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001的养猪日记
(一)养猪人,集合!
声明:本文不代表任何官方态度,仅叙述个人经历及个人看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在正邦工作193天,这些日子里,我在江西猪场养了两个多月猪,也参与进了集团中秋晚会,最后留职集团总部。

回想起7月初时,来不及和亲朋好友告别,我一个人从昆明辗转到江西吉安,还记得我刚到吉安时,一直联系不上我要对接的领导,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一个人在异乡的街头懵逼,后来才知道我要对接的领导从早到晚都在给像我一样新入职的大学生做入职培训,培训期间他的电话都是静音的,后来也了解到那是一位很敬业很负责的领导。

与另一位领导碰头后我到了酒店,惭愧的是我从昆明离开时只带了一千块钱,除去一路的差旅我居然只剩下两百来块,连酒店押金都付不上!好在那位领导为我垫付了押金才得以顺利入住。
培训结束后我便拖着行李箱背着包与在吉安分配的两位同学一起去到了猪场。
去猪场的路是一位长期合作的出租车师傅刘师傅开车带我们的,一路上他和我们有说有笑,分享了很多猪场的趣事和八卦,后来他就成了我们的专职保姆——帮我们在场外买物资、取快递等等。
而这段路也让车上的三个异乡小伙子之间拉近了距离。
和我一路同行的两个小伙伴都来自贵州,一个是19届毕业考公考事业单位落选后应聘了正邦,我们叫他强子,另一位则是刚毕业的同学,叫阿恒。
当时因为检疫结果还没出来,晚饭我们是在三级点外的空地上吃的,三级点叔叔阿姨们的口语以及周边的环境和他们住房的布局让我感到很亲切——这一切都太像我小时候在广东长大的模样了!
也是在那时候我们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养猪生活感到既期待又惶恐。

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但再怎么说也是养猪。
开始养猪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分厂产房学习,阿恒则在配怀,强子在二分厂。
我的带教师傅老谢是个“老顽固”,这可不是骂他哦,因为老谢做事一丝不苟,不像一些老油条饲养员和新来的大学生一样投机倒把,甚至有人觉得他死板:冲栏的时候一个流程不能少,配兑母猪保健药比兑奶粉还细心,干活忙起来了看着大学生手忙脚乱时急得自己一把抢过工具自己干。
但老谢私下里是个很有趣的人,我很喜欢和他在空闲时间里抽烟吹牛,天文地理政治爱情我们都能谈得来。
那时候我和阿恒以及两个大学生技术员、一个配怀饲养员师傅5个人住在分厂里的发电机房里,每逢停电时那台堪比擎天柱车头大小的发电机就要轰隆隆工作起来,7月份的炎热加上发电机运作散发的热量和巨大的噪音导致我们无法待在发电机房里,但我总能带着耳机吹着风扇强迫自己入睡,现在想想可能是小时候随家人从广东坐绿皮火车回老家时在座椅底下铺张报纸,听着铁轮碰撞车轨入睡养成的习惯吧。
我们的舍友“张叔”,也就是那个饲养员大叔是个奇人,猪场里遍地的西瓜、香瓜、茄子玉米番茄等果蔬都是他带头种起来的,品相不一定好但是口味却不差,毕竟是咱们正邦精心饲养的猪拉的粑粑作为肥料滋养出来的,食堂伙食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加餐,一顿水煮玉米让我们几个大男人抢着吃。
说他是奇人,还有一点就是他养猪经验很丰富,曾经家里就养过几十头猪,厂里配怀的母猪基本上他看两眼就能判断是什么症状该怎么处理,单说经验已经远超我们的配怀组长。听他说曾经有猪场返聘他做技术员,但因为老婆孩子都在我们场里,所以还是来了我们场做饲养员。

【图为猪场机电房外的清晨风光】
养猪生活开始不到两周,我们分场又陆续来了几个大学生,这下年轻人一多就热闹起来了,小伙子们多了吹牛打屁的朋友,老员工们也多了个聊天解闷的对象。
但好景不长,阿恒因为家里的反对离开了猪场,强子适应不了猪场选择改行,新来的大学生中有个985的北方同学因为不习惯江西了辣挨了几天饿,然后也跳槽去了北方。
另一个叫小方的同学原本只计划在正邦待到过年发笔快财然后创业,他说他觉得年轻人就应该过穿西装打领带的日子,加上某些其他原因也早早结束了养猪事业,据说现在去了新疆,也不知道他现在有几条领带了。
不过跟着985同学来的还有两位女生,她们的到来给我们一分厂增添了很多活力。
就此,我们一分厂的年轻养猪人团队基本就定下来了:
产房:我,差一点成为管培生的旭哥儿、两个女孩子(雅晴和潇潇)
配怀:东北读书的南昌帅哥——小钱,以及后面从三分厂调过来重点培养的帅科。
另外还有那两个大学生技术员小蒋和超群,以及后来的配怀组长小傅总。

【图为场内夜间培训场面】
未完待续......
(一)养猪人,集合!
声明:本文不代表任何官方态度,仅叙述个人经历及个人看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在正邦工作193天,这些日子里,我在江西猪场养了两个多月猪,也参与进了集团中秋晚会,最后留职集团总部。

回想起7月初时,来不及和亲朋好友告别,我一个人从昆明辗转到江西吉安,还记得我刚到吉安时,一直联系不上我要对接的领导,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一个人在异乡的街头懵逼,后来才知道我要对接的领导从早到晚都在给像我一样新入职的大学生做入职培训,培训期间他的电话都是静音的,后来也了解到那是一位很敬业很负责的领导。

与另一位领导碰头后我到了酒店,惭愧的是我从昆明离开时只带了一千块钱,除去一路的差旅我居然只剩下两百来块,连酒店押金都付不上!好在那位领导为我垫付了押金才得以顺利入住。
培训结束后我便拖着行李箱背着包与在吉安分配的两位同学一起去到了猪场。
去猪场的路是一位长期合作的出租车师傅刘师傅开车带我们的,一路上他和我们有说有笑,分享了很多猪场的趣事和八卦,后来他就成了我们的专职保姆——帮我们在场外买物资、取快递等等。
而这段路也让车上的三个异乡小伙子之间拉近了距离。
和我一路同行的两个小伙伴都来自贵州,一个是19届毕业考公考事业单位落选后应聘了正邦,我们叫他强子,另一位则是刚毕业的同学,叫阿恒。
当时因为检疫结果还没出来,晚饭我们是在三级点外的空地上吃的,三级点叔叔阿姨们的口语以及周边的环境和他们住房的布局让我感到很亲切——这一切都太像我小时候在广东长大的模样了!
也是在那时候我们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养猪生活感到既期待又惶恐。

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但再怎么说也是养猪。
开始养猪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分厂产房学习,阿恒则在配怀,强子在二分厂。
我的带教师傅老谢是个“老顽固”,这可不是骂他哦,因为老谢做事一丝不苟,不像一些老油条饲养员和新来的大学生一样投机倒把,甚至有人觉得他死板:冲栏的时候一个流程不能少,配兑母猪保健药比兑奶粉还细心,干活忙起来了看着大学生手忙脚乱时急得自己一把抢过工具自己干。
但老谢私下里是个很有趣的人,我很喜欢和他在空闲时间里抽烟吹牛,天文地理政治爱情我们都能谈得来。
那时候我和阿恒以及两个大学生技术员、一个配怀饲养员师傅5个人住在分厂里的发电机房里,每逢停电时那台堪比擎天柱车头大小的发电机就要轰隆隆工作起来,7月份的炎热加上发电机运作散发的热量和巨大的噪音导致我们无法待在发电机房里,但我总能带着耳机吹着风扇强迫自己入睡,现在想想可能是小时候随家人从广东坐绿皮火车回老家时在座椅底下铺张报纸,听着铁轮碰撞车轨入睡养成的习惯吧。
我们的舍友“张叔”,也就是那个饲养员大叔是个奇人,猪场里遍地的西瓜、香瓜、茄子玉米番茄等果蔬都是他带头种起来的,品相不一定好但是口味却不差,毕竟是咱们正邦精心饲养的猪拉的粑粑作为肥料滋养出来的,食堂伙食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加餐,一顿水煮玉米让我们几个大男人抢着吃。
说他是奇人,还有一点就是他养猪经验很丰富,曾经家里就养过几十头猪,厂里配怀的母猪基本上他看两眼就能判断是什么症状该怎么处理,单说经验已经远超我们的配怀组长。听他说曾经有猪场返聘他做技术员,但因为老婆孩子都在我们场里,所以还是来了我们场做饲养员。

【图为猪场机电房外的清晨风光】
养猪生活开始不到两周,我们分场又陆续来了几个大学生,这下年轻人一多就热闹起来了,小伙子们多了吹牛打屁的朋友,老员工们也多了个聊天解闷的对象。
但好景不长,阿恒因为家里的反对离开了猪场,强子适应不了猪场选择改行,新来的大学生中有个985的北方同学因为不习惯江西了辣挨了几天饿,然后也跳槽去了北方。
另一个叫小方的同学原本只计划在正邦待到过年发笔快财然后创业,他说他觉得年轻人就应该过穿西装打领带的日子,加上某些其他原因也早早结束了养猪事业,据说现在去了新疆,也不知道他现在有几条领带了。
不过跟着985同学来的还有两位女生,她们的到来给我们一分厂增添了很多活力。
就此,我们一分厂的年轻养猪人团队基本就定下来了:
产房:我,差一点成为管培生的旭哥儿、两个女孩子(雅晴和潇潇)
配怀:东北读书的南昌帅哥——小钱,以及后面从三分厂调过来重点培养的帅科。
另外还有那两个大学生技术员小蒋和超群,以及后来的配怀组长小傅总。

【图为场内夜间培训场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