲到醒来的睡眠质量时我们会讨论更多相关事宜。\(^o^)/


        11楼2019-09-23 10:44
        回复
          请问怎么联系你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3-16 08:07
          收起回复
            7#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0-05-08 19:38
            回复
              脑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3-26 1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