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吧 关注:370贴子:824
  • 3回复贴,共1

【行之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报考突破1000人,还值得报考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很多人私信行哥哥说,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报考人数都突破1000了,还值得报考吗?我相信这个问题应该困扰了很多人,今天想认认真真地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看看2013-2018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报考数据,如下图所示: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发展很早,非常成熟了,因此报考人数涨幅很小,基本维持在三五百左右。统招人数自2014年受到推免生的影响,开始急剧下滑,目前稳定在15人左右。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发展较晚,2011年开始招收,因此必然会经历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报考人数呈现指数级增长,2018年达到了1029人。虽然专硕也在2015年开始大量招收推免生,但是并未收到影响,一直保持在30人左右。


IP属地:广东1楼2019-12-23 16:49回复
    为什么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会有这么多人报名?行哥哥认为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大多数考生都想选择一所综合类211院校作为自己的目标志愿,上海大学是上海地区唯一一所综合类211非985院校,因此成为众多考生追逐的目标。
    第二,上海大学作为211高校,没有否定考生的本科出身,导致大量二本三本生涌入上海大学,这一点和复旦、交大、同济、华师等985高校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上海大学新传在全国排名第9,上海第3,仅次于复旦和交大,因此很多自我感觉考不上复交的人就选择了上海大学。
    第四,上海大学新传学硕统招人数太少,参考书太多,难度较大,改分严格,而专硕学制2年,重视实践,因此很多人就放弃了学硕,选择了上大专硕。
    第五,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的“亲儿子”,在就业、落户、资源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上海传媒市场,复旦占三成,上大占六成,其他学校共分一成,可见上大新传在上海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第六,2019年之前,上海地区新闻与传播专硕仅有五所,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很多二本三本生自我感觉考不上复交同师,上体又是一个二本学校,就毅然选择了上海大学。
    第七,很多人对上海大学不了解,包括上海本地人,认为上海大学是垃圾的二流学校,是上海人考不上好学校的“备胎”,认定上大新传很简单,因此选择了上海大学。


    IP属地:广东2楼2019-12-23 16:51
    回复
      2025-05-11 18:15:30
      广告
      那么,上大新传专硕1:34的报录比在上海地区很高吗?
      确实不低,但是相较于复交同师来说,已经非常良心了,可以说性价比很高。
      我们先来看看新传研都发布的文章《华师1比40;上大1比38;复旦1比28;交大1比27,上海新传院校考研报录比为什么这么高?》里提到的上海地区211新传高校2018年报录数据,具体如下:

      PS:东华大学2019年首招新闻传播研究生,不计入表格;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首招专硕;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硕士点。
      复旦大学是上海地区最好的新传院校,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新闻名校。专硕1:17的报录比,如果真要折算成上大级别的报录比,那至少是3倍,即1:51。毕竟人家考生本科都是985鸭。
      上海交通大学近两年发展很快,短短五年就超过上大,晋级A-,拿到了上海新传第二把交椅。1:27的报录比已经很高了,况且人家本科多是985和211院校,很多人纠结是考复旦还是考交大。
      华东师范大学在第三轮学科排名里还不及上海大学,第四轮学科排名已经和上海大学并列了。去年还是大冷门,只有1:6的报录比,2018年直接升到了恐怖的1:40。关键是人家报考生源还不差,本科多是211院校或一本,难度实在不低。
      同济大学,理工科为主的985高校,新闻传播学被边缘化,排名垫底,但无奈树大招风,报录比达到了1:18。曾经有位考生一战同济,没考上。结果二战上大,考上了!这让行哥哥说什么好呢?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名校,**很高,非常重视考研英语。新闻传播学科排名不低,位居B-。第三轮学科排名还不如上海理工大学,并和上海师范大学并列,第四轮学科评估已经把上理和上师远远甩在了后面。2019年首招专硕,目前数据还没有出来,不知道第一年难度如何。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名校,**很高,上海地区研究生薪水最高的院校。报考人数低于100,统招人数低于10,真是“精益求精”。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存在感很低,2019年首招新闻传播研究生,不知道报考数据。
      上海师范大学,双非院校,虽然新闻传播学科排名垫底,但底子十足,有一种“你们都是211、985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的赶脚。
      上海理工大学,理工科院校,2019年首开专硕,参考书跟理工科相关,涉及到很多数据和传媒技术方面的知识。上理的很多本科生会选择报考上大,你会选择上理吗?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名校,2019年首开专硕,目前不知报录数据。但是据小道消息,华政2019年不招收任何调剂生。
      上海政法大学,是上海大学原法学院独立出去后成立的二本院校,戴元光老师就在上政的纪录片学院担任院长。鉴于这层关系,上政很多考生会选择报考上大。


      IP属地:广东3楼2019-12-23 16:52
      回复
        总结一下,你会发现上大在上海211高校里报录比很正常,不算太高。甚至站在综合类角度,加上不歧视二本三本考虑的话,上海大学算是性价比最好的上海211新传高校了。
        第一,从报录比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考研难度
        可能有人会问,行哥哥,上大的报录比好高呀,感觉好难呀,虽然我也知道上海地区的211院校都高,但是我还是好害怕。
        这里,我有必要纠正你的一个误区,就是报录比并非100%代表了考研难度。
        什么是报录比?即该校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和统招人数的比例(统招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即统招人数不包含推免人数)。假设该校该专业有500人报考,最终通过统招录取50人,我们可以说,该校该专业的报录比是1:10,即10个人里录取1人。
        报录比是衡量考研难度的因素之一,但并非代表全部。很多考生把报录比看做衡量一个学校考研难度的唯一因素,这就有失偏颇了。甚至有人说,上海大学已经成为所有新传高校中最难考的院校,这完全是胡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了解一下,分分钟秒杀上大。
        其实,衡量考研难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报录比、学校排名、学科排名、参考书、试卷难度、复试比例、本科出身等。而且有些报录比甚至存在虚高的成分,考生应当辩证看待,不可盲目,只看报录比。就比如上大新传专硕,你以为1029人都会与你竞争吧,至少有300多人在打酱油,还有100多人报名了不去参加考试,甚至考了一场,剩下三场就不来了,这太正常不过。其实真正跟你竞争的也就只有300人罢了。
        总结一下,如果单从报录比来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难度排名如下:复旦>上交>华师>上大>同济>上外>上财>上师>上理>上体
        第二,从学校排名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考研难度
        学校综合实力排名,也是影响考研难度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清华大学不比中国传媒大学简单,虽然清华大学新传实力不如中传,但是中国第一名校的头衔可不是盖的。
        如果单从学校排名来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难度排名如下:复旦>上交>同济>上大>华师大>上外>上财>上理>上师>上体
        第三,从学科排名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考研难度
        学科排名也是影响考研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本上学科排名较高意味着其考研难度越大。人大、中传、复旦常年排名前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下面,我们以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参照标准,点击这里:新闻传播学院校排行榜看看上海10所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排名。
        如果单从学科排名来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难度排名如下:复旦>上交>上大=华师大>上外>同济=上理>上师>上财>上体
        第四,从试卷难度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考研难度
        试卷难度也是衡量考研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学校的试卷超级难,有些学校的试卷则较为基础。因为行之记者只对上大新传试卷了解,其他高校知之不多,此处就不在一一罗列各校的复试线了。
        复试线能够简单看出该院校专业的试卷难度,一般来说分数线较低则证明试卷较难,分数线较高则证明试卷较易。
        至于分数线,这里想多说几句。复旦360分入复试,与普通211高校380分入复试,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复旦的分数线是360分,上大的分数线是380分,你能说上大比复旦难吗?不可以,单纯看复试线看不出难度,甚至一个人考了360分进入复旦面试,比一个人考了380分进入上大面试,要更强更厉害。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哇,上大新传复试线好高呀,肯定好难。复试线高低和考研难度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复旦2018年的学硕复试线是355分,专硕复试线是350分。2018年上大专硕复试线是390分,学硕357分,你能说上大专硕比复旦专硕还要难吗?不可能!复旦专硕毫无疑问比上大专硕不知道难多少倍。
        第五,从复试比例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考研难度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硕的复试比例不超过1:1.2;专硕的复试比例不超过1:1.5。小伙伴们可以在行之记者微信公众号回复“录取名单”,查看历年上大新传放多少人进复试,刷多少人。
        由于行之记者对上海其他9所高校的复试比例不是很清楚,此处就不一一指出。只是提醒小伙伴们在计算考研难度时,不要忘记复试比例,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比如暨南大学,2017年专硕放92人进复试,刷43人,复试比例1:1.88,将近刷掉一半,这个竞争就特别大了。
        第六,从本科出身看上海10所新传院校考研难度
        有些学校比较在意考生的本科院校,有些学校则并不关心。虽然各大高校并没有明确给出对本科院校的硬性规定,但是大多数985高校在复试时都会关心考生的本科院校。
        除非你有过人的能力,否则导师凭什么放弃一个985或211高校的学生,选择你一个二本院校的学生呢?
        就上海大学历年录取的考生情况来看,60%是二本三本生。虽然可能复试中个别老师有想要本科出身较好学生的倾向,但是总体来说,上海大学不歧视本科院校,这是很多本科“双非”院校学子的福音。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行之记者认为上海10所新传高校的考研难度排名如下:复旦>上交>同济>华师大>上大=上外>上财>上理=上师>上体
        如果你想要来上选择211非985院校,上海大学依旧性价比最高,最值得报考。
        而且2019年上海地区新增了多家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点,如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这些新增院校毫无疑问会在2019-2020年考研期间分流原本意向报考上大的考生流向。
        据行之记者2019年考研内部消息,全程班学员后期有10人放弃了上大,选择上政、上理、华政。行之记者资料学员有近100人放弃了上大,选择了2019年新增的6所院校。所以你会发现2018-2019年的报考人数将会是上大的巅峰,2019-2020年将会出现首次下滑。
        其实,学硕的报考人数已经在下滑了。因为行之记者2019年学硕四件套的订单数仅为300套,而2018年的四件套销量是312套,可见专硕报考人数下滑的日子就要来了。
        PS:行之记者对上海大学最为了解,对其他高校知之不多,仅通过官网数据和网上残留信息做出判断。以上难度分析也仅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IP属地:广东4楼2019-12-23 16: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