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吧 关注:115,191贴子:5,008,916
  • 5回复贴,共1

道教与素食道教是一个提倡素食的宗教。全真派规定素食,正一派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教与素食
道教是一个提倡素食的宗教。全真派规定素食,正一派则在斋期或法会期间素食。
道经云:“斋食(即素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王常月祖师亦云:“心不持斋,神性若不能改,则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则元神不归,元神不归,真性必不能见矣。”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认为世间之物皆由天地精气所化,如同人类一样,它们一样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正是因为人类的贪婪,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残杀了它们的躯体,从而造下了无边的孽障,坏了慈悲之心,素食者则是对戒杀的具体表现。如“勿食蛇兽等肉,食则令人折算寿,神气不安,慎勿杀生”。“仙道记十败,七为勿食一切肉。”明代养生学家高濂指出:“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活烹生割,心惨不忍,可以延年;为杀勿食,家杀勿食,可以延年;闻杀勿食,见杀勿食,可以延年。”
许多道教大师通过修持证明,经常食素的人对身体是百益而无一害的。道教注重养生,认为人的寿命长短,由自己决定,通过食素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学道是一种教化,它是通过神灵的德行、经典的寓意来将众生教而化之,光教而不化是没有用,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信仰是对某种宗教的信任,吃素是信仰上的一种行径,吃素培养了慈悲 心,泯灭了杀戮,直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方是学道之根本也。道经说:千善万善,不戒杀生不为真善。我们通过食素给自己带来了健康的体魄,同时又培养了功德无量的慈悲之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01 09:06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01 11:29
    回复
      2025-10-06 16:28: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
      《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
      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06 09:26
      回复
        “三清”是指哪三位祖师
        “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和太清。也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清,为道教的至高尊神,“道”的化身。
        在三清大殿内,元始天尊位居中央,手执玄珠,左手虚拈或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清浊未判、阴阳未分、混沌之时的“无极”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一大世纪。玉清元始天尊的圣诞日为“冬至”日。
        灵宝天尊位居左位,手执太极图或玉如意,象征混沌始辨、清浊剖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二大世纪。上清灵宝天尊的圣诞日为“夏至”日。
        道德天尊位居右位,手执太极神扇,俯视世间万事万物,象征万物化生的“太初”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三大世纪,太清道德天尊的圣诞日为农历的“二月十五日”。
        三清道祖圣诞日,为道教最为重要的节日,是日全国各地各大道观中均举行隆重法会。
        我们道教徒对“道”,对“三清道祖”的根本信仰,不可因时、因事而变,要虔恭、要精诚,要抱守“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的信念,秉持道祖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旨,勤行洒扫,广积善缘,以期证圣成真位阶仙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12 13:35
        回复
          道教供奉的“妈祖”是谁?
          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福建湄洲人,道教尊称为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为海上保护神。
          据传,林默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由于出生后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哭过,故取名为默娘。她自幼聪颖灵悟,八岁读书,过目不忘,喜烧香礼神。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十六岁又观井得符,成人后能上观天文星象,懂医治病,常为穷人济困疗疾,深得百姓拥戴。
          林默娘成仙后,常率随从千里眼、顺风耳,乘云于岛屿之间。如过往船舶遇难,只要诚心口诵妈祖圣号,她就会应声显化,解救于千里之外。明圣祖朱棣以诗盛赞说:“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即是对妈祖圣力护佑的写照。
          妈祖庙,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从祖国东北的丹东及至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庙宇众多,香火极盛。这其中大陆以湄洲“祖庙”闻名,台湾则“庙不过数里既有之”,可见妈祖灵迹之盛。后随着国际的交往与文化交流,妈祖信仰已波及世界各地。
          妈祖以热爱人民、热爱劳动、见义施仁、扶危济困、安境保民的高尚情操并以此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信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妈祖文化已上升为人类传承文明、发展进步的世界性课题,妈祖也因此在更多的时候被作为联结世界各地华人的情感纽带,成为一位“世界和平女神”。
          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仰者齐聚祖庙,而台湾则用轿抬供着妈祖巡游宝岛,所到之处,焚香拜祷,香火之旺,冠于寰宇,被誉为“东方麦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1-11 1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