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保险意识越来越高,保险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市面上的保险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截至2020年8月21日,在国家银保监会的官方网站上的公布信息,光人身保险公司就达到一百家:
即使随便点开一个不太知名的保险公司,里面公开的保险产品就有上百种:
而那些知名的保险公司就更不用说了,四舍五入将近一个亿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哪怕是保守统计,平均每家公司只有一百个保险产品,加起来就上万了——这还不包括财产保险公司可合法销售的人身保险。
一万个保险产品什么概念?
你每个小时都读一本保险合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连续读一年都读不完。
现在问题来了,你要买保险,这上万个保险产品摆在你面前,你怎么挑?
而这么多保险产品,为了吸引你买,都是怎么做宣传的?
我随便说几个词你肯定都听过:
“爆款”
“极致性价比”
“秒杀同行”
“销量冠军”
“震撼上市”
“全新升级”
……
这么多形容词。你信吗?
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好的。假设你要买保险,找到了一个保险销售人员,让他推荐。
他脱口而出就是:“来!看看我们这款全新升级的爆款产品。它凭着极致性价比震撼上市,短短一个月就秒杀同行拿到了销量冠军!买它就不会错了!”
你找一百个不同的保险销售人员,他们拿着手里不同的一百个保险产品,都是这么说的。
你怎么选?
你说你自己慢慢看条款对比?且不说时间精力的问题,你能保证自己能看懂吗?
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高效率的方式,能破解这种保险销售套路,甄别出自己适合的保险产品呢?
有的,只需要三个字。
问缺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保险产品是由人设计出来的,又怎么可能有完美的产品呢?
况且,别说保险产品,也别说人,即使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至高至上至美的概念,都有缺点。
比方说,“公平”这个词,听起来超棒吧!
但是,“公平”意味着“效率低”。
举个例子,“打官司”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相对非常公平的事情了,官司是怎么打的?一审二审,可能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光诉讼阶段前后就需要历经就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等执行下来可能就更久了。
你为了这么点破事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找证据开证明请律师翻法条,往往成本都超出你的收益。为什么要这么麻烦、效率这么低?
就是因为要确保“公平”啊。
我就从来没见过有什么号称“公平”的事情同时还能“高效率”的。
再比方说,“自由”这个词,听起来也很妙吧!
可是,“自由”必然是牺牲了“安全”。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的美国,够自由了吧:不用隔离,不用封城,也没有强制戴口罩。
结果呢?已经累计五百万人感染新冠病毒了。
你买保险,难道还能买到比“公平”、“自由”等概念更棒的效果吗?
为什么要问缺点呢?
两个原因,分别对应两种结果。
当一个保险销售人员向你推荐一款吹得天花乱坠花里胡哨的保险产品时,你问他:“这个产品的缺点是什么?还有呢?还有吗?”
对方会怎么回答?
一般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知道,要么这个人水平有限,不够专业。
要么他对自己推荐的东西根本就不了解,不够敬业。
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把他给pass掉,节省自己的时间。
第二,他确确实实地说出了。
如果是这样,就更好了。你就能根据产品的产品,判断自己能不能接受、产品是否适合你。
看缺点要比看优点更重要!
挑保险,其实跟挑对象是一样的。甚至说挑保险往往要比挑对象更谨慎。
毕竟保险你买够二十年能保终身。结婚证可没说领够二十年就终身不能离婚。
选对象时,不要光看对方的优点,重点还是要看对方的缺点。
可是现实中往往相反:很多人在挑对象的时候,只看优点:要高、要富、要帅。好的,挑到一个看似满意的,结果没多久就崩溃:
“我想不到他居然睡觉打呼噜!我受不了了!分手!”
“我想不到他居然会家暴!我受不了了!离婚!“
这种现象常见吗?
非常常见。原因就是因为当初在挑选的时候,没看缺点。
而如果,你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缺点,发现都能接受的话,往往他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保险同理。
光去了解优点,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致命的坑往往都在没告诉你的缺点上。
想象一下,你买保险时,光去看优点:公司要大,保费要便宜,保费能返还……
结果过了几年,开始咆哮:“我想不到这款意外险居然断了一条腿都不赔钱!我受不了了!保险都是骗人的!退保!“
现在才来在意缺条腿不赔钱?当初挑的时候干嘛去了?
况且,人的缺点尚且可能被隐藏,平时看不出来,需要经过长时间接触才能慢慢发现。
而保险产品的缺点,肯定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条款上。肯定有,也肯定能看得出。
你看不出,或者不想看,就问那个推荐的人。
他回答不出,PASS,下一个。
他回答得出,但是无法接受,PASS,下一个。
干脆利落,高效方便。
当然,需要注意,回答得出的人,也可能会避重就轻。
所以,下手之前,最好再多问几个人。
毕竟,对于竞争对手所推荐的产品,其他人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恨不得拿放大镜去找缺点。
同时,也要注意可能存在恶意诋毁的情况。对方指出来的缺点,得依据条款原文。
凭空说大话的缺点,跟凭空说大话的优点,一样可怕。
截至2020年8月21日,在国家银保监会的官方网站上的公布信息,光人身保险公司就达到一百家:

即使随便点开一个不太知名的保险公司,里面公开的保险产品就有上百种:

而那些知名的保险公司就更不用说了,四舍五入将近一个亿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哪怕是保守统计,平均每家公司只有一百个保险产品,加起来就上万了——这还不包括财产保险公司可合法销售的人身保险。
一万个保险产品什么概念?
你每个小时都读一本保险合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连续读一年都读不完。
现在问题来了,你要买保险,这上万个保险产品摆在你面前,你怎么挑?
而这么多保险产品,为了吸引你买,都是怎么做宣传的?
我随便说几个词你肯定都听过:
“爆款”
“极致性价比”
“秒杀同行”
“销量冠军”
“震撼上市”
“全新升级”
……
这么多形容词。你信吗?
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好的。假设你要买保险,找到了一个保险销售人员,让他推荐。
他脱口而出就是:“来!看看我们这款全新升级的爆款产品。它凭着极致性价比震撼上市,短短一个月就秒杀同行拿到了销量冠军!买它就不会错了!”
你找一百个不同的保险销售人员,他们拿着手里不同的一百个保险产品,都是这么说的。
你怎么选?
你说你自己慢慢看条款对比?且不说时间精力的问题,你能保证自己能看懂吗?
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高效率的方式,能破解这种保险销售套路,甄别出自己适合的保险产品呢?
有的,只需要三个字。
问缺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保险产品是由人设计出来的,又怎么可能有完美的产品呢?
况且,别说保险产品,也别说人,即使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至高至上至美的概念,都有缺点。
比方说,“公平”这个词,听起来超棒吧!
但是,“公平”意味着“效率低”。
举个例子,“打官司”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相对非常公平的事情了,官司是怎么打的?一审二审,可能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光诉讼阶段前后就需要历经就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等执行下来可能就更久了。
你为了这么点破事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找证据开证明请律师翻法条,往往成本都超出你的收益。为什么要这么麻烦、效率这么低?
就是因为要确保“公平”啊。
我就从来没见过有什么号称“公平”的事情同时还能“高效率”的。
再比方说,“自由”这个词,听起来也很妙吧!
可是,“自由”必然是牺牲了“安全”。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的美国,够自由了吧:不用隔离,不用封城,也没有强制戴口罩。
结果呢?已经累计五百万人感染新冠病毒了。
你买保险,难道还能买到比“公平”、“自由”等概念更棒的效果吗?
为什么要问缺点呢?
两个原因,分别对应两种结果。
当一个保险销售人员向你推荐一款吹得天花乱坠花里胡哨的保险产品时,你问他:“这个产品的缺点是什么?还有呢?还有吗?”
对方会怎么回答?
一般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知道,要么这个人水平有限,不够专业。
要么他对自己推荐的东西根本就不了解,不够敬业。
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把他给pass掉,节省自己的时间。
第二,他确确实实地说出了。
如果是这样,就更好了。你就能根据产品的产品,判断自己能不能接受、产品是否适合你。
看缺点要比看优点更重要!
挑保险,其实跟挑对象是一样的。甚至说挑保险往往要比挑对象更谨慎。
毕竟保险你买够二十年能保终身。结婚证可没说领够二十年就终身不能离婚。
选对象时,不要光看对方的优点,重点还是要看对方的缺点。
可是现实中往往相反:很多人在挑对象的时候,只看优点:要高、要富、要帅。好的,挑到一个看似满意的,结果没多久就崩溃:
“我想不到他居然睡觉打呼噜!我受不了了!分手!”
“我想不到他居然会家暴!我受不了了!离婚!“
这种现象常见吗?
非常常见。原因就是因为当初在挑选的时候,没看缺点。
而如果,你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缺点,发现都能接受的话,往往他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保险同理。
光去了解优点,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致命的坑往往都在没告诉你的缺点上。
想象一下,你买保险时,光去看优点:公司要大,保费要便宜,保费能返还……
结果过了几年,开始咆哮:“我想不到这款意外险居然断了一条腿都不赔钱!我受不了了!保险都是骗人的!退保!“
现在才来在意缺条腿不赔钱?当初挑的时候干嘛去了?
况且,人的缺点尚且可能被隐藏,平时看不出来,需要经过长时间接触才能慢慢发现。
而保险产品的缺点,肯定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条款上。肯定有,也肯定能看得出。
你看不出,或者不想看,就问那个推荐的人。
他回答不出,PASS,下一个。
他回答得出,但是无法接受,PASS,下一个。
干脆利落,高效方便。
当然,需要注意,回答得出的人,也可能会避重就轻。
所以,下手之前,最好再多问几个人。
毕竟,对于竞争对手所推荐的产品,其他人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恨不得拿放大镜去找缺点。
同时,也要注意可能存在恶意诋毁的情况。对方指出来的缺点,得依据条款原文。
凭空说大话的缺点,跟凭空说大话的优点,一样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