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吧 关注:215,875贴子:3,734,582

回复:解忧驿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注意别人是否在关注自己。我个人觉得在自己心里对自己说这些话的时候,可以在公共场合消除掉很多紧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9-10-22 22:35
回复
    暂时无业失业的朋友可以关注自由人协作公众号,里面可以找一些可以做兼职,自己做成一些简单的事情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在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如果你在家里呆着,可以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或者提升一项你想要的技能,例如修图,做短视频,烹饪,绘画,针织,舞蹈,读书,语言技能等等,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的乐趣,而且在此过程中,你必定会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然后你可能还会进行一些实践,肯定会有困难阻碍、失败以及挫败感,但是你与他们为伍的时候,你收获的会更多,你会收获坚韧与耐心,你会收获解决困难的成就感,你会慢慢吸取失败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更多走向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沉住气,不断地积淀自己,慢慢的积累量变,厚积薄发,达到质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9-10-22 22:46
    回复
      2025-11-12 10:14: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这个社会也是一个分享型的社会,知识互享,经验互享,精神文明互享。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其中有对有错,如果我们对我们的经历进行思考(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好的做法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才能做好,然后再分享给大家),马云说:“数据技术,我没有的而你却拥有的,我没有必要拥有”,这话的意思也许就是通过互联网数据共享而得到其想要的。
      我想说的是在对自己经历反思的过程,可以重新修正自己变得更好,(好的东西继续保持,不好的东西反思如何改正并加于保持)。还有提升自我技能的时候也会积累到一些正确的理论和学习方法。
      把我们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过程中积累到的正确的理论和学习方法分享出去,无形中我们提升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也许这些理论方法的分享和已提升的技能会成为我们谋生的重要帮手。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在大多时候都是没有错的,因为我们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然后越来越多好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当然,首先我们要有自信心。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9-10-22 23:07
      回复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那种“来看看以下几条,看看你自己是不是得了社恐”。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是很模棱两可的,而且只要一两个词觉得符合,就觉得这条符合那条也符合,如果主观意识(很少进行思考)不强,立马就给自己贴上了“社恐”的标签,然后每次出现一些紧张害怕时,就会自我安慰说“我是社恐,没办法”。
        这样贴标签,还不如多看一些专业性的书籍,它们更有说话权,如果你简单的相信别人的那几条指标,那真的是很容易被骗的那种。
        还有一句话“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向他们靠近”。吧里有些朋友会发一些“我怎么怎么样,我是不是没救了,有谁和我一样吗?”你这样的状态,神仙也帮不了你。自己聚集一群没有动力去做出改变的朋友,大家一起抱怨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坏影响,抱怨他人的眼光,抱怨社会的不公,如果你想变好,那你又这种状态的话,就是自我作死。
        心理医生也是在舒缓我们的心情,引导鼓励我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百分之七八十是我们自我驱动进行改变,百分之二三十是由外界提供的动力。
        就像你站着我让你转起来,你不转,我拉着你硬让你转,要么转不动,要么转不好。
        有人说:“有些人可能比较迟钝,有些事非要遇到什么生死攸关的时刻,才懂得转变”,时间不等人,越早悟懂越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9-10-22 23:37
        回复
          其实,在“社恐”的状态下,我们会容易处在玻璃心的状态,如果确实有出行过得话,要提醒一下自己,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比如说我们去面试没有通过的时候。
          没通过是自己哪方面不足呢?后续加以提升,不要自暴自弃。
          如果多次面试失败,那就更要想想自己是否有做足准备,是否有认真对待,只要你愿意进取,好的机会总会出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9-10-23 00:05
          回复
            每周三都是我们汇报业绩的时候,听着大家的汇报我会紧张,到我汇报我也会紧张。
            但我发现我的紧张不是来自于大家的注视。
            最深层次的紧张是来自于自己的无能,未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不能很好地与客户进行谈判,由于懒惰没有把所有能做的有希望的工作落实,大家都有业绩我没有。
            但是我们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变为好,从不完善接近完善,所以我们要接受现在不会不好不完善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周后一个月后一年后,我们会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9-10-23 22:44
            回复
              如果我们害怕跟别人对视,那接下来一周我们就计划每天早上跟别人对视打招呼,因为打招呼让你的对视变得自然而然。
              其实对视并不可怕,而且很奇妙,从对方的眼中,你能感受到他/她内心的一些喜怒哀乐。
              而且对视时别人也不会说一直看着你,你也不会一直看着他/她,除非他/她对你感兴趣,或你对他/她感兴趣。
              而且很多我们对视的人都是擦肩而过的人,所以又何必感到害怕恐惧呢!
              对视,大大方方地对视;想看,大大方方地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9-10-23 22:55
              收起回复
                所有正常的人都会紧张,除了无意识的小孩,而你看到的别人的不紧张,那是别人背后有准备有努力。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这句话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我们觉得他/她不紧张的原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9-10-23 23:01
                回复
                  2025-11-12 10:08: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5分钟的演讲,花了几百个小时的练习。
                  问问我们自己,为了不紧张不害怕,你有做过什么努力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9-10-23 23:05
                  回复
                    每个人都在忙着成长,不要觉得社会对我们不公,谁谁谁需要保护我们的心灵。
                    世界对于每个生命来说,也是公平的,因为成长的路谁都不会少走,只是有些人享受的资源多一些,成长得快一些,有些人则成长的慢一些。
                    如果把生命付诸于你的兴趣爱好上,你会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生命是那么的短暂。
                    30岁之前是最好的成长阶段,无论怎么跌倒,我们都还可以重新爬起来,我们还有年轻的资本
                    30—50岁是奋斗阶段,因为这个阶段你可能很明确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了,只要坚持奋斗就好
                    如果你50岁后才懂得要成长、自己的方向是什么,即使你已经懂了,但是你已经不够时间去成长去奋斗了(人无再少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9-10-23 23:21
                    回复
                      自信是取得所有成功的前提,可以借鉴以下图片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信息,每天表扬一下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9-10-24 23:01
                      回复
                        今天去超市买肉,因为一个人吃,所以指着一块特别特别小的肉说“我要这一块,帮我称一下,旁边的一对情侣一直在笑,像是没见过世面一样,如果下次有人笑你,我们就当他没见过世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9-10-24 23:08
                        收起回复
                          晚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9-10-24 23:08
                          回复
                            社恐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总爱多想,过于关注别人,所以通常会比较有同理心、同情心,比较体谅他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9-10-25 22:10
                            收起回复
                              2025-11-12 10:02: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推荐大家看一本,乐嘉的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我们比较多的偏向于蓝色性格,而我们需要多一点红色性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9-10-25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