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吧 关注:370贴子:824
  • 5回复贴,共1

专业型硕士为何大受欢迎?报名人数年年攀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考研报考人数再次出现新增长,达到290万人。其中,专硕报考人数连续3年超过学硕,大受考生欢迎。
专硕凭什么如此“走红”?凭什么这么多人报考?有人不是说就业会收到歧视吗?


IP属地:广东1楼2019-12-17 18:05回复
    学费、补助、奖学金相同
    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按经费来源分为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三类。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一直属于“自筹经费”之列,而且一些院校的专硕是没有奖学金和补助的。因而,“自费”、“无奖学金”似乎成了专业硕士“低人一等”的标签。
    但是自2014年起,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一起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没有了“公费”一说,学硕和专硕实现了真正的平起平坐。学费、补助、奖学金一视同仁,有些学校专硕得到的奖学金甚至比学硕还要多。


    IP属地:广东2楼2019-12-17 18:06
    回复
      2025-05-11 19:15:52
      广告
      毕业后学历含金量相同
      专硕分为全日制专硕和非全日制专硕。目前全日制专硕与学硕一样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和专业证书“两证”,但是在职专硕(非全日制专硕)只能获得学位证书。
      不过从2010年起,很多学校在职专业硕士也可以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双证”。同时,由于专业硕士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强,再加上有些高校已经达到了专、学硕士1:1的招收比例,政府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让专硕的含金量得到提升。


      IP属地:广东3楼2019-12-17 18:06
      回复
        专硕发展方向偏重实践
        学硕搞学术研究,专硕重视实践,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大部分考生考上研究生后,并不想从事学术研究,也没有多大意向读博士,更多的则是混个文凭,毕业后找工作。
        因此,相对于学硕而言,专硕学制短、培养目标侧重实践、就业预期较好,加之国家在专业硕士高等教育政策方面的导向,促使专硕培养规模壮大及认可度提升。对于不少无意学术研究又想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同学来说,专硕无疑是高性价比之选。


        IP属地:广东4楼2019-12-17 18:06
        回复
          专硕实行“双导师制”
          因为大部分院校的专业硕士培养是两年时间,即第一年在学校学习,第二年就进行社会实习。因此在导师的配置上与学术的单一导师不同,其实行的是“双导师”管理制度:校内一个导师,校外一个导师(也就是实习单位带你的老师)。
          这样的形式有利也有弊,更多的是考察专硕研究生的自主自律意识,毕竟校外导师不会像校内导师一样的“全日制教学”。


          IP属地:广东5楼2019-12-17 18:06
          回复
            学硕推免暴增,考生涌向专硕
            自2015年起,各大院校纷纷增加了学硕的保研人数,压缩学硕的统招人数,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取消学硕统招,全部只要保研。
            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硕为例,2014年保研人数只有15人,2015年就增长到了51人,直接导致当年的统招人数降低到14人。目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硕每年保研人数60人以上,统招人数压缩在15人以内。
            大量的保研生压缩了学硕的统招比例,进而使得学硕报录比越来越高,甚至捅破1:30。因此很多考生评估风险后,转而选择专硕,导致专硕报考人数大量增加。这也是专硕为何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毕竟,统招人数比学硕要多一些。


            IP属地:广东6楼2019-12-17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