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未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高铁规划网络的高铁线路,被相关的网友们,吵翻了天!
这条高铁,涉及到安徽、湖北、河南、陕西4省,线路有两种走向和两种叫法。
第一种线路走向从安徽合肥引出,途经六安、河南信阳、南阳至陕西商洛,接入武西高铁至西安,称为“宁西高铁”,线路走向基本沿着原宁西普铁线路并行。(黄色)
第二种线路走向,同样从合肥引出,经过六安、河南信阳、在湖北随州接入武西高铁,共用武西高铁至湖北十堰,然后从十堰新修线路至陕西安康,远期延伸至汉中,被称为“合康高铁”。(蓝色)
江南北国,北国江南,魅力信阳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随着我国高铁网络规划和建设的如火如荼,许多地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极力争取高铁过境本地,无可厚非。
但是,高铁毕竟是投资巨大的项目,不但要考虑区域发展的问题,更要考虑线路的综合战略价值,还有长期运营的成本和赢亏问题。
对于这两种线路走向,处于线路两端的安徽和陕西,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分歧和争执,因为最终不管确定的是哪条线路,两省都是赢家。
而对线路走向争执最为激烈的,是中段的河南和湖北,因为这两条线路的走向,直接关系到两省的切身利益。
卧龙躬耕地,历史南阳
两条高铁,自东向西,都是在河南信阳分手,一条向西北过境南阳,在陕西商洛接入武西高铁至西安;一条向西南过随州,接入武西高铁,经过襄阳、十堰,新修线路至安康汉中,两条线路不同走向的利弊关系在于:
宁西高铁。河南南部的南阳成为最大受益者,有了东西向的高铁线路,可以直接东出长三角、西通大西北,宁西高铁在南阳与郑渝高铁交汇,在信阳同京港澳高铁交汇,同时造就了南阳、信阳两座高铁枢纽,带动了豫南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发展。
合康高铁。河南南阳成为最大的失意者,南阳失去了东西走向的高铁线路,对于以后的发展不利,湖北随州、襄阳、十堰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了东西向的高铁线路,同时成就了随州、襄阳、十堰3座高铁交通枢纽,鄂北的发展将如虎添翼,相反,豫南的发展将因此步履蹒跚。
河南主推的宁西线路,受到了湖北方面的强烈抵制,但该线路整体走向可以不经过湖北,在目前,国家路网之外的线路,在以地方投资为主的基建情况下,只要河南愿意出资,河南是可以自主修建宁西高铁的。
湖北方面主推的合康线路,却受到了河南的有效制约,问题就在于线路必须经过河南信阳,如果当地不配合,合康高铁是无法成为现实,绕过信阳,新建意义不大,为了赌气修建,国家更不会支持。
汉江名城,襄阳
两种线路,我们需要从远期综合影响力和效益方面,去深入计算和考虑,从而得出最佳的线路走向。
在战略价值上,合康远不如宁西更重要。宁西高铁是大西北和华东,连通的最直接路线,也是距离最短的线路,直接把关中-天水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联通起来,从而不必绕道郑州的郑合高铁、和商合杭高铁,战略价值巨大。
从经济效益和未来客流上看,合康线也远不如宁西线。我们通过数据来论证,2019年,湖北随州GDP1162亿(221万人),陕西安康1182亿(267万人),汉中(1547亿,343万人) , 河南南阳GDP3815亿(人口1003万人)、信阳2742亿(646万人),很明显,一个南阳市等于随州、安康、汉中三市的GDP和人口总和,在随州和十堰已通高铁的情况下,修建宁西高铁过境南阳,高铁运营效益可以扩大化。
宁西高铁的修建,将会与武西高铁形成互补。有人担心已有武西高铁的情况下,修建豫南宁西高铁,是浪费,容易分流,导致两条线路都不饱和,这是明显的谬论,两条线路的作用和走向是完全不同,宁西是西北通向长三角的通道,而武西是西北通向华南、华中的通道,两者的客流性质和流动方向是大不相同。
从两条线路的修建成本来说,差别不大,但经济效益却大不同。两线路,都需要从合肥引出,然后在河南信阳分手,合肥至信阳为共用段,没有争议。宁西线新建信阳过南阳至商洛段为477公里,合康线新建信阳至随州段为114公里、十堰过安康至汉中段为505公里,整个合康线需新修619公里,如果再新建南阳至十堰的联络线160公里,整个宁西线需新修637公里,两条线路新修线路里程基本相当,即修建成本差别不大。(黄色和蓝色为新修线)
可以像宁西普铁一样,修建信阳至随州的联络线,满足湖北方面的诉求。114公里的里程,也就是114亿元的投资,相信两省和铁路局完全同意,并共同出资,这样,也照顾到了湖北方面的利益。
经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修建宁西线的重要性,要远超合康线,这不是以各地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很明显了,合康铁路基本没有修建的必要,强行上马,也只会是成本的浪费,而宁西线的修建,将会带来多赢的局面。
这条高铁,涉及到安徽、湖北、河南、陕西4省,线路有两种走向和两种叫法。
第一种线路走向从安徽合肥引出,途经六安、河南信阳、南阳至陕西商洛,接入武西高铁至西安,称为“宁西高铁”,线路走向基本沿着原宁西普铁线路并行。(黄色)
第二种线路走向,同样从合肥引出,经过六安、河南信阳、在湖北随州接入武西高铁,共用武西高铁至湖北十堰,然后从十堰新修线路至陕西安康,远期延伸至汉中,被称为“合康高铁”。(蓝色)
江南北国,北国江南,魅力信阳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随着我国高铁网络规划和建设的如火如荼,许多地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极力争取高铁过境本地,无可厚非。
但是,高铁毕竟是投资巨大的项目,不但要考虑区域发展的问题,更要考虑线路的综合战略价值,还有长期运营的成本和赢亏问题。
对于这两种线路走向,处于线路两端的安徽和陕西,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分歧和争执,因为最终不管确定的是哪条线路,两省都是赢家。
而对线路走向争执最为激烈的,是中段的河南和湖北,因为这两条线路的走向,直接关系到两省的切身利益。
卧龙躬耕地,历史南阳
两条高铁,自东向西,都是在河南信阳分手,一条向西北过境南阳,在陕西商洛接入武西高铁至西安;一条向西南过随州,接入武西高铁,经过襄阳、十堰,新修线路至安康汉中,两条线路不同走向的利弊关系在于:
宁西高铁。河南南部的南阳成为最大受益者,有了东西向的高铁线路,可以直接东出长三角、西通大西北,宁西高铁在南阳与郑渝高铁交汇,在信阳同京港澳高铁交汇,同时造就了南阳、信阳两座高铁枢纽,带动了豫南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发展。
合康高铁。河南南阳成为最大的失意者,南阳失去了东西走向的高铁线路,对于以后的发展不利,湖北随州、襄阳、十堰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了东西向的高铁线路,同时成就了随州、襄阳、十堰3座高铁交通枢纽,鄂北的发展将如虎添翼,相反,豫南的发展将因此步履蹒跚。
河南主推的宁西线路,受到了湖北方面的强烈抵制,但该线路整体走向可以不经过湖北,在目前,国家路网之外的线路,在以地方投资为主的基建情况下,只要河南愿意出资,河南是可以自主修建宁西高铁的。
湖北方面主推的合康线路,却受到了河南的有效制约,问题就在于线路必须经过河南信阳,如果当地不配合,合康高铁是无法成为现实,绕过信阳,新建意义不大,为了赌气修建,国家更不会支持。
汉江名城,襄阳
两种线路,我们需要从远期综合影响力和效益方面,去深入计算和考虑,从而得出最佳的线路走向。
在战略价值上,合康远不如宁西更重要。宁西高铁是大西北和华东,连通的最直接路线,也是距离最短的线路,直接把关中-天水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联通起来,从而不必绕道郑州的郑合高铁、和商合杭高铁,战略价值巨大。
从经济效益和未来客流上看,合康线也远不如宁西线。我们通过数据来论证,2019年,湖北随州GDP1162亿(221万人),陕西安康1182亿(267万人),汉中(1547亿,343万人) , 河南南阳GDP3815亿(人口1003万人)、信阳2742亿(646万人),很明显,一个南阳市等于随州、安康、汉中三市的GDP和人口总和,在随州和十堰已通高铁的情况下,修建宁西高铁过境南阳,高铁运营效益可以扩大化。
宁西高铁的修建,将会与武西高铁形成互补。有人担心已有武西高铁的情况下,修建豫南宁西高铁,是浪费,容易分流,导致两条线路都不饱和,这是明显的谬论,两条线路的作用和走向是完全不同,宁西是西北通向长三角的通道,而武西是西北通向华南、华中的通道,两者的客流性质和流动方向是大不相同。
从两条线路的修建成本来说,差别不大,但经济效益却大不同。两线路,都需要从合肥引出,然后在河南信阳分手,合肥至信阳为共用段,没有争议。宁西线新建信阳过南阳至商洛段为477公里,合康线新建信阳至随州段为114公里、十堰过安康至汉中段为505公里,整个合康线需新修619公里,如果再新建南阳至十堰的联络线160公里,整个宁西线需新修637公里,两条线路新修线路里程基本相当,即修建成本差别不大。(黄色和蓝色为新修线)
可以像宁西普铁一样,修建信阳至随州的联络线,满足湖北方面的诉求。114公里的里程,也就是114亿元的投资,相信两省和铁路局完全同意,并共同出资,这样,也照顾到了湖北方面的利益。
经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修建宁西线的重要性,要远超合康线,这不是以各地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很明显了,合康铁路基本没有修建的必要,强行上马,也只会是成本的浪费,而宁西线的修建,将会带来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