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吧 关注:28,399贴子:490,761

自己写小说 《威震三国之汉寿亭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三英出世
大汉光和元年,幽州涿县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
“秀才,那榜文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啊? 你给大家伙们念念”, 看着县里新出的官府榜文,一位打柴的壮汉很自然的询问到
“哦, 这是咱们幽州刘太守出具的榜文,说是要招募义兵,剿灭黄巾呢。” 像往常一样,一位书生摸样打扮的中年人负责起了榜文“翻译”工作,但与以往因为对自己才学得以卖弄,所以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得意不同,这位“秀才”的脸上挂上了些须凝重。。。
“啊,黄巾贼,剿。。。剿灭, 莫非这贼人已经要打到咱们涿县不成” 秀才旁边的一位老大爷闻言不禁一颤,肩上挑着的货物也差点掉在地上。
看了一眼这位平日里与人为善,且与自己相识的老货郎,秀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 那到不至于吧? 榜文上也没说反贼们已经打到咱们这儿,据小可估计,刘太守大人也就是做个防备。。。”
随着秀才解释和预测的深入,榜文周围的议论声也慢慢大了起来,有相信的,也有质疑的。但毫无疑问,忧虑,害怕的感觉久久弥漫不散。。。
撇过这些围绕着争论不休的人不提,榜文的正对面还站着一位七尺五寸(175厘米),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中年人。与其他闲汉们不同,他既不参与讨论,也不神色惊恐,只是愣愣的盯着那只承载有数十个字的榜文,反反复复的打量,眼神中不时透漏出一种无奈还有不甘。
良久之后,他才停止了注视,发出一声长叹“ 唉。。。”
“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叹息声还为止,一声大喝就有如雷霆般从那中年人的耳边响起,他不由的一惊,回视究竟。只看见一位身长八尺(188~190厘米),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不仅容貌异常,身型也极其壮硕的大汉对自己怒目而视。中年人先是一愣,随即柔声问道:“壮士何许人也,何故发出此言”。 那壮汉看他有礼,故也连忙回礼道:我姓张,名飞,字翼德,就世居咱们涿县,以杀猪为生,平生专好结交天下英雄。 刚才看兄台容貌不俗,言行也大异常人。正想与之攀谈,不想兄台看榜而长叹,故此相问” 
中年人闻言,苦笑说“ 在下姓刘,名备,字玄德,本是汉室宗亲。黄巾贼为害百姓,我也想顺应朝廷,剿贼安民。怎奈现在孤身一人,势小力薄,做不得大事,故此长叹。” 或许是感受到了刘备的无奈,张飞正色说道“我到也颇有资财,兄台果有大志,我们便一起招募乡勇,报国杀敌如何。”
话音未落,又有一个陌生的声音插了进来,“某也愿与二位共举大事”。
刘备,张飞都吃了一惊,急视来人,只见他脸色深红(可能是因为长年日啥, 犹如成熟了的红枣般),丹凤眼,卧蚕眉,再加上二尺有余的胡须和九尺有余(202~206厘米)的身高,越发显得相貌不凡,威风凛凛。 
不错,这位插话的豪杰,正是史上出名的武圣,关羽,关云长。当然,他已经不算是历史上的那个武圣,否则,他也不可能专门等在这涿县的城门口,守榜待“刘,张”。严格来说,他是一个占据了关二爷身躯的现代人,他叫姜浩。
我,就是姜浩。二流的文聘,加上空白的经历,造就了我,一个“典型”的生活在21世纪的无为青年。
与其他前辈一样,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车祸,我就回到了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变成了千古忠义的化身,关羽,关云长。
我是八年前穿越的,当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关云长时,很难描述我当时的心情,恐惧,难过,伤心?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傻了,接连数天我都只是那么傻傻的站着,坐着,躺着。师傅叫我练武,我也是爱理不理,我听不到。。。
因为对我来说,世界太疯狂了,它狠狠的“玩”了我,但我,玩不起。我怀念我以前的一切,我否定现在的一切。 
但“数月”过去了,我最终接受了“现实”--我回不去了。所以,我决定,反过来“玩”世界。活下来,这是一切的基础。



1楼2009-10-05 15:36回复
    于是,我又开始跟着师傅练武,他是个好师傅,虽然没有名声。但历史上的“我”就足可以证明他的成功。所以,我一心跟着他练,不仅如此,还加练,师傅让练两个时辰,我就练三个,四个。。。看着我越来越熟练的刀法和越来越“非人”的力气,他很快就不在和我动刀,只动嘴。直到有一天,他“走”了,临走的时候告诉我,他早就不是我的对手了,但依然可以做我的老师。我告诉他,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含笑而去。此后,我更加的努力,就像想让他知道,不用他的督促,我也会更加努力。。。
    一晃,八年中,我没有去发明什么“高科技”,也没有做什么买卖。因为我知道,首先,在汉末这样的社会里,没有势力和实力的我,有点钱财只会便宜了那些世家,望族。没有人可以赢他们,因为,他们掌握着这个社会里一切游戏的规则,并且随时可以修改。我知道,在张角这个游戏规则颠覆者出现之前,我没有丝毫机会。其次,想到随时可能袭来的乱世,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比之原来的“关羽”,更加强悍的武艺和兵法。这才是我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我“关羽”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八年了,我才第一次踏出了我的“家乡”,来到涿县,来会我命中注定的兄弟。八年中,我没能做出任何让世人可以知道我的“大事”,也没有剽窃任何的知识变成诗仙,词圣。但我,“关羽”的威震华夏之路,已经正式踏出。。。
    接下来的事情,就按“书”走了,刘,关,张,桃园结义,招兵买马,加入幽州军事系统,大哥甚至认了太守,有着皇室血统的刘焉为叔,第一次以皇叔的身份登上了这个乱世舞台。 唯一三点不同,就是我的青龙刀,变成了一百零八斤;马,我选了红色;帽子,绝对是黑的。 虽然大哥,三弟都说青色的好看,可是平日好说话的我,抵死不从。。。
    结义后没几天,大哥,我和三弟正在喝酒, 一个乡勇(士兵)跑来报告,说有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太守刘焉,校尉邹靖派人相请议事。
    我知道,三国,我来了。
    太守府内,灯火通明,刘关张兄弟三人刚拜见过刘焉,邹靖,刘焉就直接开门见山,“玄德,现在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你可愿意领军出迎”。大哥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按我们之前商量的那样,“为国为民,玄德皆责无旁贷”。
    “好”刘焉抚须而笑,
     校尉邹靖也露出满意之色,“玄德还有有什么别的要求没有,本将皆可相助”
    “谢大人,玄德领两位义弟与本部军马,便足可大破贼军,只是现在我部商缺少弓箭,不知大人”。。。
    从太守府出来,三弟一脸的兴奋和激动,与之相反,大哥眉宇间似乎却有着些许担忧,而且是豪不掩饰,以至于连正在热血激昂中的三弟也慢慢感觉了出来。
    “大哥,怎么了,有什么问题么?”三弟心里藏不住事,也没必要藏。
    “二弟,你看今天的议事,有什么看法?”大哥没有回答,却盯着我问。
    “是啊,” 我笑了,但心里不无感慨,不愧是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枭雄。虽才临乱世,这简单的猫腻还真是瞒不过。“刘太守和邹校尉,丝毫没有提打胜或打败以后的事”。
    话音刚落,就连那张黑脸也一下着冷了。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不是傻瓜,明白的很。
    大哥也叹了口气, “是啊,我也觉得如此,云长,你说,我们这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呵呵,”我 “笑”了, 无比庄重的说出了这一问的最佳答案:“羽唯兄长马首是瞻。”
    这时节,找到出路是重要,但对一无所有,又颇有雄心的人来说。什么更为重要呢?当然是人才。同理,这时候什么主意最好呢?那就是没有主意--我们什么都没想,因为我们已经对你死心踏地
    “飞也如是”无论何时,三弟还是那样直爽。
    果不其然,大哥一脸激动,紧紧的抓着我二人的手掌,“备比不负二位贤弟之厚望”. 看着大哥泛红的眼眶,我心中回应:“我知道”
    黄巾军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兄弟情深而改变他们的行程,就像我们也没有因为对前途的“迷茫”而改变对刘太守的承诺一样,战争不可避免。。。。。。
    由远及近,,在因阳光炙烤而变得模糊的空气中,一对人马慢慢的出现了。他们都裹着黄色的头巾,穿着残破的衣裤,杵着那长的很像“兵器”的物事。一个个“面无人色”,迷茫,甚至可以说是呆滞的眼睛里看不到丝毫的情绪。只有偶然闪过的红芒,才能证明他们还是人,还对某些东西充满渴望。食物,生存。为了这两样。他们可以再瞬间变得无比热情乃至疯狂。他们,当然就是黄巾军,屡败朝廷正规甲士的乌合之众。就像为了一顿饭的猎狗撵不上为了生命而奔跑的兔子一样。那些因为军令而不得已上战场的大汉士卒们,自然抗不住豁出一切的叛匪。只有。。。。。。
    “野心啊,可能只有这东西才能战胜生存的力量吧?呵呵,搏一把的当然不光是我们,曹操啦,袁绍啦,这些未来的野心家们也要陆续出现了吧。” 一匹高大的红色骏马上,一个红脸长髯的武将正默默嘀咕着什么。
    “报,报告,程大帅,邓茂将军被一名黑脸的将军一枪刺死,我军前锋也已被击破”。
    “什么,是谁的人马?”一名黄巾军典型将领打扮的程远志,被刚刚一名传令兵带回的消息下了一大跳。
    “看摸样,应该是幽州的人马,旗号上是刘”(关,张还没资格拥有旗号)
    “刘,没听过幽州有什么刘姓大将啊”,程远志并没有因为前锋覆没而失去冷静。这到不是因为他是一名合格的将领,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而是,作为日常练习的对手,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前锋邓茂的武力。一枪刺死,他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下去。不过,打仗,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转念又一想,程远志下达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最后一次军令。“全军加速前进。”
    


    2楼2009-10-05 15:36
    回复
      2025-09-15 04:1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写的不错,不过希望楼主把所有章节统一发在一篇帖子里,不然就显得有些杂乱了。希望楼主再接再厉!


      IP属地:河南3楼2009-10-05 17:32
      回复
        看完第一、二章,少少说几句。
        为什么是108斤,你不嫌累呀,你不嫌累周仓还嫌累呢。


        5楼2009-10-05 21:25
        回复
          瞎写呗,真要说82斤也没有 , 有人考证说汉代 斤数轻
          但更主要的是 那会儿没关刀, 大家估计都是使得长枪,马槊,
          再说了 也没人会拿这么重的东西上战场, 更不可能有武将单挑一说
          咱不就图个乐子吗 
          呵呵


          6楼2009-10-05 21:32
          回复
            写得不错,就是觉得刀重,单挑或许还可以,但打起小兵来,实在太累了。
            不管怎么样,先收藏了。


            7楼2009-10-05 21:33
            回复
              还有,第一、二章在哪截断的?


              8楼2009-10-05 21:35
              回复
                呵呵 同意,看隋唐那会儿,
                提到李元霸, 我和您的想法一致


                9楼2009-10-05 21:35
                回复
                  2025-09-15 04:06: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被百度 截的 
                  不知道为什么


                  10楼2009-10-05 21:36
                  回复
                    第二章  初战 
                    “快点,再快点。。。”斥候兼传令兵刘默一边飞快的挥舞着马鞭,一边大声的叫喊着。 这倒不是因为他真认为自己胯下的马匹会对这样的喊叫有什么反应,主要是他太紧张了,紧张之余还有那么一丝的兴奋。这是他的初战啊,还是对黄巾, 要知道,那是连大汉“精锐”的正规军都闻之色变的军队啊。 
                    终于,那个伟岸的身影又再次出现在了视野之中,刘默强忍住因任务顺利完成而涌起的喜悦,不等坐骑冲到终点,就飞身下马,拜于地下。 
                    “禀告关将军,小人是刘将军帐下斥候刘默,敌寇程远志引全军而出,我军无法与之正面交锋,已经由三将军依计率部后侧,特命我前来向将军禀报。” 
                    “恩,知道了”,马上的关羽终于睁开了双眼,一股杀气凛然而生。 “土鸡瓦狗之辈何足道哉。回报三将军,待后方炮响,让他领军回返,与我一起大破贼军。” 
                    “是,关将军”,刘默低头不敢再看,回身上马飞驰而去,心中却不禁暗想,“不愧是关将军,连‘威名远播’的黄巾军也不放在眼里。。。” 不知不觉间,那之前的紧张之感也慢慢淡了起来。 
                    其实,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效果,二世为人,我自然知道,关羽是死于自傲,死于目中无人。可不可否认的是,这“目无余子”的傲气,有时确也正是关羽部队之所以无坚不摧的信心来源。五百校刀守华容,还可以看做是因为曹操赤壁之后无力反击。可五百校刀攻长沙,军力如此之少而军心不乱,除了关羽的神勇之名外,这“高人一等”的气势恐怕也不得不提。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的走向,往往看的就是领兵大将之间的博弈。 将军恐而三军慌,将军稳而三军定。至于将军傲嘛,则要不三军毁(自大),要不三军勇(自傲)。  
                    拥有后世灵魂的我,当然还是知道自傲与自大之间的区别的。更何况对手是“历史上”作为“专门”为我三兄弟起步而存在的程远志。恐怕就是换做原滋原味的关武圣,对于他的初战,都没有我此刻的信心。 
                    这样一来,结果自然也就很明显了。看着周围一张张由担心紧张变得跃跃欲试的脸孔,我再次闭上了自己招牌似的丹凤眼,继续神游天外。而我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使得众将士更是信心爆棚,虽然说是敌踪未至,可大战之前主将还敢小憩,恩,看来此战无碍矣。 
                    黄巾军,程远志自下了全军突进的军令后,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因为“事实”摆在眼前,朝廷的兵,出了精锐的边兵之外,是不敢和黄巾兵硬碰硬的。和关将军的“闭眼提士气”一样,张角,张贤者的天神“护佑说”在当时那种士族官宦方可读书的大时代下,显然也有着很大的市场。 
                    黄巾军是必胜的,这成了广大黄巾低阶士兵的信念,或许说,他们强迫自己这样想,希望自己这样想,因为他们败不起,也不敢想败了之后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神佑无敌,成了他们最后的港湾。。。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谎话说了一千遍,自己也会相信的。 
                    程远志也是这样,那个一枪捅死邓艾的黑脸汉,哦,这些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他再厉害,一个人能打的过千千万万的神佑战士不成? 
                    “黄巾军有可能会败,会输,但那得是皇甫嵩,卢植,是西凉铁骑,禁军羽林。幽州兵? 不在话下,那个一枪杀死邓艾的刘姓大将?(三兄弟目前只有刘备有资格打出旗号),唉,可惜了,要是是我黄巾军的。。。” 
                    轰,轰,轰,三声震天的炮响,将程远志从他自己认为的还比较“理智”的“战后总结”中重新揪了出来。 
                    “敌袭,不要乱,不要慌。。。”程远志赶忙大喝,指挥亲兵们帮助大军压住队型,避免慌乱。。。 
                    不得不说,程远志的这一系列举动还是颇为中规中矩的,这倒不是他兵法熟悉或是久经战阵。而是全军突击,需防埋伏这一课题早就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甚至诱敌深入,围点打援这种思想也早已司空见惯。不客气的说,这种基本的战术思想,是每个为将之人,甚至为兵之人都知道的,已经可以说是阳谋。与此同时,应付此类事件的手段也都大同小异,举目可查。 
                    


                    11楼2009-10-05 21:39
                    回复
                       
                       
                        
                       作者:星舞狂2009-10-5 15:54 回复此发言    
                       
                      --------------------------------------------------------------------------------
                       
                      2 《威震三国之汉寿亭侯》 第二章  
                       不同的是,当时的地形,地貌,时间,天气,人员数量,配备和战时敌我双方的士气等等。 这些东西才是活的,是无法从兵书上学到的。能够缜密的分析所得的情报,做出合理的判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这才是区分将领才能的地方。也就通俗所说的经验或是天赋,对战争直觉的把握上的天赋。 
                      举例来说,夏侯敦博望追刘备,就是典型的判断失误。赵云诈败诱敌,敦副将韩浩尚且看出此举有可能是诱敌。夏侯敦,百战之将,岂有不防之理?但他当时领兵十万相攻,刘备全部人马不足两万。用夏侯敦自己的话说,“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我何惧哉?” 
                      事实上,诸葛丞相对夏侯敦的盘算也是心知肚明,所以说,诈败诱敌只是应有之举,后续的判断和手段才是比拼的关键。 夏侯敦就是错估了形势,只想到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却没有想到“火攻”这一秋季关键的军事手段,才遭致大败。同样,使用火攻,除了要有想法之外,更需对当时的战场地形,风向等诸多军事信息做出准确,有力的判断和后续的相关措施。一丁点儿失误都可能会造成战争最终的失败。而对这些繁琐事物的驾轻就熟,才是诸葛丞相真正厉害的地方。否则,是个人都能轻易的使用火攻,那诸葛丞相就不会成为三国的“火攻之王”,夏侯敦也不会对火攻掉以轻心了。 
                      再简单一些,土匪埋伏了岳家军,想想,谁会比较惨?所以说,设伏,不是万能的。 
                      至于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可以不追,那就又有点儿因噎废食了。因为败,既有可能会是诈败,但更可能会是真败,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由诈败变真败。所以做为扩大胜利的基本手段,追击还是必需的。 
                      因此,尽管已经不是灵丹妙药,诈败诱敌,还是要做的。既做给敌方将领看,更做给敌方士兵看,更是通过士兵,逼敌方将领做出选择。 
                      否则,该追击的时候,延误战机,在军事上是重大失误,同时,对军心也是极大的打击。毕竟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做。如果某一战役事后被认作是真败,而领军之人又没追击的话,军士们不会想到当时诈败的可能,只会嘲笑将领的无能和懦弱。这比一次顽强的失败还要可怕。 
                      这也是为什么我,关羽能够安心“闭目养神”的关键之所在。程远志有他自己的依仗,数倍于敌的兵力,站无不胜的气势和“运筹帷幄”的“名将”。。。 
                      更重要的是,在此黄巾屡破朝廷的大局势下,没有一个黄巾军将领会对面前“溃败”的敌人胆敢不追。 
                      他不知道这里有日后闻名天下的三兄弟,有可以百万军中取敌将之首级的翼德和云长。所以我不怕,他不来,不怕,他不败。。。 
                      这也正是很难有百战百胜之将得缘故,就算历史上的那些大将,名将们,有心算无心之下,也难逃一败。 
                      前一刻,还威震华夏,逼得曹操立意迁都;下一刻,就败走麦城,使得孙权坐拥荆州。除了自大,这有心算无心,唉。。。。 
                      炮响不仅震醒了黄巾,也震醒了闭目胡思的我,眼一睁,关羽冲阵。。。 
                      现在的程远志已经有些慌乱,预想中的“我军虽陷敌围仍英勇奋战,敌军不敌四处逃散”的“传统”戏码并没有上演,这股“幽州兵”在敌方那个使双股剑的将领的带领下,(作为主帅,大哥还是的做出表率,参与会战的。虽然不用他真的上场杀敌)异常的顽强。还有那个使蛇矛的黑脸大个,死在他手上的士兵恐怕也不下百人了吧. 这到底是哪儿招募的士兵,哪儿冒出来的将领? 
                      就在这敌我双方杀的僵持的情况下,(黄巾军还没有完全从陷入埋伏的恐慌中反应过来)作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大哥,三弟依计听到炮响返身杀敌吸引注意之后,我,关羽,率军从中路杀出,完成了计划的最后一环,将黄巾众将士拦腰斩断,加据了敌军士兵的恐慌,也让前方与我军相持的敌兵不得不注意身后,无法安心作战。更要命的是,作为敌方中军主帅的程远志,正好出现在我的视线之内。。。 
                      “来将通名”,程远志看着驾马直冲自己而来的我,脸上的戒惧之色不由大起,要知道,关二爷的身材和相貌,用荣阳胡班的话说,那叫“真天人也”,更何况,“天人”此刻手中还拿着一把硕大的长刀。说实话,就是武大郎拿着这把刀,傻瓜脑袋里也会浮现这么几个字“不好惹”,何况顶盔贯甲,威风凛凛,一看就知非常人的关二爷,我。 
                      说实话,我对自己初战的这一位对手,非杰出农民起义将领还是很好奇的,但战场如火,岂有闲暇。 
                      所以,一道青光掠过,看着几个英勇上前阻敌的亲兵的翻身落马和自己手中化为两节的长枪,满眼不相信的程远志听到了他人生最后的一句话。 
                      “我乃关羽,关云长是也。” 
                      声落,身落。。。 
                       
                       
                        
                       作者:星舞狂2009-10-5 15:54 回复此发言


                      12楼2009-10-05 21:39
                      回复
                        等待第4章。。。


                        13楼2009-10-06 11:11
                        回复
                          第四章 再战黄巾
                          话说我兄弟月夜论前途,在我的“借口”和倡议下,无意中却提前定下了前往投效,与大哥有师生之谊的当代大贤,时任中郎将卢植的决定。
                          本来刚刚取得大胜,再加上正“思陷”黄巾,就连我都还未思及离开。结果在三弟的细心下,竟然意外的走到了这令我欣喜的一步,要知道,“历史上”(我多用演义,故不敢做正史)刘备三兄弟之所以在剿灭黄巾的大战之后,几乎可以说是“一无说得”。 除了刘备无钱买官之外,更重要的是,卢植因孤傲自爱,不愿搭理主动索取贿赂的黄门官左丰,被其陷害下狱。这样,失去了师长相助的刘备自然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外家人”。这才虽先后辗转于皇甫嵩,朱隽等名将麾下,建功无数,但却始终无法因功受赏。 
                          黄巾之战后,“名门”之后的曹操先不去说,就连南方小吏出身的孙坚,孙文台,都能“有人情”, 除别郡司马上任。可当朝大贤的学生,刘备,刘皇叔,却委令县尉,最后还不得不怒鞭督邮,挂印而去,真正“情何以堪”。所以,如果卢植尚在,凭他为官数十年的威望,人脉。大哥怎么也不会混的比孙坚还差。
                          在坚定了这一信念之后,什么黄巾,官兵,罗伯斯庇尔, 都统统被我抛至脑后。不得不说,人的天性还是自私的,事不关己之时,我可以思黄巾之不易,悲黎民之苦难。但事涉我三兄弟日后,甚至连鄙视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我就与三弟,大哥,主要是大哥,讨论的热烈无比。结果越说越多,越想越深,到最后,一夜无眠,眼睛通红无比的大哥和三弟,被我们一起构造的未来,搅得心也通红无比。以至于连大哥这样守礼自持,本打算来日再与太守大人细商的谦谦君子,都提议尽早离开,越早越好。 还给出了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官方说法”—黄巾作乱,军情如火,好男儿誓为国尽忠,不敢有丝毫延迟。
                          变化之快,令二世为人的我和三弟都目瞪口呆,尤其是我,更是猛醒,难怪大哥后来在与曹操,孙权的对抗中能始终站在道义的第一线,这,这忠君爱国的情操实为我辈楷模啊。敬服不已,赞叹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大哥还是真正的仁义君子。这既是历史上我与三弟能不离不弃,忠诚一生的原因,也是我坐拥一方,威厚权重,但始终不为君嫉,也不怕君嫉的原因。
                          就像现在,他急于做“大事”,虽为自己的功名,但也真是为了上报君恩,下安黎庶。而这,也才是真正令我与三弟敬服他的地方
                          至于为成大事,所使得一些小手段或是小变通,他并不隐瞒,也不必隐瞒。反而,他要是完完全全的至诚圣人,毫无变通,果断,甚至狠绝之心,那“历史上”的我和三弟恐怕早就另谋高就,或是依照誓言与他生死一处了。 完人,完人,如果不是在书上出现,是在现实中,那就真正是完了。对于这一点,所有人,尤其是心怀做大事的人,还是无比明确的。
                          简短截说,翌日清晨,心痒难耐的三兄弟就向刘太守和邹校尉道出了离开之意。说实话,从聊胜于无,到器重有加,领教了这三兄弟的才能和厉害之后,刘太守对这一“战争利器”的离开,到也确是发自内心的遗憾。有感可能是前时的怠慢被我等察觉所致,刘焉,竟以一守之尊,向大哥婉转的表达了致歉和挽留之意。可这迟到的挽留,怎么能够拴住两颗坚信能够做成大事和一颗明确能够做成大事的心。


                          14楼2009-10-06 20:30
                          回复
                            最后,毕竟这时间我三兄弟名声不显,还不足以让太守真正的看重,况且眼下幽州暂无战事,挽留无果后,刘太守也就顺其自然了,赐金设践,宾主尽欢。
                            出了幽州,如我所想,刘大哥,这个昔年弟子的领军投效,让毫无准备的卢植中郎将又惊又喜。惊,固然,这喜,一来是重见昔日弟子, 人之常情。二嘛,是因为原先卢植对他这个无钱无势,品学,才能,在他看来皆是一般的弟子,并不抱有多大期望。现在看来,竟是大大谬误了,先不说在此兵纷马乱时节,能有心报效国家,光是他的那两位结义拜弟,一看恍如神将。有如此人物投效,刘备又岂是常人。这做师长的,无不以弟子出息为荣,更何况此时节,弟子犹如子侄,卢中郎的欣喜也就无需赘言了。
                            人,至;心,稳;左丰,未至,剩下的就只剩下黄巾了。。。(苍天眷顾,我们三兄弟刚来,张角就正式向卢植送出了战书。。。)
                            周仓也未至。
                            仔细的擦拭着青龙刀,烛影中,青龙刀面映射的,那对日后惊天动地,泣鬼惊神的丹凤眼中只有虔诚,对刀的虔诚,对武的虔诚。。。
                            瓦罐总是井上丧,将军难免阵前亡。 尽管“占尽先机”,但与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大族不同,让世人真正重视我们兄弟,建功立业的基础,靠的还是阵前搏命,沙场称雄。血与火中的得来的东西,才能为我们自己真正争来那一丝丝的可能。
                            换言之,成与不成,就看书中这把钢刀了。
                            擦拭还在继续,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丹凤眼中又出现了两个其他的人影。
                            一个,夜晚帐中,白面微须,两耳垂肩,手持烛台,站在军事地图前,目不斜视,不时推演,旁边的墙上挂着双股宝剑。
                            另一个,黄昏营前,黑脸虬髯,体魄雄健,手攥蛇矛,远眺黄巾大营,巨大的黑色蛇矛不时引来营中偷窥兵士的惊叹,可他却似一无所觉,只是那么紧紧的攥着,攥着。。。
                            看来,大家都有很高的觉悟啊, 呵呵。收取思绪,擦拭完毕,小心的将那斩杀天下的神兵放好,赤面长须的高大汉子这才安然就寝。只是睡梦中的他还不时喃喃自语, “明日,明日,咆哮的青龙啊,是让世人真正认识你的时候了”


                            15楼2009-10-06 20:32
                            回复
                              2025-09-15 04:00: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击鼓点将,扫了一眼,位列两旁,全员皆在的众将,暗暗点了点头的卢植明白,军心可用。
                               “我军与张角相拒于广宗,至今已有数月,贼寇不习兵法,向来倚多,取胜。今贼酋张角下书约战,我军不可不战,更不可不胜,众将士听令”
                              “有”
                              “与老夫出账杀敌”
                              “诺”。
                              两军阵前,张角大呼,“卢植,卢中郎出来答话”。
                              “贼有和言?敢在此,污我双耳,少时擒下尔等便知”,老归老,文人出身的卢中郎,答起话来还真是气壮山河,众将不由大振。。。


                              16楼2009-10-06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