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1.有我者,而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自私的人是不会成就自己的,而凡夫之人以为这样可以成就自己。
2.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相,就像自满一样,自以为是(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勤劳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勤劳一样。最起码别人认为你是勤劳人,你才是勤劳人),是那么的一无所见。
菩萨和人一样,是不能自满的。
3.对于婚姻:不应有怀疑心(这让别人心里不舒服),不应太小气(因为这是不对的),双方应该互相谅解。我应当努力施行。
4.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在清净心的基础上,生发出做事的心。(做事都应该有清净心)。
5.众生之心如来悉知,因为众生之心皆为非心:如来是清净圆觉者,众生之心烦恼心太重,从清净心才会生烦恼心,是故如来知道众生的心。
6.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们用心贪著的世界,就在我们的心里不是美丽的世界了,我们应该热爱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欣赏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什么,不应过多的要求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什么。
7.若见诸相非相,及见如来:我 每天都不快乐,这是我的感觉,因为什么?因为我太执著于寻找快乐,被寻找快乐的相所迷住了(我太执著了);如果我能跳出这个怪圈,我就能得到快乐,为什 么?因为快乐无处不在,不用刻意寻找,不用执著。诸相就是我们执著的相,非相就是放下这个执著的相所能看到的相
8.圣人和凡人真的只是一步之遥,圣人是顺其自然的人,而凡人是有很多烦恼的人。世尊成佛后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众生与我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有不能证得。
9.《金刚经》在讲大爱。从内在的分析不是在讲果报不可思议,而是在讲佛教的这种大爱是我们应该传承的,是我们应该留给后人的。
10.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句话要联系上下文,世尊的意思是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如果我们把佛和众生分别来对待,这就有了分别执著,这在佛祖的眼里是不可取的,因为众生和佛是 平等的,所以佛祖不让我们以色见他,以音声求他。世尊想让我们做的是向自己的内心去求(像菩萨一样去济世救人),即众生平等,不要用分别的眼光来看待众生。但是拜佛还是要拜的,只是心里要有一个佛,即佛祖心头坐。

1.有我者,而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自私的人是不会成就自己的,而凡夫之人以为这样可以成就自己。
2.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相,就像自满一样,自以为是(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勤劳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勤劳一样。最起码别人认为你是勤劳人,你才是勤劳人),是那么的一无所见。
菩萨和人一样,是不能自满的。
3.对于婚姻:不应有怀疑心(这让别人心里不舒服),不应太小气(因为这是不对的),双方应该互相谅解。我应当努力施行。
4.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在清净心的基础上,生发出做事的心。(做事都应该有清净心)。
5.众生之心如来悉知,因为众生之心皆为非心:如来是清净圆觉者,众生之心烦恼心太重,从清净心才会生烦恼心,是故如来知道众生的心。
6.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们用心贪著的世界,就在我们的心里不是美丽的世界了,我们应该热爱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欣赏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什么,不应过多的要求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什么。
7.若见诸相非相,及见如来:我 每天都不快乐,这是我的感觉,因为什么?因为我太执著于寻找快乐,被寻找快乐的相所迷住了(我太执著了);如果我能跳出这个怪圈,我就能得到快乐,为什 么?因为快乐无处不在,不用刻意寻找,不用执著。诸相就是我们执著的相,非相就是放下这个执著的相所能看到的相
8.圣人和凡人真的只是一步之遥,圣人是顺其自然的人,而凡人是有很多烦恼的人。世尊成佛后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众生与我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有不能证得。
9.《金刚经》在讲大爱。从内在的分析不是在讲果报不可思议,而是在讲佛教的这种大爱是我们应该传承的,是我们应该留给后人的。
10.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句话要联系上下文,世尊的意思是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如果我们把佛和众生分别来对待,这就有了分别执著,这在佛祖的眼里是不可取的,因为众生和佛是 平等的,所以佛祖不让我们以色见他,以音声求他。世尊想让我们做的是向自己的内心去求(像菩萨一样去济世救人),即众生平等,不要用分别的眼光来看待众生。但是拜佛还是要拜的,只是心里要有一个佛,即佛祖心头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