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吧 关注:28,286贴子:1,261,023
  • 3回复贴,共1

英雄末路,情深撼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已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一说法。在古装戏中,多少英雄豪杰在拼搏撕杀中偶尔良心萌动,他们都会告诉自己这一句话,然后因此 放弃了许多东西。当然,放弃许多东西之中最让人唏嘘的就是爱情。古代的女子的爱情十分脆弱。她们不能自立谋生,于是她们的一生就成为了“在家从父,出嫁从 夫,夫死从子”三从定律。多少男人可以为了一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伤害妻子,甚至把她杀了来招待客人!女人在男人,甚至在她自己心中,她是什么?或许对 于不少女子,她们就如古希腊罗马的奴隶一样,是男人的财产,而不是“人”。
     然而在历史上最出名最悲壮最凄美的一幕——《霸王别姬》里,我们看到的是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深情重义的男人——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个是柔 肠寸断的女人——霸王爱姬虞姬。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后,他知道自己终究败给了那个无赖刘邦。纵使自己如何纵横战场杀敌无数,可还是敌不过那脑力比他强百倍的 刘邦。他曾几意气风发的霸王还是成为了败者。此时,如果历史只记载到这里就停止了,那么项羽就不会成为后世颇为敬仰的大人物了,也不会永远存在百世千世的 百姓心中,尤其是在女子柔弱情深的心里。
    项羽明明是战场上最失意最痛苦最愤怒最无奈的男人,可是他却唱道:“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的心里却难得装下了伴随他许久的战马、美人。 他和许多枭雄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在如此绝境还能想到儿女情长。他的身上总能折射出最感人的人性美。他没有像别的男人一样,在战败的时候烹杀自己的 女人。完全相反,他面对虞姬,想起这么些年来的夫妻情深,虞姬跟随着他的出生入死。这是他心爱的女人啊,是他西楚霸王的女人啊!可是到了最后,我却不能给 她保护,不能给她安稳、幸福。我、我、我……
    这时,虞姬拔剑起舞,“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最崇拜最深爱的男人的志向她太清楚,事到如今他所承受的耻辱她太了解。她不 愿意自己被敌人俘虏,她不愿意自己拖累霸王,于是她悲歌之后,自刎而死。是她的死呈现出这里最壮美惨烈的爱与战争、人性与血性的冲突、碰撞、扭曲。也是她 的死衬托出项羽血气男儿最柔情的一面。原来,再怎么不可一世、雄霸天下的男人,他的心里都有一块他人不可触碰的角落,而且那个地方十分重要。原来,那个地 方的名字叫做:柔情。
   许多人都评价项羽有妇人之仁。毛主席四次借用项羽的事迹来告诫党人。其中一次便说到不可学习项羽的“为人不忍”。战争是极其复杂而残酷的。要猛追穷寇,就 像刘邦那样背约出击,击败了项羽,而绝不可以像项羽一样姑息养奸。因此在残酷的战争中,我们往往看不到人性。而项羽却让我们屡次看到他身上人性的光环,这 让不懂战争的百姓十分崇拜。百姓很单纯,他们讨厌战争,自然也拒绝理解战争。他们不明白,正是这些光环——鸿门宴中放走了刘邦,项羽承认楚汉界限,绝境之 时心系宝马美人等等成为项羽必败无疑的重要因素。但百姓不懂,他们崇拜的是英雄。英雄就应如项羽这般:思念旧情,义字当头,骁勇善战,才气过人。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李清照会写下这样的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人们心灵最真实的那块土地上,项羽的旗帜永远不倒。英雄成败从不以结果论断。


1楼2009-12-21 03:48回复
    消灭0回复


    2楼2009-12-21 12:23
    回复
      2025-08-28 16:40: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文路可以看出LZ是个女的,有几个地方在下不太赞同:
      “纵使自己如何纵横战场杀敌无数,可还是敌不过那脑力比他强百倍的刘邦”刘邦比项羽聪明?不见得。项羽是敌不过刘邦吗?不,他是敌不过自己的英雄气概。
      “他和许多枭雄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在如此绝境还能想到儿女情长”项羽乃英雄也,怎么能和枭雄相题并论?
      赞同这句话:英雄就应如项羽这般:思念旧情,义字当头,骁勇善战,才气过人。


      3楼2009-12-21 13:04
      回复
           其实,无论是才高九斗,还是项羽的最终失败,司马迁在他的《项羽本纪赞》里都有所涉及。那可是一篇史学名文,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羽非有尺寸,却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果,岂不是才高九斗。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岂不是恃才傲物,自然导致了最终的失败。据此,菜九在《鸿门宴结论与两个凡是的关系》一文中曾意译了司马迁的这个结论:“为什么败了,无非是不让刘邦王关中,自己也不称王关中,而是回到楚地,真是损人不利己。贪天功为己有,没有金刚钻非要揽磁器活,能过头了,所以失败。就事论事,非常明白,根本用不着扯什么历史潮流之类的劳什子。”并且为项羽如何避免失败支过招,道是:“菜九以为,项羽既然不能杀刘邦,就应该对他好一点,不该剥夺刘邦王关中的权利,硬生生搞出个对立面来;也不应该出头主持分封,他上面还有楚怀王嘛。项羽击秦有大功,分封时自己的那一块绝对不会小的。而他自己主持分封,又把自己的这一块搞得特别大,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还多。分银子还会有人骂娘,何况你自己给自己多分了。于是,嫌分少了的,没分到的,一齐冲着你来,又如何能招架得住。如果你不出头分,最后保住自己的那一块还是没问题的。以项羽之才,他不去打人,人家就该谢天谢地了,又有谁敢动他的脑筋。老子说,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项羽的问题出在争字上,想当皇帝,因时局不允许,便退而求其次当霸王,搞渐进式的大一统。最后驾驭不了局面,兵败身死。”
        


        5楼2009-12-27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