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想开这个帖子,但是回吧友的消息的过程中,突然又想开个帖子,写写最近的一些心情,主要是讲一下广药给我这个尚未谋面的人的一些感觉。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是软文,但我觉得没必要喷,写得对也好错也好,都是现在的一些认知和想法。
先说一下,我是一个32岁工作过6年的临床医生,去年6月,也就是31岁辞职参加了考研。考研是因为一些原因而突发奇想的,所以7月开始正式准备到12月考研,时间紧任务重,重新学习近10年没学过的英语和政治。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没有做功课,报了个这两年的大热门(我2014年辽中医,中医学(英语)六年制专业毕业,当时针灸没人考的),我本来是想报个针灸能扩展点能力又是冷门比较容易上,对我这个工作过的人来说考研只是想让自己冷静几年沉淀沉淀,那么就报错了针灸,(针灸的复试线是将近三百三),而我准备匆忙只考了300分,今年国家线299分。
3月底4月初,我就拿着这样的分数,在各种各样的调剂着,没什么学校和专业愿意给我这样的人试一试的机会,(哪怕是有过6年综合医院和多科室的工作经验、执业医师证、执业中药师执业西药师证都有,即便是一心向学,没有供需关系也不会被人看好)。加过了很多很多个调剂群,官方的、私人建立的都有,但让我觉得最舒服的,可能就是广药的调剂群。先说调剂系统开放后的快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在忙碌的筛查着信息,寻找一丝上岸的机会。我下载过的pdf和excel表格,快到千个了吧,就是在里边筛查数据,分析哪里进复试的希望大一些。因为这两年是网络复试,所以,乱报的人太多了,我这个分数真的难。如果是线下复试,在往里投钱也不怕辛苦来回折腾的前提下,远一些的地方也是容易去的,可是,今年是线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过广药的调剂群后,我发现,这里的环境很不一样,有多位老师进行答疑,也有多位小助手进行一个补充,这样的交流环境,是我那么多天没有遇到过的。我这个人对文字一直都是比较敏感的,看过了那么多网站和官方群,让人觉得舒服的真的可能仅广药一个。连我本科就读的辽中医,那个拖沓的官网系统以及管理严重落后的后勤教务处,实在让我无力吐槽。我之前会以为可能所有的学校都差不多吧,因为要维持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哪怕是官方群里,管理员老师都不会跟群员有什么沟通和交流吧。
比如调剂系统刚开放前,陕西中医药大学,放出了百余个医学专硕的调剂名额出来,所以官网公布了调剂群后,没多久2000人就满员了。里边有三四个教务处的老师,但是,他们基本上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不进行管理,也不进行答疑。任由天南海北地同学,在里边聊。甚至吵起来、骂起来了都没有人管理。后来匿名的人越来越多,说的话也越来越不靠谱……
因为我这样的人而言,我读什么专业我不是太care,因为无论读什么专业,我都不会让自己闲着。该看的书、不该看的书,我都要看。因为三十多岁的人,放着好端端的工作不做,家人和孩子都放一边,为了提升自己而跑去读书,甚至要借钱读,那么,有什么理由荒废着学业?而且在自学了病理生理学这本书和课程以后,我清楚的认识到临床专硕这样的工作,对于我这个本来就对临床环境(医患纠纷)很厌恶的情况下,不是最适合我的。最适合我的专业,还是实验室,去实验室里科研,把这么多年的想法和疑问,找到答案。但是,为了有个读书的机会,公共卫生、药学、中药学这样的专业我都开始尝试着进行调剂了。当然,最心仪的,还是药学方向或是病理生理学方向,无论是这两个哪种,都能进行实验室的研究,无论是药物研究势必要进入临床研究而言,还是病理研究势必要用药药物而言,这俩学哪个都能让我有所提升吧。
思绪一旦铺展开,说的乱七八糟的内容就多了。。。
加入过那么多聊天群,参加过那么多次调剂,应该说没有任何的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是我执着的报了3次的,但是广药这边,中药学专业,我报了3次,最终上岸了。
初入调剂群的时候,我就说这里是我见过沟通氛围最好的群,有什么疑问都能得到解答。比如有人问“护理专业能不能调剂中药学”这样的问题,会有老师出来直接告诉他们不要尝试报名了,不会选的,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帮他们省一个填报位置给别的学校。而这种操作,我没在别的学校那里看过,尤其是官方的电话永远永远打不通的情况下,广药这样的群的做法,很暖人吧。那些同学他们的调剂界面里是能看到允许调剂的,但是很多官方的文件里不会明确写行不行,折让很多人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报了不会被接受的学校,浪费了调剂的窗口。记得尝试调剂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方向的时候,官方任何文件里都没有写不允许填报,他们也没有官方群,只能打电话询问,硬生生地拿到机会询问了一下,告诉我他们也不知道针灸专硕能不能报中药学,需要向上级问。稍后他们很人性化的给我回复了,告诉我不能填报。这里,得说一下感谢,要不然还会傻等结果。
等第三次填报广药,并且进入复试后,我也查过广药的排名,并不高,但是不耽误我喜欢它,就因为有人情味儿。至少管理制度上,我觉得甩那些排名高的学校几条街。咱也是工作过的人,反正于我而言,在我没能力开设个学校前,我是不会去嫌弃这嫌弃那的,再怎么说都比我这一穷二白的人强,哪怕是末流的学校里的老师,教我这个什么都不会的人也都绰绰有余了。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我眼里的广药,挺高大上的,尤其是交互方面,至少有人能给你提供解答,而不像别的地方,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浪费了时间和机会,没有人管你是不是彷徨。
这样的学校,哪怕排名靠在后边,也让人觉得有朝气。
工作的时候,总会听到说“哪个哪个医院,进了什么什么设备”“咱们医院又开展了啥啥啥项目”等等之类的话,我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人,那些设备让人用得上,那才值得高兴,如果就是噱头,也就失去了意义。医院的大楼盖得再好看、跟花园似的,你的工作环境变好了,但是你的医术还是那么拉胯,配得上这么好的地儿么?孰轻孰重?
环境也好,设施也罢,一个学校的好坏,于我而言,是能让人学到东西,而不是那些空中楼阁的东西,最终只是让人瞎忙活一场。这么多年,看得多了,也看的累了。
希望,未来三年,我能学到我想学的东西。希望在这三年里,我能想好我读博的方向,是继续搞药学,还是回归医学。
先说一下,我是一个32岁工作过6年的临床医生,去年6月,也就是31岁辞职参加了考研。考研是因为一些原因而突发奇想的,所以7月开始正式准备到12月考研,时间紧任务重,重新学习近10年没学过的英语和政治。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没有做功课,报了个这两年的大热门(我2014年辽中医,中医学(英语)六年制专业毕业,当时针灸没人考的),我本来是想报个针灸能扩展点能力又是冷门比较容易上,对我这个工作过的人来说考研只是想让自己冷静几年沉淀沉淀,那么就报错了针灸,(针灸的复试线是将近三百三),而我准备匆忙只考了300分,今年国家线299分。
3月底4月初,我就拿着这样的分数,在各种各样的调剂着,没什么学校和专业愿意给我这样的人试一试的机会,(哪怕是有过6年综合医院和多科室的工作经验、执业医师证、执业中药师执业西药师证都有,即便是一心向学,没有供需关系也不会被人看好)。加过了很多很多个调剂群,官方的、私人建立的都有,但让我觉得最舒服的,可能就是广药的调剂群。先说调剂系统开放后的快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在忙碌的筛查着信息,寻找一丝上岸的机会。我下载过的pdf和excel表格,快到千个了吧,就是在里边筛查数据,分析哪里进复试的希望大一些。因为这两年是网络复试,所以,乱报的人太多了,我这个分数真的难。如果是线下复试,在往里投钱也不怕辛苦来回折腾的前提下,远一些的地方也是容易去的,可是,今年是线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过广药的调剂群后,我发现,这里的环境很不一样,有多位老师进行答疑,也有多位小助手进行一个补充,这样的交流环境,是我那么多天没有遇到过的。我这个人对文字一直都是比较敏感的,看过了那么多网站和官方群,让人觉得舒服的真的可能仅广药一个。连我本科就读的辽中医,那个拖沓的官网系统以及管理严重落后的后勤教务处,实在让我无力吐槽。我之前会以为可能所有的学校都差不多吧,因为要维持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哪怕是官方群里,管理员老师都不会跟群员有什么沟通和交流吧。
比如调剂系统刚开放前,陕西中医药大学,放出了百余个医学专硕的调剂名额出来,所以官网公布了调剂群后,没多久2000人就满员了。里边有三四个教务处的老师,但是,他们基本上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不进行管理,也不进行答疑。任由天南海北地同学,在里边聊。甚至吵起来、骂起来了都没有人管理。后来匿名的人越来越多,说的话也越来越不靠谱……
因为我这样的人而言,我读什么专业我不是太care,因为无论读什么专业,我都不会让自己闲着。该看的书、不该看的书,我都要看。因为三十多岁的人,放着好端端的工作不做,家人和孩子都放一边,为了提升自己而跑去读书,甚至要借钱读,那么,有什么理由荒废着学业?而且在自学了病理生理学这本书和课程以后,我清楚的认识到临床专硕这样的工作,对于我这个本来就对临床环境(医患纠纷)很厌恶的情况下,不是最适合我的。最适合我的专业,还是实验室,去实验室里科研,把这么多年的想法和疑问,找到答案。但是,为了有个读书的机会,公共卫生、药学、中药学这样的专业我都开始尝试着进行调剂了。当然,最心仪的,还是药学方向或是病理生理学方向,无论是这两个哪种,都能进行实验室的研究,无论是药物研究势必要进入临床研究而言,还是病理研究势必要用药药物而言,这俩学哪个都能让我有所提升吧。
思绪一旦铺展开,说的乱七八糟的内容就多了。。。
加入过那么多聊天群,参加过那么多次调剂,应该说没有任何的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是我执着的报了3次的,但是广药这边,中药学专业,我报了3次,最终上岸了。
初入调剂群的时候,我就说这里是我见过沟通氛围最好的群,有什么疑问都能得到解答。比如有人问“护理专业能不能调剂中药学”这样的问题,会有老师出来直接告诉他们不要尝试报名了,不会选的,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帮他们省一个填报位置给别的学校。而这种操作,我没在别的学校那里看过,尤其是官方的电话永远永远打不通的情况下,广药这样的群的做法,很暖人吧。那些同学他们的调剂界面里是能看到允许调剂的,但是很多官方的文件里不会明确写行不行,折让很多人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报了不会被接受的学校,浪费了调剂的窗口。记得尝试调剂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方向的时候,官方任何文件里都没有写不允许填报,他们也没有官方群,只能打电话询问,硬生生地拿到机会询问了一下,告诉我他们也不知道针灸专硕能不能报中药学,需要向上级问。稍后他们很人性化的给我回复了,告诉我不能填报。这里,得说一下感谢,要不然还会傻等结果。
等第三次填报广药,并且进入复试后,我也查过广药的排名,并不高,但是不耽误我喜欢它,就因为有人情味儿。至少管理制度上,我觉得甩那些排名高的学校几条街。咱也是工作过的人,反正于我而言,在我没能力开设个学校前,我是不会去嫌弃这嫌弃那的,再怎么说都比我这一穷二白的人强,哪怕是末流的学校里的老师,教我这个什么都不会的人也都绰绰有余了。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我眼里的广药,挺高大上的,尤其是交互方面,至少有人能给你提供解答,而不像别的地方,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浪费了时间和机会,没有人管你是不是彷徨。
这样的学校,哪怕排名靠在后边,也让人觉得有朝气。
工作的时候,总会听到说“哪个哪个医院,进了什么什么设备”“咱们医院又开展了啥啥啥项目”等等之类的话,我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人,那些设备让人用得上,那才值得高兴,如果就是噱头,也就失去了意义。医院的大楼盖得再好看、跟花园似的,你的工作环境变好了,但是你的医术还是那么拉胯,配得上这么好的地儿么?孰轻孰重?
环境也好,设施也罢,一个学校的好坏,于我而言,是能让人学到东西,而不是那些空中楼阁的东西,最终只是让人瞎忙活一场。这么多年,看得多了,也看的累了。
希望,未来三年,我能学到我想学的东西。希望在这三年里,我能想好我读博的方向,是继续搞药学,还是回归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