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讲座,一个比较小的讲堂,两位青年演员示范的时候,声音都非常美妙,令人陶醉。其实我看过这两位老师的演出,觉得很好,但是这样近距离听纯嗓子,绝对震撼。
当老师第一次示范念白的时候,吓了我一跳,楼道的声控灯不断亮起,楼下的保安都上来了,我四处踅摸老师有没有戴麦,结果是没有,那真是黄钟大吕,虽然是青衣的小嗓。这就是童子功啊。
据说有些演出演员也没用麦,但是最大的感受就是听不太真切,听到的声音也经过了建筑材料的吸收、反馈等,并且被乐队的声音覆盖着,实际上和原声有差别。如果再用麦,就更变异了,有时甚至觉得吵。
后来老师分享了录音,听着就没那么震撼了。就好比我们用微信语音发出的录音,和我们原本的嗓音完全差别不小。
我喜爱的旦角演员不多,很多时候觉得小嗓听着很腻。现在想来,或许人声经过音响设备的转换,就像人脸化了妆甚至整了容,看多了闹心,而且让本来千差万别的容貌趋于同化。但是这个困境好像也无解,庆幸有这样的机会接近真相。
当老师第一次示范念白的时候,吓了我一跳,楼道的声控灯不断亮起,楼下的保安都上来了,我四处踅摸老师有没有戴麦,结果是没有,那真是黄钟大吕,虽然是青衣的小嗓。这就是童子功啊。
据说有些演出演员也没用麦,但是最大的感受就是听不太真切,听到的声音也经过了建筑材料的吸收、反馈等,并且被乐队的声音覆盖着,实际上和原声有差别。如果再用麦,就更变异了,有时甚至觉得吵。
后来老师分享了录音,听着就没那么震撼了。就好比我们用微信语音发出的录音,和我们原本的嗓音完全差别不小。
我喜爱的旦角演员不多,很多时候觉得小嗓听着很腻。现在想来,或许人声经过音响设备的转换,就像人脸化了妆甚至整了容,看多了闹心,而且让本来千差万别的容貌趋于同化。但是这个困境好像也无解,庆幸有这样的机会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