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者的心灵自传——评苏醒的《PREFACE》,兼及中外古代文化
我听过的音乐不算很多,在音乐的方面对这首歌不敢多说。不过,诗歌诗歌,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与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好诗,特别是民间诗和庙堂诗都是可以直接配乐演唱的。比如《诗经》中的《国风》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由太师调整以使其适合音律,然后演唱给王听,目的是使王借此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其中的《大雅》就是由贵族公卿所做,庄严肃穆,用于在举行祭祀时演唱。大家更加熟悉的例子就是宋词了,宋词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每一个词牌代表一个曲子,一个词牌下的词都用这个曲子唱。
既然这样,不妨把这首歌的歌词抽离出来,当作独立的鉴赏对象。音乐方面比我有发言权的人太多太多,我这里跟大家分享对PREFACE的独特心情。欢迎喜欢这首歌的TX来交流看法。
文章很长,上目录:
第一节 从韵脚,词句搭配等看 PREFACE的独特表达
第二节 能担荷苦痛的词作人——从PREFACE看苏醒的态度
第三节 觉醒者的心灵自传——从《离骚》到《大墙上蒿行》到《PREFACE》
第四节 更高层次的励志——比较传统励志歌曲与PREFACE
第五节 清冷的旋律,峭拔的词义——PREFACE的词曲之合第一节 从韵脚,词句搭配等看 PREFACE的独特表达
一,用韵
诗是讲求音乐美的,配乐演唱的尤其。下面来看看PREFACE的用韵情况。
PREFACE,凡 1163字,分三章。第一章用i韵,ing韵,an韵;第二章用an韵,a韵,an韵,eng韵,i韵;第三章用Yu韵,an韵,ue韵, ou韵,u韵,ai韵。共计换韵14次。
其中第一个韵用的尤其好,就是从开头到“那个胆小却懂事的孩子”那段,用i韵,这个韵母很短,所以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作为一首讲故事的歌词,在开头用此韵先声夺人,使人初听被其坚定所感染而相信故事的真实合理并有听下去的欲望。至于其他,不过不失,可以不提。但换韵14次,却每次都衔接自然,值得称赞。
二,语言
一千多个字没有生僻字,语言简洁有力,但没有出现像方文山的“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这样令人称奇的字的搭配组合。不过,也有非常让人惊喜的表达。
第一章中“厌倦了书本的心眼,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这里“书本的心眼”实在是一个太妙的表达。如果为了凑韵,那这里完全也可以写作“书本的经验”,也是压韵的,但感觉就差多了。既然是“厌倦”就必然有一种被书本上二手经验蒙骗的一点气愤,“心眼”本是个贬抑词,用在这里有感情色彩,有鲜明的态度,而“经验”一词这太平,没感情没态度,像块朽木。另外,从修辞上看,“心眼”本是人才有,书本哪里来的心眼,这么说岂不是无理取闹吗?不错,是无理,却并不闹。因为诗的国度本就是但凭理智所到达不了的远方。书本的心眼,书本在作者眼中有了感情有了态度,成了跟那时候的他成了一种近于对立的关系,这鼓较真劲儿,多么可爱。
我听过的音乐不算很多,在音乐的方面对这首歌不敢多说。不过,诗歌诗歌,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与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好诗,特别是民间诗和庙堂诗都是可以直接配乐演唱的。比如《诗经》中的《国风》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由太师调整以使其适合音律,然后演唱给王听,目的是使王借此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其中的《大雅》就是由贵族公卿所做,庄严肃穆,用于在举行祭祀时演唱。大家更加熟悉的例子就是宋词了,宋词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每一个词牌代表一个曲子,一个词牌下的词都用这个曲子唱。
既然这样,不妨把这首歌的歌词抽离出来,当作独立的鉴赏对象。音乐方面比我有发言权的人太多太多,我这里跟大家分享对PREFACE的独特心情。欢迎喜欢这首歌的TX来交流看法。
文章很长,上目录:
第一节 从韵脚,词句搭配等看 PREFACE的独特表达
第二节 能担荷苦痛的词作人——从PREFACE看苏醒的态度
第三节 觉醒者的心灵自传——从《离骚》到《大墙上蒿行》到《PREFACE》
第四节 更高层次的励志——比较传统励志歌曲与PREFACE
第五节 清冷的旋律,峭拔的词义——PREFACE的词曲之合第一节 从韵脚,词句搭配等看 PREFACE的独特表达
一,用韵
诗是讲求音乐美的,配乐演唱的尤其。下面来看看PREFACE的用韵情况。
PREFACE,凡 1163字,分三章。第一章用i韵,ing韵,an韵;第二章用an韵,a韵,an韵,eng韵,i韵;第三章用Yu韵,an韵,ue韵, ou韵,u韵,ai韵。共计换韵14次。
其中第一个韵用的尤其好,就是从开头到“那个胆小却懂事的孩子”那段,用i韵,这个韵母很短,所以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作为一首讲故事的歌词,在开头用此韵先声夺人,使人初听被其坚定所感染而相信故事的真实合理并有听下去的欲望。至于其他,不过不失,可以不提。但换韵14次,却每次都衔接自然,值得称赞。
二,语言
一千多个字没有生僻字,语言简洁有力,但没有出现像方文山的“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这样令人称奇的字的搭配组合。不过,也有非常让人惊喜的表达。
第一章中“厌倦了书本的心眼,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这里“书本的心眼”实在是一个太妙的表达。如果为了凑韵,那这里完全也可以写作“书本的经验”,也是压韵的,但感觉就差多了。既然是“厌倦”就必然有一种被书本上二手经验蒙骗的一点气愤,“心眼”本是个贬抑词,用在这里有感情色彩,有鲜明的态度,而“经验”一词这太平,没感情没态度,像块朽木。另外,从修辞上看,“心眼”本是人才有,书本哪里来的心眼,这么说岂不是无理取闹吗?不错,是无理,却并不闹。因为诗的国度本就是但凭理智所到达不了的远方。书本的心眼,书本在作者眼中有了感情有了态度,成了跟那时候的他成了一种近于对立的关系,这鼓较真劲儿,多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