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药不执方,合宜而用”,参悟中医首先就要打破对“方”的执着,仲景虽有“万法之宗,众方之祖”的美誉,那只是方意层面而已,我们后辈不仅法其法,更应法其所以法。麻杏石甘汤者,麻杏开鬼门散寒,石膏清热,明显用于严重的同时外寒内热,据诉患者一身寒气,何来热?学中医重在参悟理法,古今方剂多如牛毛,岂能试方??“方”只是用“药”来表达“理法”的一种方式,不必执着。
通常而论,喘有很多,肾不纳气会喘,大气下陷也会喘,但听得最多的哮喘还是肺痰阻络,这种情况多外寒束体,肺部大量痰阻呼吸费力的一种外在表现,通常治法思路就是外开鬼门以散寒邪,内泻痰气以通肺络,这位患者背心冒冷汗其本质上就是人体竭尽所能往外驱赶寒邪的一种方式,故而个人以为外用麻黄思路没什么问题,只是内清痰气,至少也应该葶苈桑皮瓜蒌级别的,若身体尚可者,可考虑控涎先折其势,速泻一身顽痰水气,控涎当数第一,而后汤剂荡之,最后内提中气,外固营卫,这样可事半而功倍,标本而兼治。
至于具体用药,据诉患者之症,可以考虑控涎先折其势,而后麻杏桂荆苏(辛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开鬼门,葶苈桑皮瓜蒌泻痰气,桃红地龙土元之类活血气以助之,如此寒邪一去,痰气一清,血气一活则周身阴阳正气方可融灌内外,而后再视具体情况稍助正气既可...
一愚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