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疫情“黑天鹅”,“新基建”火了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中央政策方向及时、正确。1-2月以控制疫情为主,2-3月兼顾控制疫情和恢复生产,再到3月下旬以来政策重心转变,即在兼顾控制疫情和恢复生产的基础上,有效扩大内需,弥补外需不足,对冲疫情影响,帮助企业和民众渡过难关。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有专家指出,327会议的召开,为扩大内需,启动“新”一轮基建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定调和信号。
事实上,新基建早在2015已经被政府提及,2019年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定义,“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相关行业专业分析师认为,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