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发这次青花系列的赠品
口脂
古代没有口红,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古代女子的美容。在使用胭脂之前,女人使用一种叫“口脂”的东西。它像现在的口红,但又接近今天唇膏的形式。起初是用牛髓或牛脂制作,呈油脂状;后来制作的原料逐步变成了蜡。口脂的成品是红色、紫色或肉色的凝冻状固体膏脂。肉色口脂是专供男人使用的,紫色口脂、红色口紫则属于女性的专用口红。总之,那时的口脂,是一段圆柱状的凝蜡,以“挺(铤)”为量词。
宋人词作中有把口脂呼作唇膏的例子:“拾翠人寒妆易浅。浓香别注唇膏点。”(王安中《蝶恋花》)一直到宋代,女性都用口脂涂唇:“宝奁常见晓妆时。面药香融傅口脂。”(赵长卿《瑞鹧鸪》)涂口脂的时候,是用指尖挖起一点口脂,直接向嘴唇上“点”、“注”、“匀”:“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一斛珠》,专以女人涂了口脂的嘴唇为主题,写女人唇妆画好后:会不小心沾到袖子上,或者喝酒时被酒水洗退颜色;做针线的时候常要咬线头、抿线,也会把口红染到丝线上,所以不时地补妆就十分必要。
口脂,扮靓了中国古代女子,而且成为中国古代女子的诱惑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