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婧文社吧 关注:4贴子:1,316
  • 0回复贴,共1

【熠地婧园+影评】当我死时——观《入殓师》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死时
       今天在看《入殓师》的时候,看见大悟将尸体打扮得很美很美,然后抬入棺材的一瞬间,我突然在想,当我死时,我也要如此美丽。
       因为知道这部片子获得了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一直抱着好奇的想法想要看一下。我还记得,当时看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时候,这部日本电影打败众多欧洲国家的片子而获得这个奖项时,主创人员上台领奖时激动的心情。而早在那时,大屏幕上播放的《入殓师》的画面就已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东京工作的年轻的大提琴演奏师,在失业后带着妻子回到了母亲在乡下留下的房子居住。而想要在乡下找一份安稳的工作重新开始的他却阴差阳错地被录用到了专做入殓工作的公司,成为了一名入殓师。像许多人一样,他也曾畏惧尸体,看到腐烂发臭的尸体时会不住地呕吐。可正当他想要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一直对他给予厚望的老社长却让他看到了一场近乎完美的“演出”。老先生一丝不苟地为死去的女子清理尸体,穿上漂亮的和服,画出她生前都未曾画过的美丽的妆容。当女子的丈夫说,“这是她最美的一天”时,我想大悟和我当时的想法是一样的。
       贯穿故事始终的是,不断地有人死去,这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也有着看着大悟从小长大的澡堂的老奶奶,和最后死去的曾经抛弃大悟的大悟的父亲,电影画面的情感基调本是悲哀的,但是入殓师用他精湛的技艺将死者苍白的面孔画的红润,美丽,仿佛活着一般,这又似乎带给人们另一种希望。这部电影延续了日本电影一贯的宁静的气氛,影片中没有过多的说教似的语句,即便是在大悟的妻子不理解他,强烈要求他辞去工作时,他也没有一句辩解,没有像别人诉说这项工作有多么的伟大;同样,看到丈夫认真工作的状态,慢慢改变心意的妻子也没有直接诉说,而是从她的表情,以及对打算抬走大悟父亲尸体的莽撞的丧葬公司的人说:“我丈夫是入殓师”这句话便可体味一切。
       日本电影总是擅长用这种在绝望中给予希望,在悲哀中赋予温馨的手法来表现影片温婉浪漫的主题。如同,在影片的结尾处,大悟一直怨恨却又深爱的父亲死了,他亲手为他整理了尸容,脉脉的泪水一旦开始流淌便无法抑制,平淡中释放着内心压抑多年的情感。而父亲虽然死去了,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正同时在大悟妻子的体内孕育。父亲留下的石头传给了儿子。这是对观众的一种慰藉,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慰藉。
       这仿佛在说,死亡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生,人们的努力只是为了能够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程。而入殓师的工作帮助人们走好他们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的最后一段路,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而且是对生命的尊重。
       每个人,即便是在死去,也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够美丽的。我突然想起法理老师讲过,每个人死的时候都是很丑的,都是不好看的。即便是你认为你自己长的很漂亮,你也不会例外。但是,即便是当我们死的时候注定会变得脸色苍白,相貌丑陋。我也希望,当我死时,可以像《入殓师》里的那些女子一样,如此美丽。



1楼2010-01-23 04: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