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已进行了四轮,包括首轮4+7集采,涉及11个试点城市(后又扩围至25个地区)和25个药品品种;
第二轮集采全国参与,共32个品种;
第三轮也是全国参与,涉及55个药品品种。加上此次第四批,一共有156个药品品种进入到集采范围了。
无疑,第四批集采又将是一波药品降价潮。
回顾第三批降价幅度,依然惊心动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今年于8月25日公布,据新华社的报道,第三批集采共包括55个品种,药品品规191个,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在95%以上。从11月份开始,集采结果相继落地,全国医疗机构开始执行。
中选药品「大跳水」的价格不仅对企业有影响,对医生和患者也有影响。
八点健闻此前报道,许多临床医生工作繁忙,平时没有了解国家药品采购政策具体步骤的习惯。医院系统上能开什么药品,以及具体价格的变化,他们只比拿药的患者早知道一点点。在处方时,需要跟患者解释。
而对患者来讲,当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药品猛然被替换,其依从性并不高。临床医生们只能反复解释,或者推荐去别的医院买买看。
另外,部分地区的医院会根据集采中选药品和未中选产品的用量进行动态调整,有时候一些中选药品突然就在系统中开不出来了,让医生们很被容,不知如何对患者解释。
此外,集采也影响着医生和医药代表的关系。
有医生很有心得的说,想预测药品会不会进集采,看看厂家的医药代表有没有删除自己的微信就好了。因为进入集采的药品,其进院方式大为简化,不再需要也没有多余的利润去养医药代表。医药圈传言,只要药品进入国家集采,这个药品的医药代表团队就会被裁撤,或调岗或离开。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四批国家药品采购,仍然要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