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批表文递回,此前上呈的《章程》、《定例》均受恩准,得尚书察源,定我同秦英再赴同州。时移世易,距当初首往同州,业将过几月。如今观来百姓尚算安居,丝毫未曾受到此前风波影响】
【此番事宜,简单明了。就是查李秀才和他口中的半仙,万恶源之首,这俩人是逃脱不了干系。同秦英在茶肆歇脚,往来通风有闲客,说得都是家长里短,当初的械斗似是已翻篇,压根无人提及。百姓为之动情者,不过是一时义愤】
【但凡有的新消息转移视线,别的事早就抛之脑后,又能记几时?】
3
【秀才李氏一族,源起陇西,早在北周时就有些名气,能延续至今也算是奇迹。虽说只是其中一支,好歹祖上是有名的。同秦英哥走访询问,李秀才薄有声名,但运道不佳。至于那半仙袁氏,更是投机取巧之辈,连名字都化与袁天罡相似,还不是欺世盗名之徒?】
【同兄长笑应,以指在粗糙的木案上写来,袁天纲三字】初唐有人名为袁天罡,推卦演算尚是一流。兄长、这人好重的机心。
【先套用近唐名人字号,招牌自然是树立起来,只要能做成两三件事,名声自然就能传播开去。随之上门的人,也就愈发之多】
5
【目光一睇,正见得庙前的老槐树下,山羊胡子老道一人。貌似是仙风道骨,手摇乾坤扇,定下禅机。信徒虔诚叩拜,他仿若世人眼中的活神仙,大为不妙。肘关碰触到兄长,示意他看过】
其实说来也是术士迎合主顾,见人是人话、见鬼便是鬼话,【稍是一顿思忖,指了老道】那李秀才鬼迷心窍的,硬是把术士的话信以为真,才敢纠集百姓、聚众械斗。
【我二人本就是以查明秀才、半仙身份,为首要任务。当下不能接触到李秀才,半仙便可会一会】
7
【半仙袁氏旗幡一亮,周围旁的术士都是退避三舍?这儿的生意竟让他一人揽去,是真有玄机,还是耍了什么小手段。还是需得往近邻处探听,那街头巷尾的妇孺孩童,便是最好的切入点。拉上兄长一路瞧去,果不其然,不少道家仙人都已是张罗在街尾,且生意平常,犹不及袁天纲十分之一】
【与兄长对视一眼,先是质疑着他门可罗雀,是否为正家道人,直至他手持符牒,有些机窍立时顿悟,便道】查他的牒籍。
9
【指分牒籍,一一同面前的人对上,忽是灵光一闪。将牒籍叩下,真应从此入手最妙】
【便也不顾得那道士瞠目,立刻是同兄长健步离去。查他的古怪,还应从他的牒籍入手,若是真的——便能寻根溯源,以证他词。若是假的,便能更好的交差了事。祸从口出,正是他的卦算,成了这桩械斗的源头】
【后交由吏卒暗访,又多方为证,袁天纲非在牒道士,多年坑骗,实是罪首。以观人相貌,揣度来意,全无半点章法,迷惑他人的妖言居多。则正应了查办之要,该是将人收押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