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找款尺寸小些的平头塞,睡前听侧躺不会痛啦,MX500那种就很大戴久了胀痛 QAQ,找来找去偶然看到 ST-10 随后看到 M1,对我来说大小合适... 外观相比很多平头塞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宣传有模仿音箱的3D声学结构(不过 ST-10 的结构更大),增强低音效果。
P.S 不建议睡着了听耳机,会损伤听力的。我算是潜水艇,不常在贴吧发帖只看帖 _(´ཀ`」 ∠)_

外包装为普通的白色方形盒子,内有插好线缆的耳机,两对海绵套,一对硅胶套,还有三对不同尺寸的鲨鱼鳍。
机体结构紧凑,算是简单又好用的工业设计。可以常见线向下或向上挂耳使用都可以,我喜欢正常向下佩戴,不牢固可以用鲨鱼鳍。镀银线有点硬,但没听诊器效应。机体前盖的边缘偶尔让耳朵有点不舒服,用海绵套就舒适多了~


振膜 14.2mm
频率响应:10-22000Hz
灵敏度:110dB
抗阻:32Ω
我先播放了100小时。至于经常被争议的煲机有没有用,可以先听一会然后让耳机播放100h后再听试试嘛~
需要海绵套否则低音会漏掉,全包套增加些温暖,中空套相比前者通透,风格看自己喜欢吧。
低频有一定量又刚好不轰头,干净清晰,拥有弹性,且真实柔和感觉不到音染,紧凑且易于区分,低音不会影响到其他频段同时也不会糊在一起,在安静时聆听非常不错。启奏和衰减都很快,并有一些重低音。听习惯某些耳机(低音怪兽)可能会感觉缺少些压迫感和气势,低频不是走轰头的风格,但如果感觉低频很少很少可能跟平头塞和耳朵的贴合程度有关(漏音),用海绵套可以改善(也可增加鲨鱼鳍),但海绵套会让人声变得稍远。可以试试插在桌面设备,低音将得到明显增强(比手机不知道高哪里去了),人声会变得温暖。
人声清晰但有一些距离,音色宽松偏冷。中音丰富的细节能听到细微的音符,精准又真实。像是雨水或细小的细节,在夜晚的安静环境下聆听偶尔会误认为是窗外传进来的声音(笑)。不过要解释的是人声有一定距离并非特别远,只是风格不同。提升音量能进一步接近人声。听较上的声音偶尔有些刺激,随着播放时间增加(煲机)有明显改善并逐渐稳定,是否感觉过亮常取决于音源。
高音依然是清晰明亮,高解析的声音,很容易区分出乐器的敲击与泛音,声就像在耳旁自然,几乎没感到有刺激感。可以说听感和上面类似都是通透清晰的风格。高音也需要海绵套封闭防止漏音。
而对于声音定位我不太会描述 hmmm,对双声道没有视觉参照下我只能听出横向和一些纵向,没办法像一些文章写的那样清楚到座位(可能我缺乏想象力),我主要还是声音距离的变化来判断。在没有视觉画面情况下我能清楚的听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所以我认为M1定位清晰明了。
M1风格像是监听或常说的"白开水" ,尽量中性地还原了声音原本的音色,平衡的没有特别突出某个声音,例如人声和配乐在一个层面上,而不是人声超过的配乐。这耳机总能听到在其他耳机没注意到过的细节,有些音乐会听出仿佛身处在一个大房间,远处传来细微的敲击声 (笑)。就算听合成音也有意思,带有空灵的气氛。如果动力充足(上 耳 放)会发出如同音箱般的音色,这也与产品的宣传符合。
以上听感用了全包海绵套,中空套更通透,但听久了会感到有点疲劳 (-_-) 平常喜欢换着听。硅胶套对我不太舒服,大了一圈,我依然喜欢海绵套。

P.S 不建议睡着了听耳机,会损伤听力的。我算是潜水艇,不常在贴吧发帖只看帖 _(´ཀ`」 ∠)_

外包装为普通的白色方形盒子,内有插好线缆的耳机,两对海绵套,一对硅胶套,还有三对不同尺寸的鲨鱼鳍。
机体结构紧凑,算是简单又好用的工业设计。可以常见线向下或向上挂耳使用都可以,我喜欢正常向下佩戴,不牢固可以用鲨鱼鳍。镀银线有点硬,但没听诊器效应。机体前盖的边缘偶尔让耳朵有点不舒服,用海绵套就舒适多了~


振膜 14.2mm
频率响应:10-22000Hz
灵敏度:110dB
抗阻:32Ω
我先播放了100小时。至于经常被争议的煲机有没有用,可以先听一会然后让耳机播放100h后再听试试嘛~
需要海绵套否则低音会漏掉,全包套增加些温暖,中空套相比前者通透,风格看自己喜欢吧。

低频有一定量又刚好不轰头,干净清晰,拥有弹性,且真实柔和感觉不到音染,紧凑且易于区分,低音不会影响到其他频段同时也不会糊在一起,在安静时聆听非常不错。启奏和衰减都很快,并有一些重低音。听习惯某些耳机(低音怪兽)可能会感觉缺少些压迫感和气势,低频不是走轰头的风格,但如果感觉低频很少很少可能跟平头塞和耳朵的贴合程度有关(漏音),用海绵套可以改善(也可增加鲨鱼鳍),但海绵套会让人声变得稍远。可以试试插在桌面设备,低音将得到明显增强(比手机不知道高哪里去了),人声会变得温暖。
人声清晰但有一些距离,音色宽松偏冷。中音丰富的细节能听到细微的音符,精准又真实。像是雨水或细小的细节,在夜晚的安静环境下聆听偶尔会误认为是窗外传进来的声音(笑)。不过要解释的是人声有一定距离并非特别远,只是风格不同。提升音量能进一步接近人声。听较上的声音偶尔有些刺激,随着播放时间增加(煲机)有明显改善并逐渐稳定,是否感觉过亮常取决于音源。
高音依然是清晰明亮,高解析的声音,很容易区分出乐器的敲击与泛音,声就像在耳旁自然,几乎没感到有刺激感。可以说听感和上面类似都是通透清晰的风格。高音也需要海绵套封闭防止漏音。
而对于声音定位我不太会描述 hmmm,对双声道没有视觉参照下我只能听出横向和一些纵向,没办法像一些文章写的那样清楚到座位(可能我缺乏想象力),我主要还是声音距离的变化来判断。在没有视觉画面情况下我能清楚的听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所以我认为M1定位清晰明了。
M1风格像是监听或常说的"白开水" ,尽量中性地还原了声音原本的音色,平衡的没有特别突出某个声音,例如人声和配乐在一个层面上,而不是人声超过的配乐。这耳机总能听到在其他耳机没注意到过的细节,有些音乐会听出仿佛身处在一个大房间,远处传来细微的敲击声 (笑)。就算听合成音也有意思,带有空灵的气氛。如果动力充足(上 耳 放)会发出如同音箱般的音色,这也与产品的宣传符合。
以上听感用了全包海绵套,中空套更通透,但听久了会感到有点疲劳 (-_-) 平常喜欢换着听。硅胶套对我不太舒服,大了一圈,我依然喜欢海绵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