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前,农民梦寐以求想转为城镇户口,拥有城镇户口不仅意味着有机会享受城镇户口上附着的各种福利利益,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只有农民才会承受的各种繁重的税负,主要是:征粮(后来改叫农业税),购粮(每家每户摊派名额数量,强迫农民亏钱卖粮,实际结果是农民被迫卖给粮站的粮食都没有得到钱,以各种名义克扣了),乡统筹和村提留(俗称上缴,实际上相当于人头税),就是用于养公家人的,老师工资也全在里面。
其中,征粮(后来改叫农业税)是固定的法定税收,购粮和上缴是农民们根本不知道明目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的征收,农业税钱不算最重,也就是全年收入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征粮是农民自己把政府下派的粮食数量运送到粮站,粮站负责验收粮食的人常常刁难农民,索取好处,后来改为了农业税,统一收钱。
上缴是最重的,超过全年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由县政府摊派到乡,乡再摊派到村到组到每家每户。那时候在村里当个村民小组组长都让人眼红,因为可以少缴很多征粮上缴摊派。至今我也不知道上缴是以什么理由征收的,普遍认为这部分钱是用来养县乡两级政府的。
还有各种不定时不定量的摊派。那时候农村搞普九,政府就以农民教育农民办为理由,向农民摊派建中小学新校舍的钱,还有地方修路,修水库修灌溉渠道等,也向农民摊派。这其中水很深。
那时粮价被压制地极低,那时候如果纯在农村里种地,一年到头别说赚钱,种地的那点收入很多年岁连满足政府的各种征缴摊派都满足不了。所以那时候都不得不出去打工,很多人是被沉重的税负逼出去的。
那时候农民都想有个城镇户口,因为有了城镇户口,就可以免除农民才背负的这些负担了。那时候农转非,是要交一大笔钱的,而且要有关系才有机会办的下来,但即使这样,有点钱的农民还都争着抢着要把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2003年以后,新一届政府成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欧美对中国开放市场,中国经济迎来了爆发,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政府也有了更多的收入,农业税收在政府总收入中的比例大副降低,新一届政府推行以人为本的国策,逐步废除了农业税和各种繁重的摊派。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3个还对农业征收税费的国家的历史结束。
其中,征粮(后来改叫农业税)是固定的法定税收,购粮和上缴是农民们根本不知道明目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的征收,农业税钱不算最重,也就是全年收入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征粮是农民自己把政府下派的粮食数量运送到粮站,粮站负责验收粮食的人常常刁难农民,索取好处,后来改为了农业税,统一收钱。
上缴是最重的,超过全年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由县政府摊派到乡,乡再摊派到村到组到每家每户。那时候在村里当个村民小组组长都让人眼红,因为可以少缴很多征粮上缴摊派。至今我也不知道上缴是以什么理由征收的,普遍认为这部分钱是用来养县乡两级政府的。
还有各种不定时不定量的摊派。那时候农村搞普九,政府就以农民教育农民办为理由,向农民摊派建中小学新校舍的钱,还有地方修路,修水库修灌溉渠道等,也向农民摊派。这其中水很深。
那时粮价被压制地极低,那时候如果纯在农村里种地,一年到头别说赚钱,种地的那点收入很多年岁连满足政府的各种征缴摊派都满足不了。所以那时候都不得不出去打工,很多人是被沉重的税负逼出去的。
那时候农民都想有个城镇户口,因为有了城镇户口,就可以免除农民才背负的这些负担了。那时候农转非,是要交一大笔钱的,而且要有关系才有机会办的下来,但即使这样,有点钱的农民还都争着抢着要把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2003年以后,新一届政府成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欧美对中国开放市场,中国经济迎来了爆发,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政府也有了更多的收入,农业税收在政府总收入中的比例大副降低,新一届政府推行以人为本的国策,逐步废除了农业税和各种繁重的摊派。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3个还对农业征收税费的国家的历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