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19日漏签0天
裴勇俊吧 关注:254,289贴子:3,262,44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裴勇俊吧
>0< 加载中...

【转贴 韩国电影:一次叙事的革命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joonzi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韩国电影:一次叙事的革命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方叙事策略 
 

    ■文/葛颖

    韩国电影的崛起能否终结亚洲电影的宿命?

    正如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所说的那样,直到1940年,西方人对东方电影的存在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东方电影引起世界的关注,始自1951年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黑泽明的作品《罗生门》荣膺“圣马克金狮奖”、以及同年第2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至此以后,亚洲电影才开始进入西方视野,间或给世界影坛带来一些惊喜。

    但无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日本电影、印度电影,七十年代颇具声势的港产动作片,还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民族电影浪潮中的中国内地“第五代”电影、伊朗电影,抑或是灵光一闪的越南电影,都似乎胜在某种“远东情调”上。亚洲电影在展览地缘、人文的独特景观的同时,却无意切中世界发展的前沿命题,无力面对普遍的人性焦虑。因而始终不能跻身世界电影的主流,难逃作为一种点缀和补白,直至被持续边缘化的命运。

    于是,二十世纪末,当韩国电影骤然崛起时,也被习惯性地理解为又一个来自亚洲的短暂惊喜,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与思考。然而这股“韩流”竟迟迟不愿退去,新世纪以来越发灿烂起来。在全球电影生产总体低迷的背景上,这种逆势而动便更加触目惊心。

    理论界对韩国电影的怠慢之处,不仅表现在反应迟滞,还在于以习惯思路来臆造所谓韩国经验。一是夸大了政策对电影生产的外围作用。二是过分凸现营销手段,将一般工业产品的市场运作规律,或某些强势电影国家的市场模式(如好莱坞),与之进行简单、生硬的挂钩。三是搜集、罗列韩国电影中的“远东情调”,蓄意将之解释为又一次集体发作的“后殖民”心理与“文化猎奇”心理的苟合。关键是,似乎谁都不愿意相信韩国电影能够终结亚洲电影的宿命。

    然而亚洲电影确实到了命运逆转的关口。随着东亚经济三十多年来的持续向好发展,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新世纪以来,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渐昭彰。所谓全球化,即经济模式依西方经验而一体化,文化格局则多元并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东方思想在当代重获生机,已不局限于亚洲范围。西方世界对之的重视,其实是体察到东方思想能保持在高速发展环境中,人的身心和谐。这对平衡物质与精神,善莫大焉。因而全球化背景下的东西方交融,在经济上是西风东渐,在文化上则颇有东风西渐的意味。

    韩国电影的崛起,本质上是一次叙事革命。它适时地承载了演绎东方思想当下形态的重任,并创造性地工作着,由此也使之与以往偏于“远东情调”的亚洲电影发生了根本的差异。看不到这一点,不啻是迷航于“韩流”的喧哗表象。应该说,借东风之便而漫卷天际,是韩国电影的幸运,同时也是亚洲电影整体跃进的契机。

    韩国电影的叙事策略乃是机智地直入心性

    影、视创作虽相近相通,在韩国却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韩剧较为中庸,着力于日用伦常的细腻之处,题材保守,中规中矩,暗合儒家观念,面向影像的大众消费。韩国电影则尽显活泼,直入现实生活的敏感地带,题材开放,闪转腾挪,颇具禅意,面向知识阶层和青年观众。这种明确的功能定位,有效地满足了观众分野需求,使两种根本上不同的表意系统能够各展所长。对韩国电影而言,卸去了“大而全”的创作职责,转向“小、特、异”的题材领域,犹如一支行动诡秘的先头部队,常能直取生活的要害。

    “小”是指题材的开口小。在目下的韩国电影中,很少出现所谓重大题材。创作者往往偏爱周遭的凡人小事,既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逼近,又能于最平凡处开释众生。

    “特”是指对题材的特别处理。我们常常感叹韩国导演的想象力,他们似乎总能预判到观众的期待,并成功地使故事的发展绕过所有人的意料,又恰在情理之中。对类型叙事的熟稔与研究,对观众心理的深入揣摩,目的在于提升故事的精彩性。一个精彩的故事,它本身就是特别处理的产物,又是其他的特别处理得以有效展开的保障(画面、声音等)。



  • joonzi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异”是指对题材的独到理解。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根本上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近年来韩国电影对传统亚洲题材多有扩张,凸出了情欲、暴力在影片叙事中的比重,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对新现实的严肃回应。应该承认,大胆而直率地切入人性的本源,并非始自韩国电影。但能将情欲、暴力理解成人人皆有的最普遍与平常的身体事实,并善于在叙事中将隐晦与暗藏的此类情结诱导出来,则是韩国电影的一大特征。不回避人性的丑陋,将丑的现实挖掘出来,艺术地展览它,这仿佛是在生活貌似平静与完整的表面,打开了一条通向本质的缝隙。韩国电影的“异”,在于对“温、良、恭、俭、让”的“远东情调”的摧毁,并力图重新诠释东方思想。

    因而在叙事策略上,韩国电影谋求机智地直入心性。正如禅宗的宗旨,乃单刀直入,指示人人本来具有的心性,以彻见此心性而成佛。也就是说,人人皆可成佛,只要你能彻见(透彻理解)心性。恕我以俗世之见附会禅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未必想成佛,“成佛”更多地是指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境界,所谓追求真、善、美。因此,正视自身中隐藏的“自私、贪欲、暴戾”,反是一条通向真、善、美的道路。

    韩国电影在题材上的开放,正是一种率真与坦然,是一种大机智。横陈丑恶,揭示它的普遍性、日常性,或许更能开启我们对严峻的当下现实的思考。生活的曼妙常在于美与丑并非截然对立、互无转化的两极,而是同一事物的明暗两面。

    韩国电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提供了某种解决

    表面上看,韩国电影在追求题材创新的同时,却严格恪守戏剧化的叙事结构(矛盾的建立→冲突→解决),是一种折衷的市场策略。与当前同类世界电影多采用开放式的叙事结构(往往不提供解决)大异其趣,似乎意味着某些退却与妥协。

    事实上,这种叙事的完整性连接着革命性。一方面它尊重叙事完整带来的阅读快感,确乎与影片的市场前景有关。另一方面,所谓解决,不是简单地给故事一个明确的结尾,而是创作者毕其功于一役地奋力一吼,是对东方思想的精彩诠释。所以,能够提供并着力于提供一种解决,正是韩国电影作为一剂“观念良药”的功能所在,它实现的不仅是戏剧价值,亦构成了一种文化价值。

    金基德无疑是当下韩国电影的代表。这个出道才十年的“鬼才”导演,已经完成了事业的登顶,他的影片是韩式解决的出色例证。早在1998年,金基德就试图通过《雏妓》来开释良家妇女对于“性”的原罪感。在影片结尾处,出人意料地解决了灵与肉的痛苦分裂,让人顿悟身心失衡才是真正的原罪。

    2003年的《冬去春来》则直接将场景定位在空山古刹之中,远在山外的俗世诱惑以各种方式挑逗着生命力旺盛的小和尚。有意思的是,师傅对徒儿的传道并不囿于惯常那种“清灯诵经”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对他的纵容,既不干涉他的偷情,也不阻止他的离开。似乎对徒儿最终的归来早已预知。金基德将解决放在了“冬”的段落中,告诫人们俗世万事,既有快乐的一面,也有痛苦的一面。老和尚让小和尚亲尝人世的种种苦难,自见佛性。

    2005年的《弓》更具禅意,且解决的设计层层递进,令人瞠目结舌。作为重要物件,弓首先便被赋予了两极意涵:一会儿是倾诉柔肠之物(奏乐时),一会儿又变成了愤怒与暴烈(射箭时)。这既是老人焦虑难安的生活状态的象征,也用来揭示男性的类本质。正如佛家所言:应该以妇女的身体得度的人,佛就应该变成女人去超度他。导演设计的解决,是对“占有”与“拥有”的巧妙解释,是对功利人生观的一次劝解。

    如果说金基德的作品太过小众,那么在大量热映的商业片中,由解决所呈现的文化价值也比比皆是。2004年受到格外关注的张贤洙的作品《谁都有秘密》,借一个虚实相间的四角恋故事,指出性幻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保护这些私人空间,是维持正常生活的关键。

    从某种程度上讲,采用开放式的叙事结构,固然能使银幕世界更具似真性。但只呈现问题,不提供解决,也会导致观众坠入对现实更深的失望、茫然与失措之中。韩国电影乐于指示的品格,由此显出了温暖的一面。

    

    《雏妓》

    《冬去春来》

    《弓》

    《谁都有秘密》 
 
  
  
  
  
 
 
 
 
 
<关闭本页>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裴勇俊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