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李光弼什么也没有说。他想,他要解释的郭子仪一定都已明了,他只是急需为满腔激愤寻一个合法的出口罢了。
那天他不记得自己在郭子仪身后站了多久,甚至不记得黄昏几时降临,喧嚣蒸腾的暑热和尘土几时隐于黑暗。他只是安然凝视着那个仿佛在一瞬间颓然老去的侧影,那个于他至近至远至深至浅至亲又至疏的人。似乎是平生第一次他在与他独处的时候没有困于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挣扎,第一次他心无杂念地看着他,甚至在昏莽的夜色里也能一丝丝数清他鬓边隐现的白发。虽然两人未交一言,甚至没有对视过一眼,仅仅凭借掌心的触感他便深信此刻他们的心意相契如严丝合缝的鱼符。
他们所生长的盛世结束了。无论他们曾多么努力地挽回也没能阻止那个世界陷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去不返。黑夜的尽头也许有黎明也许没有,他们也许能看到下一个太阳也许看不到。他们将长久地分离。每一次告别都可能在瞬间化为终生的遗憾。
天荒地变的巨大漩涡绞杀着数千万人的安宁,幸福,希望,梦想。而他们所能抓住的最后一片浮木不过是,此刻,他们还在一起。
他们曾在一起。曾在天崩地裂的恐慌里遥相守望,曾穿过血与火的重围千里驰援,千军万马中他们只要远远望见对方的旗帜就能汲取无坚不摧的力量,胜利的狂欢里他们只要相对举杯就尝尽了对方血脉深处的苦与甜。
而在这最失落愤懑的时刻他们仍旧在一起。无言地饮下对方杯中的苦酒,相互扶持着摇摇欲坠的最后一缕信念。他们对这末世也许已经无能为力,但仍旧可以细细密密地将这个夏末的黄昏刻进灵魂。在未来漫长的困顿绝望中这一点微茫的暖意将是他们整个生命的支点。
向西撤军的途中整支队伍都安静得吓人。平日里最难缠的将卒这一路也乖得好似刚被揉搓了三个月的新兵蛋子。很快他们就不出所料地听到河北复陷、叛军屠城的消息。然而大家的愤怒似乎早已在太行山的石崖间消磨殆尽,只是不约而同地下马,面朝东方肃立了片刻,然后一声不响地回身踏上征途。
翻过吕梁山脉,进入宁朔郡,从此西至灵武便是一望平川,亦无叛军袭扰之忧。算了算程限颇有富余,郭子仪下令在此休整两日,为即将开始的持久战留出些许余地。
入夜打过更鼓,营地里一片肃静。朔方节度使却全无睡意,借口巡营,最终毫无悬念地巡进了河东军主帐。
李光弼帐里照旧只他一个人,却也没睡,正在灯下侍弄那张从没用过的红漆弓,拿鳔胶一点点填进每一处细微的缝隙里。
宁朔以北即是胜州和东受降城,是两人都曾驻守过的地方。重过故地,各自感概万端。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点叙旧的散话,帐外惟闻秋虫喁喁,凉风脉脉,倒与年少时那些不知忧愁的时光并无二致。
“你那时候才这么高。”郭子仪在胸前比了一下。“还没长开呢。脾气上来,非要使我的弓,咬牙较劲地,第二天果不其然,膀子疼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求着我喂你吃饭。”
李光弼嗔他一眼。“又胡说八道。拉弓伤了是真事。剩下都是你编的。”
正闲聊间,忽听见外面骤然吵闹起来,不一时人喊马嘶,杂沓的脚步声夹着将领们声嘶力竭的叫骂,震得人心惊肉跳。李光弼一皱眉,抄起佩刀就要出门,却被郭子仪轻轻按住,反伸手去捻灭了桌上的油灯。
“你这时候出去弹压,正坐实了夤夜营啸,弄不好火上浇油。不如装睡,他们见主将不动,也就安心了。”
李光弼还有几分将信将疑。“真能管用?”
“我们朔方军就这种……经验,还挺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