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考四门,实务挂了;19年实务,估分时怕挂,结果116,两次考试,付出了很多时间(除了报名费没有花其它钱),算是一个总结帖。
工作三年后才开始打算报考,在一家国企当工程师,18年时复习时间相对比较多,而且在陆地上,中间因为台风导致管理和实务延期考试,后面战略性放弃实务,确保管理过线。19年有一半时间在海上施工,而且由于海况原因黑白颠倒,虽然复习一门,但是很吃力,经常是工作疲惫时还在凌晨熬夜复习,每天三小时是常态。
说下复习的安排吧:
还是按照当年考研、国考的套路,先制定了时间投入计划,18、19都是投入了600多小时,总计1200小时,当年考研也就1500小时,国考不到100小时,说明一建对我而言还是比较吃力的(实务背的东西太多,而且很多没接触过,只能死记硬背)。
遵循笨鸟先飞的原则,18年从3月底开始准备,19年则是1月初就开始复习了,每天平均三小时。复习的基本思路是先看教材(网上找的电子书),看了一遍后开始做题(各种题库),之后继续看教材两遍(中间辅助看些免费网课加深理解),然后开始做思维导图(用的Freemind),每一节做一张。最后冲刺时开始做简答题汇总及背诵,同时复习错题。
考试那天,在广州,考场找了好久(都是泪),考试时,不太顺利,过程中计算器坏了,不得已找隔壁借了下,搞得时间有点紧(要赶着当天回项目部,异地),提前一小时交卷了,那时候发誓不过也不打算继续考了,真痛苦。
说实话,公共课比实务课简单多了,毕竟选择题不像简答题那样记忆很多,而且还没有所谓的重点范围。


工作三年后才开始打算报考,在一家国企当工程师,18年时复习时间相对比较多,而且在陆地上,中间因为台风导致管理和实务延期考试,后面战略性放弃实务,确保管理过线。19年有一半时间在海上施工,而且由于海况原因黑白颠倒,虽然复习一门,但是很吃力,经常是工作疲惫时还在凌晨熬夜复习,每天三小时是常态。
说下复习的安排吧:
还是按照当年考研、国考的套路,先制定了时间投入计划,18、19都是投入了600多小时,总计1200小时,当年考研也就1500小时,国考不到100小时,说明一建对我而言还是比较吃力的(实务背的东西太多,而且很多没接触过,只能死记硬背)。
遵循笨鸟先飞的原则,18年从3月底开始准备,19年则是1月初就开始复习了,每天平均三小时。复习的基本思路是先看教材(网上找的电子书),看了一遍后开始做题(各种题库),之后继续看教材两遍(中间辅助看些免费网课加深理解),然后开始做思维导图(用的Freemind),每一节做一张。最后冲刺时开始做简答题汇总及背诵,同时复习错题。
考试那天,在广州,考场找了好久(都是泪),考试时,不太顺利,过程中计算器坏了,不得已找隔壁借了下,搞得时间有点紧(要赶着当天回项目部,异地),提前一小时交卷了,那时候发誓不过也不打算继续考了,真痛苦。
说实话,公共课比实务课简单多了,毕竟选择题不像简答题那样记忆很多,而且还没有所谓的重点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