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洽谈进行到后半阶段或是演出机构在取得合约书以后,演出机构都会在歌手官网和歌迷聚集地,透露相关信息,或是在报刊杂志软文中带上几笔。如两个月前那个市场调查。
由于目前文化部对这些新闻的监管较严格,尤其是上海这种地方,这种信息会写的相当隐蔽,用词比较谨慎,会有可能据称这种用词出现。
这种小范围的宣传是为了让铁杆歌迷获得信息,保证开票初期票房的业绩。
不要小看开票初期的票房,这往往影响了演出机构对歌手市场号召力的判断,以及演唱会的造势及媒体口碑,这种造势是公司无能为力的,要靠歌迷来带,好的造势可以带起雪球效应。
开票初期的票房,其实就是和专辑的首月销量是一个道理的。
二. 筹备阶段
确定场地,确定具体的时间,当然现在这些事情很多时候都会放在洽谈阶段都确定了
确定了这些相关事宜,就是报批工作,向当地的文化管理局提出申请。
如果是国内歌手,就不需要文化部这一关,会很快,没特殊情况的话,一个星期到10天左右,如果是涉外、港澳台,需要上报文化部,由文化部回复给当地文化管理局,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月多。
只有在批文拿到手的情况下,才可以做硬广告,才可以出票。在一些监管比较严的地方,甚至于某些比较明确的软性广告也需要批文,比如上海。
批文出来后,代表可以正式出票和正式的广告宣传
常规情况下,做个唱出票时间都在45天左右,出票时间越长演出操办的准备工作就会做的越充足,同时可以补救的机会也越多。出票时间越短,准备工作就会越不充足,风险性也越大,但是这也代表了演出商对歌手的信心也越大。
三.宣传阶段
演唱会的宣传一般分为三波。
第一波宣传:主要是新闻发布会和发布第一波通稿,交待演唱会的时间,地点,歌手情况等一些演唱会基本信息,同时开始售票。基本上当地一些重要的平面媒体和电视电台媒体都会有相应的软性新闻。
如果歌手不是当地的,难得来一次,主办方会利用开新闻发布会的机会,让歌手尽可能的上一些通告,为中期和后期的宣传作准备。
当然很多歌手因为档期或是当初合约的问题,省略了这个步骤,比如大多数的外国歌手,
其实省略这个步骤,会让第一波的宣传范围和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新闻发布会的宣传对于开票初期的票房很有影响,所以主办方会极力促成新闻发布会的召开
在第一波宣传过程中,主要以软性新闻为主,由于硬广告的价格问题,这时候一般主办方不太会上硬广告,即使上也不过是在报刊杂志上一小条通栏广告。
如果按出票时间为45天来计算
开票初期,一般为3-7天,就是铁杆歌迷消化票子的时期
还是那句话,不要小看开票初期的票房,这往往影响了演出机构对歌手市场号召力的判断,以及演唱会的造势及媒体口碑,这种造势是公司无能为力的,要靠歌迷来带,好的造势可以带起雪球效应。
开票初期阶段结束后,票房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票房收益会比初期有较大的减少。
这个时候通常第二波宣传也开始了。
第二波宣传:主办方会在一些当地主要的报刊杂志或网络发通稿,通常内容有演唱会的准备工作,舞台音响,歌手的近期情况,票房情况等。
电视台,电台的相关软性宣传也会同步出来,包括歌手上的一些电视台电台的通告栏目,播放一些与歌手有关的节目,比如演唱会,mv等等
同时硬广告也会开始大量的出现,广告通栏,电视台电台的滚动广告,一些节目中明确的口播广告
第二波广告只要是为了吸引歌手的非铁杆粉丝或是边缘粉丝,由于广告宣传的费用问题,第二波广告宣传会通过票房反馈及时作调整,比如票房比较好的话,广告会相对少一些,相反票房很差,广告就会铺天盖地,为的就是有效促进后期票房,这就是市场规律的体现
第三波也就是最后阶段,到这个时候,演唱会的成败几乎已成定论,主办方能做的事情很少了,但最终的临场票房这时会有一个相对第二阶段高峰,一些对歌手感兴趣的人(不一定是粉丝),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购买,那么天气,交通等非人为因素都对这个时期的票房起到一定的作用。
演唱会结束后,还会有一个后续宣传,由于演唱会已成定局,所以这个时候主办方对后续宣传会比较不重视,也就是不会再花银子为演唱会做后续宣传了,这个就要靠歌手本身的地位、演唱会造成的轰动性,和经纪公司运作的能力了
基本上这就是一场个人演唱会宣传要走的流程
对演出机构而言,他们将会对这场演唱会的整体成本和最终收益进行核算,同时也检验了一个歌手的演出市场。说明了就是检验一个歌手的身价。
说句题外话,这个可能是大家平时乎略的。其实一个歌手开个人演唱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或答谢歌迷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为了括大宣传范围,提升自我价值。所以主办方宣传力度的大小对艺人的市场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想看,一种是开一场演唱会只有歌迷知道,歌迷内部消化票子,外人完全不知情,一种是大范围的宣传,虽然有些中立人士不一定会去看,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歌手来开演唱会了,造成这个人很红的印象,这两种效果你更愿意选择那一种???
后者对吗?所以大家不妨对接盘神起演唱会的公司做一下监督,看看是否达到一场演唱会正常的宣传水平,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三波宣传,如硬广告是否有海报、灯箱广告、街头广告牌、是否上报刊杂志通栏,是否上电视的滚动广告,软广告的通稿有没有达到5到6稿,这是正常的宣传水平,没达到虽然可以证明票房不错,但也证明了主办方在偷工减料,他们赚到钱了,却不给五个小伙子做宣传,相当于变相抢钱,相当欠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