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也就是高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写了一本小说,叫《盛开在遗忘之后》,记录了我高中三年的生活,算是对我高中生活的一个纪念,我觉得我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了这么一个纪念,这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
趁着我还能记住的时候,我把他们记录下来,早在2005年我就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时刚看完高尔基的《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于是我就突发奇想的,也想写点东西来记录我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的这十二年时间,书名比较傻,就叫《我的小学》,然后写了两页,就太监了,原稿我也找不到了,没写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本来就是个突然间萌发的想法,也没什么准备,二是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觉得这些事我能记住一辈子,我把一生想的太简单了,那些我以为我能记住一辈子的许多事情,都在许多个不经意间忘记了,现在每一件能够记下来的小事,对我来说都是十足的珍贵,我把它们写下来,就是怕会忘记。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在高一的时候又萌生了一个想法,也是突发奇想的,我要把我高中三年的生活给写下来,就是因为听了五月天的《后青春期的诗》,里面有句歌词是: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 ,如同诗一般 ,无论多远未来 ,读来依然一字一句一篇都灿烂。这张专辑发行时间貌似是08年9月份,正好我高一刚开学。
于是我就经常写日记,我的日记可能和大多人的不太一样,我的日记就是流水账一样,就是几月几日几号,我干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再加上几句评论,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无论是大事小事,我都会写上去,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显得足够真实,也会在未来的某天看的时候,对我高中的生活有个明确的认识,能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一副画面,甚至是一部电影。
现在是凌晨两点。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并不想睡觉。
也可能是习惯吧,习惯了晚睡晚起。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调整回去,去适应一个正常的生活。
这两天翻看初中的日记的时候,我就觉得时间好快好快,一转眼就六七年的时间了,虽然那时候的日记都是些看上去像流水账一样,有很多的废话,可是却又引起了我对那时候的回忆,有时候就特别想回去,你说那个时候纯真么?其实也不纯真了。也有勾心斗角,也有尔虞我诈,也有为了一个女孩争风吃醋,明争暗斗。
然而现在想起来觉得也没什么了,甚至觉得有点好笑。
可是就是想回去。
我是个挺怀旧的人,我经常怀念从前。
可有时候我又对自己说,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过去了好久了,它永远都不能重来,永远都不能。
对于2005年前的记忆我大多都停留在一幅画面上面,我现在努力的去想,可是却是一片空白,只能在某个不经意间,突然回想到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2005年后的记忆就开始变得逐渐的清晰和丰满了起来,都不用刻意的去想,就能说出好多件。
我初中是在上海的一个私立学校度过的,里面的人很混杂,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有人品好的,有人品差的,有好看的,有难看的,有男的,有女的。
初三的时候每天九节课,但是我一天只上两节课,两节班主任的课,数学课。剩下七节课不是在寝室就是在篮球场,初三的班主任对我们基本也是放任不管,于是天天逃课也没什么事,那时就觉得自己特别潇洒。现在想起来可能是有点疯狂,我读了十二年的书,就疯狂了这么一次,但这一次也就够了,也因为这一年的疯狂,我只考上了一个普通高中。
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学会了一件事,叫装病,用来请假的好办法,毕竟一个月总有那么三十几天不想上学,可是你有二十几天是要上学的,于是就需要请假不去,我一般都是装感冒,或者胃疼,其实感冒还是比较好装的,我一直觉得你要骗过老师你不能一点病都不生,所以必须要先让自己感冒,最好还有点发烧,我一般的办法就是拿冷水洗脸,洗头,在冬天穿的特别少然后出去走一圈,我抵抗力本来就差,所以折腾了一两回就会咳嗽,流鼻涕,但是还不至于严重到发烧。
然后就是一个铺垫工作,你要先想好哪天请假,然后开始在请两三天就开始铺垫,流鼻涕,咳嗽,头疼,浑身乏力,我在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一个劲的对自己说,你发烧了,你发烧了,你发烧了,我要让我自己相信我已经发烧了,然后看准一个时机,去找医务室的老师,一般医务室的老师都比较好说话,很容易的就能帮你开一个请假条,我就拿着他去找班主任,装的特别的难受,我甚至都觉得我已经就是发烧了,也觉得自己很头疼,身上没有力气,很容易的就把老师骗过,就说自己头疼欲裂,全身难受,老师就会特别同情你,给你个假条,还会关心你几句。回教室收拾书包,这时候心中就已经有点压抑不住激动之情了,但是还是要显得自己很难受,不能过于激动,要不就露馅了。
一般这样的一次装病可以赢来两到三天的假期,连着周末就是四五天,当我走出校门的那一霎那,我瞬间就觉得世界美好了,头也不疼了,身体也有力气了,一路上笑着,奔跑着,一点也看不出来我是一个生了病的少年。
可是问题是,装病这个请假方式你不能总用,顶多两个月,甚至一学期用一次,我觉得就足够了,每个月都用会显得特别的假,老师也会怀疑你,虽然你在请假的时候双眼总是写满真诚。
人生其实是一道选择题,总是面对一个岔路,你就只能朝其中的一个路口走,前途是未知的,我也不知道哪条路好,哪条路不好,我总对自己说,你不能保证呢选择的每条路都是对的,但是你尽量要让自己不后悔,这就够了。
前几天我们一家吃了顿饭,我有个妹妹,今年11岁,比我小8岁,我在和她的对话中我第一次很明确的有了代沟这个概念,就是她说什么我很多都听不懂,那些词甚至是从未听过的,然后我就直接说我不懂,这没什么可丢脸的,可是我发现她用了另外一些我听不懂的词来解释之后,我就有点头大了,我开始玩手机,但又假装在听她说话,我想反正听不懂那我听他干啥,我还不如自己玩会手机,好歹这汉字我还能看懂啊。
可是在我妹妹小的时候,大约是在三,四年前,我还没有这种很强烈的代沟这种感觉,虽然说三岁一代沟,我也没觉得我和她面前隔着三道大水沟。我想可能是在学校的生活和接触的人不一样,然后都在被身边的人默默的改变着,于是差异就越来越明显的体现了出来,你说我跟她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么?其实没什么,都是周一到周五上学,周末放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跟我自己比也是一样,我这十二年,过得都是这种反复平淡的生活,但是我却发现自己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心变了,所谓的成长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成长,其实也包含心灵的成长,并且更为重要。
最近总是有人说我是文艺青年,其实我不是,我骨子是其实****青年。我觉得二逼青年其实是真诚,不做作,想到什么做什么。所以有时候走文艺范是二逼,有时候嘻嘻哈哈也是二逼,陶渊明不是个文艺青年,他应该算是二逼青年的代表,当官当得好好的,一甩袖子,不干了,回家种地去,想到啥就干啥,而且你可以看看他在隐居的时候写的文赋诗歌,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二逼青年欢乐多”,这一真理。
这段时间虽然放假,可是每天也不闲着,现在在做可口可乐的兼职,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赚点钱,然后买瓶hennessy V.S.O.P喝。这是支撑着我每天工作的唯一动力,套用我以前一篇日志的一句话,这动力就像是小小的床头灯一样,虽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但也是一片光亮。
いつか人は一人になって ,思い出の中に生きてくだけ ,孤独さえ爱し笑ってられるように ,あたしは戦うんだ ,涙なんて见せないんだ 。
总有一天我们会孤身一人,只能在回忆中继续生活,为了那笑容下与孤独做伴的勇气,我决定战斗到底,我已不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