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吧 关注:1,233贴子:13,026
  • 4回复贴,共1

【史】《大事记续编》摘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王祎撰。祎字子充,义乌人。少游柳贯、黄溍之门。明初徵为中书省掾。修《元史》成,拜翰林待制。使云南,抗节死。赠翰林学士,追谥忠文。事迹具《明史·忠义传》。
此书乃续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悉遵其旧。惟《解题》即附各条之下,不别为一书。俞恂称其书自征和迄宋德祐二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而今所传本实自汉武帝征和四年至周恭帝显德六年,不知恂何所据而云然。或是书抄本仅藏蜀王府中,至成化间始刊版,传写有所佚脱欤。
考《何乔新集》尝称祎此书予夺褒贬,与《纲目》不合。如《纲目》以昭烈绍汉统,章武纪年,直接建安,此书乃用无统之例,以汉与魏、吴并从分注。又《纲目》斥武后之号,纪中宗之年,每岁书帝所在,用《春秋》“公在乾侯”例,而此书乃以武后纪年。又李克用父子唐亡称天祐年号,以讨贼为词,名义甚正,故《纲目》纪年,先晋后梁,此书乃先梁后晋。皆好奇之过,所言亦颇中其失。然其间考订同异,如《通鉴》载汉武帝仙人妖妄之言,淖方成祸水之说,以为出於《汉武故事》、《飞燕外传》,讥司马光轻信之失。纪光武帝省并十三国,以《地志》正《本纪》之误。此类考证,辨别皆为不苟。又宋庠《纪年通谱》久无传本,刘羲叟《长历》仅《通鉴目录》用以纪年,书亦散佚。此书间引及之,亦可以备参稽。至前贤议论,荟萃尤多。瑕瑜不掩,读者节取其长焉可矣。


IP属地:美国1楼2020-11-06 16:19回复
    这个书我到现在还不太清楚是怎样一种存在,好像也没有很专业的研究。按理说贵唐的传世文献到宋朝就被搜刮得差不多了。明以降很难挖出什么新东西了。但是这个书里就是有很多孤证,还都煞有介事的竟不知如何反驳。作者据说是修元史的。可能真的能看到什么珍本孤本……
    总之扫一下(卷58-65)。我只是凭印象挑眼生的。不确定是不是孤证。先扫出来再说。
    手工标点有错请槽。<>内是原注。()内是我加的注。


    IP属地:美国2楼2020-11-07 10:25
    回复
      2025-07-30 07:45: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卷58天宝十四载十一月 解题:【禄山谋逆十馀年,凡降蕃夷皆接以恩。有不服者假兵胁制之。所得士,释缚给汤沐衣服,或重译以达。故蕃夷情伪悉得之。(高)邈最有谋,劝禄山取李光弼为左司马,不纳。既而悔之,忧见顔色。久而曰:史思明粗当之矣。】
      这是怎样的替身文学……
      - 同前。【贼之未反,邈为谋:声进生口,直取洛阳,无杀(杨)光刿,天下当未有知者。不从。何千年亦劝:令髙秀岩以兵三万从大同取振武,下朔方,诱诸蕃,取盐夏鄜坊。使李归仁张通义以兵二万道云中,取太原。团弩士万五千人取蒲关,以动闗中。劝禄山自将兵五万梁河阳,取洛阳。使蔡希德贾循以兵二万絶海收淄青,以揺江淮。则天下无复事矣。】
      当时想直接取朔方是不太容易。但没有趁早取太原真的是大失策=.=
      - 卷58,天宝十四载十二月
      【禄山将郭(案当为高)秀岩冦振武。子仪遣都知兵马使李光弼、武锋使仆固怀恩等败之。
      解题曰:宋祁曰:杜牧称:(中引《张保皋郑年传》,略)。唐仲友曰:按顔真卿所作《临淮碑》言:天宝十三载为安思顺朔方兵马使。思顺请为婚,辞不获免,托疾罢官。哥舒翰奏归京师。十四年十一月禄山反。明年正月,起为河东节度使。又按新书:汾阳以十四载十一月以节度朔方,临淮以十五载正月节度太原。则杜牧所载“汾阳代安思顺,旬日复诏临淮持节。诏至,临淮入请死,汾阳持手上堂曰'今国乱主迁……'非事实也。临淮居京师,安有欲亡去事。哥舒尚守潼闗,安有主迁事。汾阳临淮之命相去两月,亦非旬日也。按李𫝊言郭子仪荐其能,诏持节河东节度。碑言临淮以朔方马步八千人出土门,则临淮入朔方军,汾阳分之兵,皆当时实有之。李郭不相能亦当如牧之所载。汾阳弃怨举能,执手上堂,及别执手涕泣,相勉以忠义皆事实。不如是无以为李郭也。其曰欲亡去相免妻子者,饰词也。】
      就,跟我之前分析的差不多。但是我当时没有发现“今国乱主迁”也是个破绽。而且看看人家多会写。不如是无以为李郭也。啧啧~
      - 卷59 至德元载八月,李光弼杀崔众事。【孙辅(案当为甫,这段应该是《唐史论断》里的)曰:将帅专阃外之寄,固当行法尚威,以制服将士。若天子所遣之使,则非可以将士例待也。当是时,灵武初基,将帅尽忠以奉王室,尚虑不能起盛大之势。安得为强横之态以轻朝廷也。衆骄慢,信有罪矣。曷不论奏,乞行国法。而遽以军法从事。朝廷方擢其人,乃坚拒王命。何强横之甚也。光弼功髙诸将,晩以谗间,大节㣲亏,由不能去强横之态也。】
      hmmmm这个槽的还挺灵魂的。但要说他为啥不上奏朝廷呢,因为他是李光弼,他一辈子就只留下了一篇遗表啊=.=
      卷59 宝应元年建巳月
      【甲戌,以子奉节郡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罢副元帅。<以新纪修>。
      解题曰:帝即位六日,而子仪罢副元帅。由程元振之譛也。通鉴不书。阙也。】
      为啥我不吃代宗/郭子仪因为代宗刚即位那会儿是郭子仪一生中最忧惧的一段。去看看他的上肃宗诏敕表。孩子给吓成啥样了都。
      甚至郭暧和升平公主后来都分居了=.=


      IP属地:美国3楼2020-11-07 10:25
      回复
        - 卷60 广德元年正月
        【解题曰:按新史藩镇传:承嗣降于仆固瑒,厚以金帛反间瑒将士。瑒虑下生变,即约降。承嗣诈疾不出,瑒欲驰入取之。承嗣列千刀为备,瑒不得志。馀见通鉴。
        河洛春秋:承嗣欲于城中宴㑹,瑒谓诸将曰:承嗣假为屈伏,其实未降。若不潜图之,必虑他时为冦。瑒闻为将必先伐谋。若欲相会,其时也。乃与诸道节度俱入其城,令诸军进入。承嗣令每门排陌刀手一千人为备,其器械悉不得入。瑒计不行。承嗣义不服从,而赂遗甚厚。瑒亦留马四百匹以酬之。】
        仆固瑒的部将里可能就有浑瑊和李怀光。
        - 卷60 广德二年五月
        【郭子仪请罢诸节度,自河中始。六月庚辰,罢其节度使。<以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胡寅曰:子仪忠谋为国,反见黜削。不明之君,胡可与言哉。是时河南诸镇兵罢之易尔。若河北不受命,子仪必有以处之。代宗一切不问,而独罢河中,此乃鱼朝恩计也。朝恩屯兵守渭桥、鄠县,若朝廷从子仪所请,则渭桥鄠县之兵必还禁旅,不得外屯矣。故为是,谓可以抑子仪。不知于子仪无损,而国计则大谬矣。】
        后面这段“此乃鱼朝恩计也”的推断其实没啥逻辑。但是“不明之君,胡可与言哉”这句骂得真好。“河南诸镇兵罢之易尔”就有点耐人寻味……这时候李光弼还没死呢。。
        不过真要罢诸节度,有郭子仪在前,李光弼肯定是没话说。不过……郭子仪这个上奏……貌似是孤证。
        - 卷60 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薨。
        【温庭筠《乾𦠆子》:光弼问穆宁进退之计。宁曰:“以某短见,有四。第一范蠡五湖留侯赤松也;第二曹公挟汉室令诸侯是也;第三田横海岛壮夫也;第四属镂置堇(指下毒)也。公叹曰:“策之末者,是仆上策。”由是旬时理军中及条疏身后事。一旦帐中饮酖而薨。】
        没话说。温太太太会了=.=
        - 卷60 广德二年闰十月:【闰十月辛卯,朔方副将李懐光克灵州。】
        之所以说“克灵州”是因为灵州之前被仆固怀恩占了。这时候仆固怀恩已死,唐军收复灵武。不过好像别处没有说是李怀光收复的。
        - 卷60 大历三年
        【解题曰:按凌凖《邠志》:初。吐蕃既退,诸侯入觐。是时马公镇西川(西川显误)四镇兼邠宁,李公(李抱玉)军泽潞,以防秋军盩厔。元载使人讽诸将责己,曰:今中外未宁,公执国柄有年矣。安危大计一无所闻,如之何?载莞然曰:安危系于大臣,非独宰相也。先王作兵,置之四境,所以御戎狄也。今内地无虞,朔方军在河中,泽潞军在盩厔,王畿之内,岂假是耶?必令损益,须自此始。郭李曰:宰相但图之。载曰:今若徙四镇于泾,朔方于邠,泽潞于岐,则三边有偹。三贤之意何如?三公曰:惟所指挥。三月,诏马公领泾原。寻以郑頴资之(???还有这种事?)。李公兼领山南,犹以泽潞资之。郭公兼领邠宁,以河中资之。朔方军自此大徙于邠。郭公虽统数道,军之精甲悉聚邠府。其子弟分居蒲、灵。通鉴考异:三年立此议,四年子仪迁邠。】
        元载好影帝啊。。
        - 卷60 大历十四年:【解题曰:按通鉴考异曰:崔佑甫与炎皆自门下迁中书。是时中书在上也。宪宗以后,门下在上,中书在下。不知何时升改。】
        这个还挺interesting


        IP属地:美国4楼2020-11-07 10:26
        回复
          - 卷60 建中三年。这条可以佐证建中实录和德宗实录的关系。
          【沈既济建中实録:五月癸未,衆军大破田悦于临洺。初,悦攻临洺甚急,诏发禁兵及太原之师救之不解守。将张伾大破之。德宗实録、续唐厯皆本于此。】
          这条是本书作者的案语。说明建中实录和德宗实录是不同的书,而且明朝的时候还都在。
          - 卷61 兴元元年二月
          【李懐光夺郛坊京畿金商节度使李建徽、神䇿兵马使阳惠元兵,惠元死之。甲子,以怀光为太尉<以新旧纪修>。加李晟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卯,帝幸梁州。李懐光以兵来追,不及<以新旧纪传修>。
          解题曰:凌凖《邠志》:二十六日,懐光又使持书促韩游瓌。浑公获而奏之。且使其卒物色我军。游瓌不知不得以闻。又怒瑊之虞己也,嫚骂于途。上疑其变,即日幸梁州。馀见通鉴。】
          就…李怀光真的骂过浑瑊……
          - 卷63 元和元年伐刘辟事。
          【解题曰:按林恩《补国史》:刘辟举兵扼鹿头闗下,东蜀帅李康弃城走。上临轩赫怒,勅宰相选将讨伐。杜丞相(杜黄裳)曰:保义节度刘㴩<即刘澭>、长武城节度髙崇文,皆刚毅忠勇冠武臣。上曰:卿谓二人谁为上?曰:澭自涿州拔城归阙,将士扶老携幼,万人就路饮食。舒惨与衆共之。法令严整。付以专征,必著勲绩。上曰:澭固良将。性本倔强。且与济不恊,危急归命。河朔气习宛然尽在。若征代有功,须且令镇西川。全蜀地重,控制戎夷,硕德名臣,方当委任。澭向者幽絷幕客,数杀县吏,若使镇西川,是自掇心腹之疾。崇文久将亲军,立功塞上,寛和得衆,其他谋畧不下澭。且务俭任真,必竭诚节。乃命为西川行营节度使。馀见通鉴。】
          从这一段里可以看到幽州镇的风格:舒惨与衆共之。所以后来张弘靖搞不定。
          - 卷63 元和二年,李绛论郑絪事。
          【解题曰:按新史郑絪传:始卢从史隂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请留军山东。李吉甫密谮‘絪漏言于从史’。帝怒。诏学士李绛语其故,且曰:若何而处?绛曰:诚如是,罪当族。然谁以闻陛下者?曰:吉甫为我言。绛曰:絪任宰相,识名节,不当如犬彘枭獍与奸臣外通。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帝良久曰:几误我。吴缜《纠缪》但见吉甫以三年九月罢相,絪以四年二月罢相,三月王士贞卒,其子承宗自称留后,朝廷始讨承宗。纪传年表皆不合,遂疑绛之门生故吏撰集绛事者,务多书其事以为美谈。史臣展转失实。今考李绛《论事集》曰:绛奏:从史比来事彰露颇多,意不自安,务欲生事,所以曲陈利害,频献计谋,兾许用兵,以求姑息。今请亲领士马,欲往邢洺以就粮。賫去就之际情状可知。又贬卢从史制辞云:况顷年上请就食山东,及遣旋师,不时恭命,致动其衆,觊生其心。然则当李郑未罢之前,士真未死之日,从史实尝就食邢洺,朝廷亦尝使之旋师,而托辞拒命。宪宗亦尝以此而疑郑絪漏言。特新史不当云与承宗连和耳。今因绛为学士载之。】
          唉……就,李绛哪有什么门生故吏啊。通共就一个外甥,还不是亲的,为了这一本书,被多少那谁的粉追杀至今。。唐人人均国史盲,有错总归难免,但不能一看见有参差的地方就一口挟私怀见的大锅扣过去吧。
          不多说了。
          - 玛雅平淮西这段我真的密恐了。我一个裴度粉都密恐了。imagine it... 改天再说。。(不过目测没啥大瓜毕竟就一本《平蔡录》唐书通鉴已经快给薅秃了=.=)


          IP属地:美国5楼2020-11-07 1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