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的突然离世,令无数网友、球迷心伤感慨,也让“心脏骤停”再一次被关注。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活动突然中止,导致患者无反应、没有正常呼吸也没有循环体征的事件,若不迅速采取正确方法,就会发展为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不分年龄
心脏骤停的发生不分年龄,主要发生于有(可能未诊断)结构性心脏病的人群中。
?多数心脏骤停可归因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30-40岁以下的病例中,这一病因的比例明显更低。
?部分心脏骤停由其他类型的结构性心脏病所致,如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在30岁以下病例中,此类病因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
?少数心脏骤停由心律失常引发,发生于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如预激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重视心脏骤停的预警症状
多数会因脑血流量不足而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意识丧失,通常出现的前驱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包括胸部不适、心悸、呼吸急促和乏力。
但是,心脏骤停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在更多患者中,身体其实早已发出了“警告”,调查发现:
?约一半患者在心脏骤停发生前4周内有预警症状
?近八成患者在心脏骤停前至少1小时出现过症状
?少部分患者在心脏骤停前24小时以上时出现过症状
预警症状通常出现以下表现:
?胸痛、呼吸困难是较常见的症状
?在女性中呼吸困难比胸痛更常出现
若出现心脏病相关症状,尤其是新发或不稳定的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医寻求可能挽救生命的评估和治疗。
心脏骤停预后与结局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心脏骤停患者的结局仍然较差,不同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生存率差别巨大。
?大部分心脏骤停都发生在院外,尽管急救人员做出了努力,仅近1/3患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以及在所有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极少部分患者最终出院,其中许多患者存在神经功能损伤。
?培训心脏骤停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甚至心脏除颤,能够使患者更快得到救助,使得生存率提高。
如果患者出现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安全的
第二步:拍打呼喊患者看其有无反应
第三步:若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来最近的AED
第四步:观看胸廓有无起伏,也就是患者有无呼吸5-10秒钟
第五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胸骨中下段)
深度:5-6cm(约身份证的宽度)
频率:100-120次/分钟
一直反复进行直到AED或者急救人员的到来。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活动突然中止,导致患者无反应、没有正常呼吸也没有循环体征的事件,若不迅速采取正确方法,就会发展为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不分年龄
心脏骤停的发生不分年龄,主要发生于有(可能未诊断)结构性心脏病的人群中。
?多数心脏骤停可归因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30-40岁以下的病例中,这一病因的比例明显更低。
?部分心脏骤停由其他类型的结构性心脏病所致,如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在30岁以下病例中,此类病因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
?少数心脏骤停由心律失常引发,发生于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如预激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重视心脏骤停的预警症状
多数会因脑血流量不足而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意识丧失,通常出现的前驱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包括胸部不适、心悸、呼吸急促和乏力。
但是,心脏骤停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在更多患者中,身体其实早已发出了“警告”,调查发现:
?约一半患者在心脏骤停发生前4周内有预警症状
?近八成患者在心脏骤停前至少1小时出现过症状
?少部分患者在心脏骤停前24小时以上时出现过症状
预警症状通常出现以下表现:
?胸痛、呼吸困难是较常见的症状
?在女性中呼吸困难比胸痛更常出现
若出现心脏病相关症状,尤其是新发或不稳定的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医寻求可能挽救生命的评估和治疗。
心脏骤停预后与结局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心脏骤停患者的结局仍然较差,不同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生存率差别巨大。
?大部分心脏骤停都发生在院外,尽管急救人员做出了努力,仅近1/3患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以及在所有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极少部分患者最终出院,其中许多患者存在神经功能损伤。
?培训心脏骤停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甚至心脏除颤,能够使患者更快得到救助,使得生存率提高。
如果患者出现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安全的
第二步:拍打呼喊患者看其有无反应
第三步:若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来最近的AED
第四步:观看胸廓有无起伏,也就是患者有无呼吸5-10秒钟
第五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胸骨中下段)
深度:5-6cm(约身份证的宽度)
频率:100-120次/分钟
一直反复进行直到AED或者急救人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