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吧 关注:1,303,628贴子:6,600,652
  • 3回复贴,共1

从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到具有特色的茶艺,茶文化,喝茶变得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到具有特色的茶艺,茶文化,喝茶变得越来越普通,也变得越来越难。在茶叶购买泡茶的过程中,茶叶的种类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响,同时坑也越来越多。
产地坑。在介绍茶叶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翻出一大段历史典故,我也一样喜欢茶叶的历史钩沉,于是各种和产地挂钩的名茶出现了,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庐山云雾茶等等,我前两年随便一翻,光钱塘江流域从安徽黄山的休宁等上游到杭州宁波入海口,沿线的历史名茶达几十个之多,几乎每市每县都有几个历史名茶 ,有传统名茶历史是好事,说明种茶喝茶品茶的文化沉淀积累多。中国人喝茶有个追捧名优产地的习惯,从古代的贡茶苑到现在都原产地,这些产地的茶叶产量是有限的,达官贵人富豪们享受都不够,平常人很难享受,于是当地的茶商茶农用外地茶冒充的假产地出现了,这种现象并非现在才有,古代就有了,明朝最推崇的虎丘茶天池茶产量少怎么办?用松萝茶冒充,阳羡茶好,用长兴,荆溪茶冒充。芳村查获的假班章假冰岛,几乎每一个厂的印的都超过实际产地的数量,更何况有几十几百个厂,大名鼎鼎的牛栏坑才几十亩茶地,一千多斤产量,量大的茶商一次性能拉一车厢的正宗牛肉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2-07 13:57回复
    大师坑,茶王坑。比茶斗茶的历史也很久了,光这些电视剧都拍了不少,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有比赛自然有魁首,那茶王,茶魁就产生了,到现代就是炒茶比赛,斗茶大赛,早年间市场经济还不怎么发达的时候,多数的比赛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于的模式,到后来比赛越来越多,比赛级别也越来越细,现在都到村级斗茶大赛了,于是茶王大师也越来越多了。小罐茶刚出来的时候,号称都是大师手工炒制,有好事者算了一下这些大师明天要加工上千斤茶青,大师不愧是大师。我是以前炒过手工茶的,跟着炒过几次手工珠茶和龙井。手工珠茶光最后一道烘干,一锅五六斤,一个多小时,龙井更是慢工出细活了,杀青一锅三两青叶,辉锅一锅三四两青叶,一天到晚五六斤干茶是炒茶高手了。回到大师茶王上面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讲解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更何况是大师呢,一边手工做着一边讲解也许只有大师才能做得到,而且一年到头都有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2-07 13:58
    回复
      2025-10-12 16:58: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化坑。茶叶从作坊茶桌走到课堂以后,茶文化生出了腾飞的翅膀,于是茶叶院士,茶叶教授,茶叶研究生出现了,更有甚者是速成的茶艺师,几个月批量形成。我也许是天赋不够,光了解龙井就花了十几年,从茶种到工艺,从口味香味到市场,而且是时间越长感觉不知道的东西越多。那些课堂上出来的人,茶种不认识,工艺不会做,更难得的是兼通几家,从绿茶到红茶,于是越陈越香,不需要保质期,氧化成蓝汪汪的,冷泡茶香等等奇葩的理论出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07 13:59
      回复
        已阅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2-07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