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92,622贴子:14,657,526

汉服基本形制款式(词条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些是我昨天为汉服词条写的,现在关了大家帮忙抓抓虫吧,看哪里有问题的。
【基本特征款式】
衣裳制:
     衣裳制是汉服形制中最悠久最基本的形制,由上衣下裳两部分组成。
     大礼服(如玄端)一直都是衣裳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改变,一直是以周制为标准,按照不同的用途等级用不同的配饰花纹。
     女性的襦裙也是衣裳制,襦裙又可根据腰线的位置分为:1.齐胸襦裙(裙子束在胸上,有对襟也有交领的上襦,盛行于唐代)2.高腰襦裙(裙子束在腰上胸下,流行于隋唐五代)3.齐腰襦裙(襦裙的基本款式,各朝各代都有)。根据领子的款式分为:交领襦裙、对襟襦裙(内穿诃子,配上对襟的上襦,流行于五代)。还有一种襦在外穿法的襦裙,流行于宋明,宋朝流行的襦外穿法就是把一般的襦裙上襦放在外,而明朝流行的襦在外穿法,则有更多特点(琵琶袖,有小袖缘,也有没袖缘的,斜交领,领子加白色护领),虽然袄这个词就是襦的意思,但是现在为了区别襦在裙内的穿法,普遍把襦在外的穿法成为称为袄裙。
     男性在穿外衣鹤氅的时候也可在里面穿上衣下裳的服制。
    
深衣制:
     深衣制是衣裳制的发展,上下分裁再在腰部缝合,也有对衣裳制继承的意思在里面。深衣主要分曲裾、直裾和朱子深衣。
     曲裾流行于汉以前,因为内衣制度的不完善,需要用衣襟缠绕的方式来防止走光,有单绕双绕等。东汉内衣制度开始慢慢完善,不绕襟的直裾开始流行,并慢慢取代了曲裾。
     朱子深衣则是指根据朱熹的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直领(没有续衽,所以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裳幅皆梯形。朱子的影响很大,日韩都是在朱子制度的基础上制作的,或严格执行,或加上续衽。明朝则提出了更多解释方案。
通裁制:
     通裁制是在深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不再上下分开剪裁,而是采用上下通裁的方法,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所以称为直裰,也称直身,流行于宋明,属于男装。
     《明宫史》中记载:“直身:制与道袍相同惟有摆在外缀本等补圣上有大红直身袍凡遇大事若过司房或秉笔私自下直房始穿此凡见尊长则不穿其色止有天青黒绿玄青不敢做大红者或亦开摆加衬衣而束本等带者。”
     从上面可以看出直身是加外摆,也有不加摆里面穿衬衣的。加内摆的是道袍(定陵道袍),因为宋明两代士人喜欢穿道服,所以道袍不是只有道士能穿。
     宋明两代的直身在袖子、交领上也存在区别,宋为直袖或叫方袖(腰部到肩部的宽度,和窄袖区别在于直袖是窄袖的两倍宽,袖子呈长方形),而明朝多了琵琶袖,后期又出现了斜交领(左襟比右襟系得高,y的脚会更往上,更保暖)
外衣:
     包括褙子、氅衣和半臂
     褙子:主要为直领,两侧开叉,流行于宋明,一般为女子穿着。褙子的长度一种是到脚面,还有一种则是到膝盖。有窄袖、广袖、方直袖。内可搭配襦裙、诃子等。
     氅衣:男装,一般搭配衣裳制或直身道袍。有两边开衩的也有不开衩的,因为流行于士大夫间,所以袖子都比较宽大,一般为方直袖。《明宫史》中记载:“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氅衣是宋明流行于士大夫间的对道教鹤氅改良的一种外衣形式,鹤氅原是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后来道家在道服上绣上鹤也称作鹤氅,宋明士大夫流行穿道服,把原来没有袖子的道服鹤氅改成了有袖子的氅衣。
     半臂:流行于隋唐的一种外衣形式,男女都可穿,有直领、交领,也有贯头形式的,袖子长度只到上臂,称为半臂。女子:对襟直领半臂一般搭配襦裙,半臂放在裙外穿着。交领、贯头半臂一般束在裙内搭配襦裙穿着。男子:男子的直领半臂是长衣、一般搭配深衣穿着,流行于秦汉。男子的交领、贯头短半臂则一般搭配裤子穿着,天热可直接贴身穿。还有一种有摆的类似于直身道袍的半臂流行于明朝。
    
衣裤制:
     一般是为了方便而把下裳改为裤子的穿法,上襦放在裤子外面,或用腰带系住。
    
圆领袍服:
     这个比较特殊,所以单独讲。
     圆领袍服盛行于隋唐,一般认为是胡服,男女皆可穿,因唐朝将圆领袍服定为公服,并且一直沿用到明朝,圆领也已经基本融入进汉服体系里。各个时期的圆领也略有区别。
    
内衣:
     有上下分开的中衣中裙、中衣中裤,也有上下相连的中单。
     中衣中裤中裙一般是穿衣裳制或衣裤制的时候穿,中单则是穿长衣的时候穿,如深衣、直身。
    
儿童汉服:
     儿童在成童(成童就是少年)前(13-15岁),只能穿衣裳制或衣裤制,不能穿长衣。
     成童后方可穿长衣,古时候成年则需要束发(男女相同)



1楼2010-03-16 18:21回复
    词条情况如何?有人组织改了吗?


    2楼2010-03-18 08:19
    收起回复
      2025-09-02 19:46: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加一点,对襟的外衣都需要用系带,褙子可以用金属纽扣。


      3楼2010-03-18 09:48
      回复
        • 61.178.199.*
        估计还没呢,同袍们辛苦啊


        4楼2010-03-18 09:50
        回复
          我想请教一下朱子深衣下面裳的每一片宽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啊?


          5楼2010-03-18 10:57
          回复
            襦跟袄好像是两种款式的上衣,搅在一起不好吧?
            还有,能否把“半臂:流行于隋唐的一种外衣形式”改一下,毕竟交领短半臂在西汉就明确存在了,也是男女均可穿。


            6楼2010-03-18 11:01
            回复
              对襟襦裙的话,咳咳,我搜集的文物中,唐代的跟五代的对比是4:2


              7楼2010-03-18 11:05
              回复
                回复:7楼
                唐代多数为齐胸襦裙,虽然也有对襟的,但是一般不叫对襟襦裙,我的认知是对襟襦裙主要是在韩熙载夜宴图里。


                8楼2010-03-18 11:33
                回复
                  2025-09-02 19:40: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8楼
                  是中腰对襟,要是算齐胸的话那可就不是4:2了


                  9楼2010-03-18 11:34
                  回复
                    回复:6楼
                    袄跟襦就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不同朝代不同的叫法。


                    10楼2010-03-18 11:34
                    回复
                      回复:9楼
                      能给些图吗?


                      11楼2010-03-18 11:35
                      回复


                        12楼2010-03-18 11:40
                        收起回复

                          这张的腰位比起韩溪夜宴图,才算是更为标准的中腰,上面那张跟韩溪夜宴图的倒是差不多


                          13楼2010-03-18 11:42
                          回复
                            穿对襟襦不穿内衣的,但是腰位比韩溪夜宴图要低,也是中腰。不过既然是齐腰的话敦煌的那张和韩溪夜宴图应该也算得上
                            


                            14楼2010-03-18 11:44
                            回复
                              2025-09-02 19:34: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左边的明显是齐胸,所以不能算;但是右边那位的襦裙腰位依然是跟韩溪夜宴图一样。其实话说我看韩溪夜宴图的时候一开始以为那应该算是高腰的,

                              


                              15楼2010-03-18 1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