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54,925贴子:30,963,060
  • 13回复贴,共1

近期一些技术感悟,与大家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好乒乓球,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乒乓球,是一个全身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运动,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为了循序渐进,不得不分开来看,比如今天要聊的————引拍。
许多球友感觉击球不舒服、质量不高,习惯从动作上找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恰恰出在引拍环节。引拍,有多重要呢?打个比喻,如果把乒乓球比作“三级跳远”,引拍相当于“助跑”。引拍不充分,相当于没有“助跑”的“立定跳”。别人“三级跳”,你“立定跳”,效果能同日而语吗?
引拍是否到位,体现在以下 个方面:
一、放松
放松的重要性,大家都理解,在引拍环节也不例外。引拍的时候,腰腿等下盘是稳定的,类似于武术扎马步,下盘要稳。但是,整个手臂一定不能僵,一僵全完,什么感觉最好呢?“软得跟面条子似的”,最好。只需要在发力瞬间,“紧”一下,即可。
二、时间长
引拍越充分,在击球前的时间越长,大家可以去网络上搜一下许昕打削球的比赛视频,整个胳膊像秋千一样悠起来、荡起来,提前量特别足,给人什么感觉呢?引完拍,坐下来喝杯茶,回来打,正合适,时间就这么充足,哈哈哈哈。
三、节奏能对上
乒乓球是一项技巧运动,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引拍,太快太慢,都是不合理的,要随着球的节奏来,同时保证身前击球,即可。
四、调节空间大
引拍充分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准备时间很长,所以调节空间特别大,落点、旋转、弧线等等,都可以在引拍过程中,选择和调整。
五、动作要舒展充分
引拍,也应该是在重心交换的引动之下进行,为了更放松,需要保证一定挥拍幅度和击球距离,所以动作要在放松前提下,尽量舒展一些。重心交换的好的话,舒展的动作反而会有助于更好衔接和连续。
六、快慢有反差
所有乒乓球教练都强调要有爆发力,追求鞭打的效果。其实,没那么玄乎,就是“慢引拍、快触球”,引拍和击球一定要打出反差,记住两者应该是“比较级”,而不是“绝对级”。
七、力量能传导
引拍好的话,整个胳膊是一个“通道”,力量、旋转、变化都可以传导过去。反之,引拍僵硬的话,达不到此效果。
个人闲鱼账号:911活该,喜欢交流,可以联系


1楼2020-03-11 20:00回复
    关于发力顺序
    今天从另一个技术角度来解析一下乒乓球,关于发力顺序。
    打乒乓球的,应该都听过这句话:“拉弧圈球,应该是蹬腿、转腰、收小臂”,耳熟能详,其实在这句无比经典的乒乓球技术术语中,就隐藏着“发力顺序”的道理,谁先谁后,由下盘到上肢,言简意赅,交待的非常清楚。
    我们经常说打球要科学、要合理,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到了动作上,这没有问题,也是正确的方向。但是科学合理的内涵不应该如此单薄,我认为“发力顺序”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为什么要强调“发力顺序”?因为发力本身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不按照规定的顺序来,就出问题。比如,还是以拉弧圈球的发力顺序为例,“蹬腿、转腰、收小臂”至少包含这么几层意思,一是由下肢到上肢,强调力量来自于下盘,腰腿等大肌肉群才是发力的根本,而不是胳膊手臂手腕等;二是蹬腿产生力量,腰部先随球转动引拍,再往回转迎前,最后顺势收小臂,把力量传递到球上,它一定是一个协调、完整、流畅的整体,如果只是局部用力,无论是哪,肯定是不对的;三是必须按照这个顺序来,比如腰还没转过来,就收了小臂,那么一定用不上身体的力量,是假的动作等等。
    再比如,直板横拉,发力顺序应该是在重心引领下,前臂、手腕充分内旋引拍——然后蹬腿、挺腹,力量往外释放——最后才是前臂在惯性带动下挥出,展腕。如果是局部发力,或者顺序错了,一定会不舒服。
    我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在运用某些技术时,仔细体会,认真总结,打出顺序,打对顺序,按科学发力顺序来打乒乓!


    2楼2020-03-11 20:00
    回复
      2025-05-10 04:59:41
      广告
      关于衡量是否走在正确路上的一个标准——力量传导
      业余球友,很多时候都是黑暗里苦苦摸索,不知道动作哪里对了,也不知道哪里错了。没有参照的标准,这很麻烦。
      今天分享一点切身经验,供大家参考。你打球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力量的传导?如果感觉到了,内在感觉是“流动的”,而不是“局部的”,恭喜你,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我换一个说法,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经常听到说:“乒乓球要协调发力,不要发死力”,什么叫“死力”?“死力”即身体局部发力,最常见的只用胳膊打球,腰腿都不动之类。科学合理的发力,应该是全身协调发力,是流畅的、有弹性的、力量能传导的,各个部位都用力,但都不是很大的力,是“合起来的力”,而不是“单独的力”。
      “充分的引拍、正确的发力顺序、力量的有效传导”,能领悟到这三点,水平提高是迟早的事。


      3楼2020-03-11 20:01
      收起回复
        近期技术感悟,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简而言之,三句话“充分地引拍、正确的发力顺序、力量的有效传导”,也是一个完整的击球过程,一一来说。
        “充分地引拍”,解决的是放松、击球节奏、制造发力距离的问题,引拍合理了,才能放松、合上节奏,并制造充足的发力距离,有距离,才可能发出力。
        “正确的发力顺序”,首当其冲的效果是能发出力来,是“活的、协调的力量”,而不是“死力”,这对于日后进阶非常关键。再一个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正确的发力顺序有利于更好放松,蹬腿转腰本身就是重心交换的过程,有了重心交换,技术上才能真正“加东西”,质量上也才有提升的基础。
        “力量的有效传导”,庄则栋曾经说过著名的“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博士生,大臂、前臂、手指、手腕”的论断,为什么水平越高,发力点越靠近前端?是因为力量的有效传导。水平不够,力量是“淤堵的”“局部的”,只有身体协调了,力量才可能有效传导,这也是能够有效进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日常练习也好,比赛数分也好,感觉好了,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总结经验;总是失误,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总结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4楼2020-03-11 20:01
        回复
          “假难练”与“真难练”
          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如此,水平高的看水平低的,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水平低的看水平高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乒乓球,也不例外。
          比如,绝大多数的球友打球失误多、质量出不来,总是主观地认为是动作有问题,其实基本动作非常简单,在各种情况下均能“保证动作不变形”,才是真的难!
          前一阵发了一篇帖子,关于一招鲜的,很多网友回复我,动作也很重要、全面也很重要之类。有些哭笑不得。说的完全正确,只是彼此侧重点不同。我让你注意体育锻炼,不意味着放弃规律作息习惯啊。同理,我强调要有一招鲜,也不是说动作就不重要。当然是两者兼得最好,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回到主题,基本动作并不难,而且是越简单越直接越好,所谓大道至简,看着简洁、干净、美观,那是最好的状态,动作是“假难练”。那么,什么是“真难练”呢?看看专业的就清楚了。
          专业选手一天8个小时,天天练,动作只是其中一项,训练重点绝不局限于此。更多的是在练步伐、衔接、反应甚至是盯球,这些东西一方面是身体素质范畴,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真正体现专业素质的地方。举个小例子,可能有的天赋异禀的业余选手拉一板球,能比有的专业选手还拉得爆,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业余选手具备侧身反拉的能力,侧身反拉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的步伐移动、碎步调整、节奏把握等等,非常复杂,没有进过系统专业训练,不可能习得。
          作为业余,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专业选手,至少我们从思想意识上,看清楚哪些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练习的、有价值的内容”,有目标有追求,循序渐进,不断努力,才有获得更大进步的可能!


          5楼2020-03-11 20:01
          回复
            分享练习发球的一个小技巧
            发球技术,实在是太过重要的一项技术了。发球技术提高了,每局至少涨两个球,至少。
            关于如何练好发球,各类教材、论坛、视频已经说得足够多,在此我也不班门弄斧,只分享自己最近体会到的一个小技巧,与大家探讨,互相学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许昕玩花式乒乓,其中有一个花样:把球高高抛起,落下来的时候,用拍子接住,接的特别稳,球都不带弹的,那感觉就像“球被粘在拍子上一样”。
            技巧在哪里呢?道理非常简单,即在球接触拍子的瞬间,给一个同步同频的“卸力”,实现“软着陆”,没有回弹的支撑力,就可以。道理非常简单,但要手上做到,需要大量的练习,高度越高,难度越大。
            原来我知道这个技巧,但觉得就是一个花式技巧,没太大价值。前几天,闲来无事,在家里自己试着玩,比划了几下之后,对着床练发球,突然发现球能发得比以前转,我就开始琢磨为什么。
            发球时候,特别是想把球发转。每一个教练都会强调要多摩擦、增加摩擦时间、让球在拍子上多停留一会摩擦住,为什么许多球友摩擦时间短呢?其实,正是因为摩擦瞬间,没有让球在拍子上“软着陆”,真正合上力、摩擦住,而是让球“撞”到了拍子上,还没摩擦住就被弹出去了。经常练练上面提到的那个小技巧,非常有助于提升触球瞬间的手感,对于加强摩擦能力,帮助巨大。
            以后会坚持练习此技巧,也分享给大家,共勉!


            6楼2020-03-11 20:30
            回复
              最喜欢看技术贴了,赶紧抢一楼来支持。重心转换,发力顺序,步法是乒乓球运动技术框架的核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3-11 21:47
              回复
                跟着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3-11 22:38
                回复
                  2025-05-10 04:53:41
                  广告
                  好帖!收藏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3-11 23:05
                  回复
                    好贴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3-11 23:17
                    回复
                      收藏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3-11 23:32
                      回复
                        技术贴,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3-11 23:47
                        回复
                          说的都对,但是这些都是孤立的方法原理,希望再多谈一些以实战为基础,前后有联系的方法或原理,还可以说一说对器材的理解以及如何融入实战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3-12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