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史里,陈凯歌真的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为什么要说他悲剧呢,并不仅仅是这个人同时拍出了那么多好片和那么多烂片,而是他其实是他那代导演中最积极想要去创新突破,但又摔得最惨的那位。别看陈凯歌在台上侃侃而谈各种表演逻辑,其实那都是表演老师的活儿,真正如何“拍电影”,他可能至今仍在转型和飘忽中。
谈陈凯歌必谈张艺谋,而张艺谋恰恰是相当保守的导演,这么多年来剧本在变、演员在变、技术在变,但他拍电影的手法始终没变,越拍到后面张氏电影的特点越鲜明、越叠加,而这恰恰是他的成功之处。
与之相反的就是陈凯歌,黄土地的出现,应该算破天荒,80年代初,大家突然发现电影还能这么拍啊,隔了几年才有张艺谋的红高粱,从电影艺术的创新突破上,后者其实是不如前者来得那么惊世骇俗的。所以说,陈凯歌这个人一出现,就是贴上了敢创新的标签。
而接下来的孩子王,我认为才是陈凯歌的电影艺术巅峰,也是八几年,电影里反复出现的各种符号化隐喻、镜头语言、抽象视觉美术等等,实验性极强,即使2020回去看,也得惊叹,张艺谋最初也热衷视觉美术,可当时是加鞭也赶不上的,张艺谋后面的打官司啊大红灯笼啊等等,多少也偷学了点孩子王这部电影里的东西。
到霸王别姬时,陈凯歌当时已经把自己这套东西摸熟练了,达到了个人的顶点,但电影却多少比之前的孩子王油腻了不少,接下来的风月就更油腻,估计陈凯歌在此时就开始了一种想要突破的欲望,纠结在剧本的推敲里,对故事的想法大于表现形式,心思越细,想法越多,却忽视了观众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自己尿裤子自己热乎,别人是很难感受到的。这是陈凯歌从此之后所有电影的一句话总结。
除了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等等,全是那种导演摄影和演员都把劲使在局部上,多少总有点新颖,但观众的整体观感却相当普通的片子,而那个时候,第五代、第六代的知名导演们纷纷拥有了自己浓厚的个人风格化识别标志,陈凯歌却在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中走失了自己,泯然众人矣。
原因就是他至今没想透,一部更好、更新颖的电影到底该怎么拍,并且只是他一人不知道而已。这些年来那么多新导演都纷纷创新了自己的一份天地,只有他,至今还在转型,还在重拾过往、彻底打破和求新求异这三者中徘徊不已。
最近几年的妖猫传、道士下山,都是扭曲的产物,整体结构突兀、演员表演紧绷,但局部仍尚佳。还应该看到,即使一些局部闪光点,放在今天也差不多要过时了。劲没使对地方,喜欢钻牛角尖,对电影的整体整合把控能力普通,是他致命的问题。
而他最好的几部电影,孩子王、荆轲刺秦王和霸王别姬,这几部电影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一根劲使到头,时间和空间转换较少,在这种不太多考验整体整合能力的剧本结构里,他就是天才。别看他在电影界地位那么高,但他真正需要的恰恰是一个能在他之上来整体统筹一部电影的技术性制片人。可惜这种人物中国电影界没有。
所以,在综艺节目这种舞台化的空间里,他恰恰如鱼得水,侃侃而谈,把表演逻辑谈得特别透,而电影发展到今天,恰恰成了一项流程化、团队化和多个角色共同接力完成的作品,这方面,他的天分还不如赵薇。他下意识沉湎在自己对局部的把控力上沾沾自喜,又比任何人都想突破创新,却每每碰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悲呼!
为什么要说他悲剧呢,并不仅仅是这个人同时拍出了那么多好片和那么多烂片,而是他其实是他那代导演中最积极想要去创新突破,但又摔得最惨的那位。别看陈凯歌在台上侃侃而谈各种表演逻辑,其实那都是表演老师的活儿,真正如何“拍电影”,他可能至今仍在转型和飘忽中。
谈陈凯歌必谈张艺谋,而张艺谋恰恰是相当保守的导演,这么多年来剧本在变、演员在变、技术在变,但他拍电影的手法始终没变,越拍到后面张氏电影的特点越鲜明、越叠加,而这恰恰是他的成功之处。
与之相反的就是陈凯歌,黄土地的出现,应该算破天荒,80年代初,大家突然发现电影还能这么拍啊,隔了几年才有张艺谋的红高粱,从电影艺术的创新突破上,后者其实是不如前者来得那么惊世骇俗的。所以说,陈凯歌这个人一出现,就是贴上了敢创新的标签。
而接下来的孩子王,我认为才是陈凯歌的电影艺术巅峰,也是八几年,电影里反复出现的各种符号化隐喻、镜头语言、抽象视觉美术等等,实验性极强,即使2020回去看,也得惊叹,张艺谋最初也热衷视觉美术,可当时是加鞭也赶不上的,张艺谋后面的打官司啊大红灯笼啊等等,多少也偷学了点孩子王这部电影里的东西。
到霸王别姬时,陈凯歌当时已经把自己这套东西摸熟练了,达到了个人的顶点,但电影却多少比之前的孩子王油腻了不少,接下来的风月就更油腻,估计陈凯歌在此时就开始了一种想要突破的欲望,纠结在剧本的推敲里,对故事的想法大于表现形式,心思越细,想法越多,却忽视了观众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自己尿裤子自己热乎,别人是很难感受到的。这是陈凯歌从此之后所有电影的一句话总结。
除了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等等,全是那种导演摄影和演员都把劲使在局部上,多少总有点新颖,但观众的整体观感却相当普通的片子,而那个时候,第五代、第六代的知名导演们纷纷拥有了自己浓厚的个人风格化识别标志,陈凯歌却在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中走失了自己,泯然众人矣。
原因就是他至今没想透,一部更好、更新颖的电影到底该怎么拍,并且只是他一人不知道而已。这些年来那么多新导演都纷纷创新了自己的一份天地,只有他,至今还在转型,还在重拾过往、彻底打破和求新求异这三者中徘徊不已。
最近几年的妖猫传、道士下山,都是扭曲的产物,整体结构突兀、演员表演紧绷,但局部仍尚佳。还应该看到,即使一些局部闪光点,放在今天也差不多要过时了。劲没使对地方,喜欢钻牛角尖,对电影的整体整合把控能力普通,是他致命的问题。
而他最好的几部电影,孩子王、荆轲刺秦王和霸王别姬,这几部电影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一根劲使到头,时间和空间转换较少,在这种不太多考验整体整合能力的剧本结构里,他就是天才。别看他在电影界地位那么高,但他真正需要的恰恰是一个能在他之上来整体统筹一部电影的技术性制片人。可惜这种人物中国电影界没有。
所以,在综艺节目这种舞台化的空间里,他恰恰如鱼得水,侃侃而谈,把表演逻辑谈得特别透,而电影发展到今天,恰恰成了一项流程化、团队化和多个角色共同接力完成的作品,这方面,他的天分还不如赵薇。他下意识沉湎在自己对局部的把控力上沾沾自喜,又比任何人都想突破创新,却每每碰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悲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