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94贴子:331,072

回复:何谓【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易是用来作什么的?占卜问卦的,没错,确实是这个功能。殷商时期的占卜问卦,是为了得到神明的许可,通过给神明的祭品,用占卜的手段与神明沟通,询问未来我这样作是否可以,是否可行?这就是占卜问卦。说的直白点简单点,就是说我给你神明好吃好喝,你同意我后面做事的做法,保佑我成功。这样的作法,归根揭底其本质不是为了知道未来,而是为了控制未来。神明的决定取决于你祭品的等级,祭祀的诚心,而不取决与你在不在道上,理不理人事。殷商帝王,每事必卜。想通过控制神明而控制未来,继而亡朝。作为殷商后裔的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并不是说孔子反对占卜,掌控未来,而是这一切手段的前提是先事人,而不是人的死活不顾而去事鬼事神明。


IP属地:重庆17楼2020-05-17 13:55
回复
    商王杀人前也问神明是生是死,获得神明许可,那就杀呗。可商王从来不问神明是自己是否可自杀?而商王只会去问神明自己该怎么继续生存。孔子说: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焉能知道别人就是该死?这句话的意思是,对继续生存的价值标准都不清晰的人,用什么来判定必须结束生命的标准呢?


    IP属地:重庆18楼2020-05-17 14:23
    回复
      2025-08-04 14:50: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於【天命】
      天命,字面上简单的理解,即:天赋使命。
      其又涵盖两个意义:1,与生俱来;2,自我认知。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此处的天命,即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的天命,属于“使命感”。孔老师认知的天命,乃行道。力求改变当时春秋的无道现状。这种“使命感”属于自我产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即便不能达成,也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今所说的天命,皆属于这一范畴。比如网上有人以“复兴”国学为自己的“天命”;比如老大的使命是“中国梦”;比如当代部分国人的使命感是复兴华夏文明。。等等。
      而“与生俱来”,具有时代限制。迄今,仍有部分国家拥有与生俱来就赋有社会责任的群体,直观的比如英伦三岛、北欧的王室,东邻岛国的倭皇等。这是宗法制的特徵。
      孔子时代,贵族阶层生下来就有社会责任。他们用孔老师的话说,即“有国有家者”,是当时社会的责任人、管理人。他们的职责用后儒的话总结:齐家、治国,有能力的还要平天下。
      而今提倡人权于自由意识,这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基本被弃置。
      天命既然沾上了“天”这一高大意义,必定不是简单的个人梦想与志愿,至少得跟整个社会责任和义务挂钩。不能说你把吃喝玩乐当成自己的“天命”,这也太踏噱“天命”了。
      当今大多数人所认知的“天命”,前文说了,属于“自我认知”。这需要众多的因素合在一起,才有可能“知”。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了。当然了,于普通人而言,一辈子不知天命也不只是甚麽大问题。
      “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职责)”与“自我感知的社会义务(使命感)”,其不同之处前文也说了,前者在不履行应尽的责任情况下,会有相应的惩罚,比如春秋某个国君或卿大夫失职,轻者会受舆论的批评(比如子言卫灵公之无道),重者就要失去地位、财产甚至性命。而后者,多半不存在相应的惩罚。使命感只是个人的意志,为之奋斗的目的。孔子的使命感是什么?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跟你所理解的有区别吗?同样的问题反问你:孔子五十岁以前要是没有社会责任感,那孔子五十岁以前也不敢做不敢为,不敢担当么?所以,你对天命的理解错的离谱。
      还是老话重提的建议你:不要看见某个名词而根据一句或一段话就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东西下定义。


      19楼2020-05-18 10:39
      收起回复
        天命之谓性,是指万事万物自身所具有的属性,比如,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就是他们各自的属性,也就是天性。
        率性之谓道,是指这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属性,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修道之谓教,是指我们认识到了万事万物有其内在本质和规律,就得按规律办事。


        IP属地:北京20楼2020-05-18 11:12
        回复
          天地万物走的路就叫道啊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0-05-21 11:47
          回复
            在道德经中,道有两个含义,一指世界的本源实体,一指世界的基本规律,也就是真理。易学可以从阴阳学说中直接推导出来,说的是周期,这是个很基础的科学理论,可以说是规律的规律,但是,这是在科学这个层面里的,真理是哲学层面里的,不是一个层次。
            所以易经是用,道经是理。


            27楼2020-10-10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