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119贴子:10,062,903

回复:闲话贾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了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第29回
贾母清虚观打醮听戏,第1本讲刘邦斩白蛇,第2本讲郭子仪满床笏。
贾母说,郭子仪的满床笏竟然是第2本?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贾府年长主人的心态。
1、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文化水平不高,有点流氓无赖作风;
不过刘邦实在是个天才,悟性极好。
2、郭子仪是正儿八经的“武状元”,为唐朝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子仪打败安禄山,迎接唐明皇还都)。
值得注意的是,郭子仪的儿子娶了唐代宗的女儿;
3、南柯梦:到头来功名富贵,乃至人生如同大梦一场,即便梦醒依然留恋梦中的情感。
梦是假的,可是情感是真的,现实与梦幻因为情感而交织在一起。
贾母听到这3部戏的反应耐人寻味啊。


IP属地:安徽48楼2021-03-23 22:04
收起回复
    关于见与不见,情与无情,讲个弘一法师的故事给大家听。
    弘一法师刚开始出家时候,年轻的太太放不下,
    跑到庙里要求见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坚决闭门不见。
    此时的弘一法师对太太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
    最后年轻的太太执意要求见弘一法师一面,只见一面。
    弘一法师答应与太太在湖上相见,两条船隔水相望。
    此时的弘一法师对太太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
    如果见面就是有情,不见就是无情,
    那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简单啊。


    IP属地:安徽56楼2021-03-24 12:55
    收起回复
      2025-08-01 23:13: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仓央嘉措的“十诫诗”讲的是婚恋的痛苦与甜蜜,
      全部以“最好不”为开头,为何?因为诗人太了解“冤家的聚会”。
      诗人追求的是:“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冤孽偿清好散场”)。
      或许有人问,有甜蜜必然有痛苦,这不是对等的吗?
      不然!相比甜蜜,人们对痛苦更加敏感(人心都是偏的)。
      甜蜜总是太容易流逝,而痛苦又太过煎熬。
      罢!罢!无论甜蜜还是痛苦统统不要!


      IP属地:安徽61楼2021-03-25 14:05
      回复
        到了第四日早晨,贾母等正围着宝玉哭时,只见宝玉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贾母听了这话,如同摘心去肝一般。——第25回
        第25回宝玉、凤姐中邪,
        把贾母、王夫人等人折腾地够呛。
        “摘心去肝一般”,贾母太疼爱宝玉了,为宝玉没少操心。
        从这段原文也能看出贾母对宝黛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明显更在乎宝玉。


        IP属地:安徽63楼2021-03-26 21:46
        收起回复
          第33回贾母有一大段训斥贾政的话,
          对看第22回“五台山”一段原文,
          可知贾母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贾母的确“算是会说的”人。
          (贾母)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第33回
          贾母一个类比推进,让这段教训“偏是有理”(批注:偏是有理)。
          (贾母)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第33回
          从这段原文,可知贾政挨过教训,但是没有被父亲打过。
          (贾母)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第33回
          贾母很了解贾政人到中年的心理,中年人好赌气(中年戒之在斗);
          贾母有分寸、有理智(“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
          贾母洞察力极强(“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知道贾政对自己不满。
          (贾母)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第33回
          贾母“一语双关”,这是在骂谁?也能知道贾母对幼小的贾政是疼爱的。


          IP属地:安徽67楼2021-03-29 13:05
          回复
            (贾政)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之说,贾政无立足之地。”
            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第33回
            “无立足之地”这句话太重了,倒底是什么原因让母子俩说出这样的狠话?
            简单分析其中1个原因:
            贾母间接骂贾政翅膀硬了不认娘(不尊重母亲),让贾政受不了了。
            贾母为什么说“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
            贾政打宝玉的行为相当于当众否定了贾母对宝玉的宠爱、教育。
            让贾母成为贾府的笑柄,贾母颜面何在?


            IP属地:安徽68楼2021-03-29 13:25
            回复
              从这段训斥,能看出贾母有哪些特点?
              1、贾母逻辑性极强,思路清楚;
              2、贾母说话简单条理,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重点;
              3、因为年龄的关系,贾母阅历丰富,非常了解贾府过去的历史。
              稍微提及过去,贾政就心知肚明。
              4、贾母说话的艺术性,“听话听音”嘛。
              5、贾母执行力强,既理智又有丰富的情感(“厉声”、“啐了一口”、“滚下泪来”、“冷笑”)。
              最后贾政全面溃败求饶,贾母赢得了胜利。
              那么贾政的求饶仅仅是贾母“口齿伶俐”吗?不完全如此!
              主要因为贾母待贾政不错,是母亲的慈爱打动了贾政。


              IP属地:安徽69楼2021-03-29 13:51
              收起回复
                (贾母)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第29回
                贾母最疼宝玉,在宝玉的婚事上一定会有多方面考虑。
                贾母不可能过早给宝玉订婚。
                如果宝玉已经订婚,就意味着宝玉在择偶方面没有选择性了。
                谁家的闺女会与一个已经订婚的公子来往呢?
                贾母会将所有出色的女儿们聚集在一处,暗中观察,暗中考量。
                慢慢选择,慢慢考虑最适合宝玉的人选。
                贾母对黛玉是怎样的安排呢?
                起初贾母是非常想把宝黛凑成一对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因为没有“明确说明”,贾母无疑给了自己非常灵活的空间。
                这也就是第29回贾母抱怨自己对“两个小冤家没有一天不操心”、骂自己“孽障”的原因。


                IP属地:安徽72楼2021-04-03 12:44
                收起回复
                  2025-08-01 23:07: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第3回
                  批注:1、妙!2、层层不露,周密之至。
                  我看到这段文字,感觉有点别扭。
                  回忆贾敏的过程会导致黛玉、贾母的痛苦,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回避这个话题?
                  为什么不让时间淡化之后,再来回忆这些,至少能减轻当事人的痛苦啊。
                  当搂着黛玉哭泣,只顾自己悲伤情绪的贾母想过黛玉的感受吗?
                  当凤姐提及贾敏,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第3回
                  贾母这是什么心理?
                  我分析贾母真的疼爱贾敏,但是显然贾母更加疼爱自己。


                  IP属地:安徽73楼2021-04-06 15:00
                  收起回复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第3回
                    批注:贾母爱孙,赐以袭人,此诚为能爱人者,非世俗之爱也。
                    贾母对宝玉的爱才是“无私的真爱”,把自己喜欢的袭人给了宝玉(为宝玉做出自我牺牲)。
                    所以批注评价为“非世俗之爱”,此时贾母爱宝玉超过爱自己。
                    “世俗之爱”是什么样?大部分都是很自私的爱。
                    因为合了自己的喜好所以爱,为了满足自己所以爱等等,
                    这些爱说到底就是“世俗之爱”。


                    IP属地:安徽74楼2021-04-06 15:18
                    收起回复
                      (贾政)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欢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第3回
                      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第3回批注
                      “君子可欺以其方”还出现在贾政与贾雨村见面的时候,这里具体指什么呢?
                      说得是贾雨村“投其所好”,贾政不是喜欢这些(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吗?
                      贾雨村就用贾政喜欢的方式来欺骗贾政。
                      本质上说,贾政不是被贾雨村骗了,而是被自己推崇的东西(比如道德)给骗了(批注“指东说西”)。


                      IP属地:安徽77楼2021-04-07 01:01
                      回复
                        那贾母因昨日张道士提起宝玉说亲的事来,谁知宝玉一日心中不自在,回家来生气,嗔着张道士与他说了亲,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别人也并不知为什么原故。——第29回
                        只顾里头闹,谁知那些老婆子们见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倘或连累了他们,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了他们。那贾母、王夫人见他们忙忙的作一件正经事来告诉,也都不知有了什么大祸,便一齐进园来瞧他兄妹。——第29回
                        那贾母、王夫人进来,见宝玉也无言,林黛玉也无话,问起来又没为什么事。——第29回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第3回
                        1、很多人知道宝玉“口口声声”说不再见张道士;
                        2、贾母、王夫人知道宝玉砸玉,黛玉大哭大吐;总之宝黛吵架惊动了太多人。
                        3、第3回能看出众人、贾母对宝玉的“玉”极其重视。
                        如今黛玉大哭、宝玉砸玉,又问不出原因,贾母、王夫人会怎么想?
                        贾母、王夫人又不是傻子,当时或许想不出缘故,
                        如果结合宝玉“口口声声”不愿见张道士,难道一直都想不清楚吗?


                        IP属地:安徽82楼2021-04-10 23:17
                        收起回复
                          王夫人除了让袭人盯住宝玉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王夫人与袭人的这段对话同样有巨大的信息量,至少能推测出贾珠怎么死的。
                          无论贾母还是王夫人都是在贾府有阅历的人,过去的经历会让她们反思,也会让她们总结出一些道理。
                          读者往往忽略了贾府的过去。
                          不了解贾府的过去,读者怎么可能充分理解贾母,理解王夫人?


                          IP属地:安徽83楼2021-04-11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