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国平天下。本篇讲述《大学》最后一段,从“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至“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首先说明古代对“天下”的原义,以及“絜矩之道”的意义,以及当政者要先“立德”才能得到民心,尤其要注意一言一行。其次,讲述魏晋南北朝在“胡”、“华”民族混和中,那些“家天下”王朝更替的前因后果,以及秦穆公如何重用百里奚,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阐述“治国平天下”之道。最后,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财经学说,则以曾子、子贡的故事,《史记·货殖列传》的观点,以历史上注重财政的名相、名臣的言论、策略,为长期以来传统儒家学者陷于义利的矛盾纠结而解套,并期勉国人朝着“民富即国强,国富则民强”的大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