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影测评第二弹。
今天跑间歇之前先跑了6km,从600-400又体会了一下,对我来说都还蛮舒服的,如果再细分,我觉得400-500这个区间更舒服些,鞋子的基本信息和常规配速下的表现上一次已经说过了。
下面是今天的重点课,1000*10,rest 2.5min,预期325起,看状态加,最后从数据上看,10个平均下来321。对于这种课表来说,能顺利完成就算成功,如果还能轻松完成,那只能说是配速计划安排不合理了。
总体感受:可靠、但性能略显不足。
首先,穿着飞影还是完成了预期的配速,也达到了最基本的稳定性、包裹性的要求,比如infinity跑这个速度就会出现形变太大不稳定,nimbus18就会变得很重框框砸地,很多鞋子的包裹性也会在这种情况变得糟糕,不跟脚、脚在鞋里晃等情况我都遇到过。所以从基本面上看,用飞影跑这个速度并没有出现致命缺点。
性能上,从数据里分析也可以看出,步频越来越高从第一组的190到最后一组的198,这是肌肉力量下降导致的。那体验上来讲,前几组更偏向于中足靠前脚掌跑法,压缩行程还是要短一些、反馈虽然不够迅速,但是对于这个配速以及触地时间也不算拖沓。巭pro中底一方面提供了不俗的缓震,也能捎带着再来点回弹。然而随着肌力的下降和跑姿的变化,后跟更多的参与进压缩行程了,那这反馈的时间就进一步拉长,而同时随着步频的增加,每一步的触地时间要更短,这时候反馈速度就明显跟不上了,这时候鞋子中底更多提供的是缓冲。
缺点:抓地表现上,在塑胶场地的弯道、快速变向躲避人群都很ok。但路过洒水的路段则必打滑,后面只能小碎步通过这种路段。
优点:这鞋子除了优秀的巭pro中底,我觉得鞋面的包裹性非常好(当然比我其它跑鞋都小一码),一次30km的lsd一次高强度间歇也没有出现磨脚的情况,这点很满意。


今天跑间歇之前先跑了6km,从600-400又体会了一下,对我来说都还蛮舒服的,如果再细分,我觉得400-500这个区间更舒服些,鞋子的基本信息和常规配速下的表现上一次已经说过了。
下面是今天的重点课,1000*10,rest 2.5min,预期325起,看状态加,最后从数据上看,10个平均下来321。对于这种课表来说,能顺利完成就算成功,如果还能轻松完成,那只能说是配速计划安排不合理了。
总体感受:可靠、但性能略显不足。
首先,穿着飞影还是完成了预期的配速,也达到了最基本的稳定性、包裹性的要求,比如infinity跑这个速度就会出现形变太大不稳定,nimbus18就会变得很重框框砸地,很多鞋子的包裹性也会在这种情况变得糟糕,不跟脚、脚在鞋里晃等情况我都遇到过。所以从基本面上看,用飞影跑这个速度并没有出现致命缺点。
性能上,从数据里分析也可以看出,步频越来越高从第一组的190到最后一组的198,这是肌肉力量下降导致的。那体验上来讲,前几组更偏向于中足靠前脚掌跑法,压缩行程还是要短一些、反馈虽然不够迅速,但是对于这个配速以及触地时间也不算拖沓。巭pro中底一方面提供了不俗的缓震,也能捎带着再来点回弹。然而随着肌力的下降和跑姿的变化,后跟更多的参与进压缩行程了,那这反馈的时间就进一步拉长,而同时随着步频的增加,每一步的触地时间要更短,这时候反馈速度就明显跟不上了,这时候鞋子中底更多提供的是缓冲。
缺点:抓地表现上,在塑胶场地的弯道、快速变向躲避人群都很ok。但路过洒水的路段则必打滑,后面只能小碎步通过这种路段。
优点:这鞋子除了优秀的巭pro中底,我觉得鞋面的包裹性非常好(当然比我其它跑鞋都小一码),一次30km的lsd一次高强度间歇也没有出现磨脚的情况,这点很满意。




爱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