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功率图上1.8w配合更大的cache更高的性能,实际天玑1000+在1.7-1.8w之间我觉得也听符合的。
关于cache与频率,性能(spec)和功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测也读了些文章请教了下大手子。
首先power[total]=CV2f+power[static]+power[transient]
在过去的数百nm到数十nm的时代下,占绝对大头的一直是CV2f,也就是动态功耗。到随着制程进步,power[static]就越来越重要,这就是静态功耗,所谓的漏电,简单的逻辑下,晶体管越多,漏电越多。
cache非常占面积,比如arm推荐a78作为中核提升面积效率的方式之一就是把l1从a77/a76一直的64kb降到32kb。
所以缓存大小对静态功耗有线性影响,更大的缓存物理上带来更大得静态功耗,但对总体功耗而言,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缓存越大,频率可能越低。缓存访问延迟变大会减少频率,多周期访问可以提升频率但是降低ipc。而spec则是通过计量cpu完成固定工作量得时间来衡量性能,如果使用缓存得当提高内存性能完成得更快,时间更短说不定也能降低spec的总能量项,变相也算提高了能效。功耗也一样,这些都是有双面影响的,看SoC厂家对“分寸”的把握了,比如看联发科追求的就是极致的面积效率,比如台积电初代7nm下mt6889整个cpu部分才9.4mm2,整个diesize才70mm2左右,他家压根不是堆晶体管的类型,而是追求“晶体管效率”——但这个方针对于一个想要打造旗舰soc平台的是好是坏,就是说的这哥“分寸”的拿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