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弦犹奏离别歌吧 关注:67贴子:1,145
  • 4回复贴,共1

【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科普小天才而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6-03 23:31回复
    古代季节、月份、日期的别称全录
    一.古代季节的别称:
    春季:
    主春、九春、阳春、青春、春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苍灵
    夏季:
    三夏、清夏、炎夏、九夏、朱夏、盛夏、朱律、炎节、炎亭、朱明、长赢
    秋季:
    三秋、九秋、金天、素节、素商、高商、商节、凄辰、白藏
    冬季:
    三冬、九冬、元冬、青冬、隆冬、冬辰、严节、岁余、安宁、元序
    二.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一月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 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 三之日、睦月、上月
    农历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著夹钟、仲钟、仲春、仲阳、 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 竹秋、花朝
    农历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 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农历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农历五月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 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农历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农历七月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农历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 大清月、竹小春
    农历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农历十月
    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农历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6-03 23:33
    回复
      2025-05-23 09:39:13
      广告
      三.月相表示日期:
      朔月、新月——阴历每月初一的月。朔、即月与太阳位于同一方向,因而完全看不到月亮。
      二日月——阴历每月初二的月。也称为既朔。形如细眉。
      三日月、眉月、若月、初月、虚月、蛾眉、织月、月之剑——阴历每月初三的月。细如镰刀,锐利得犹如寄宿着灵力。
      四日月——阴历每月初四左右的月。
      五日月——阴历每月初五左右的月。
      六日月——阴历每月初六左右的月。
      七日月、上弦之月、弓张月、恒月、半月、破镜——从新月到满月之间的半月。月亮落下的时候就像向上张起的弓弦,因而得名。又称为玉钩。
      八日月——阴历每月初八左右的月。
      九日月——阴历每月初九左右的月。
      十日夜、十日月——阴历每月十日左右的月。阴历10月10日夜晚有收获祭。
      十日余之月——十日过后所见之月的意思。
      十三夜月、十三日月——阴历每月十三的月、尤指阴历9月13日的月。其美丽仅次于十五夜,吉祥的月。
      小望月、待宵月、十四日月——望月前日,称为小望月。尤其中秋前夜称为待宵。
      十五夜月、十五日月、望月、満月、三五月、名月、天満月——阴历每月十五的月,尤指8月15日的月。指待十五夜的词有三五、也叫三五之月。“中秋”来自7月初秋、8月仲秋、9月晩秋的说法。
      十六夜、十六日月、既望、不知夜月——阴历十六的月。比十五夜的月晚出现,即月亮踌躇着升起的意思。
      立待月、十七日月——阴历十七的月。日落后,站着等待月升起的意思。
      居待月、十八日月——阴历十八的月。意为在屋内坐着等待,比十七日月出来得更晚。
      寝待月、十九日月——阴历十九的月。比满月出来的时间迟了4小时左右,唯有躺着等待月的意思。
      更待月、二十日月——阴历二十的月。到了打更的时候,月总算出来了的意思。于亥之正刻(午后10时)左右升起,因此又称亥中之月。
      二十日余之月——二十日过后所见之月的意思。
      二十三日月、下弦之月——从满月到新月之间的半月、月亮落下时就如朝下的弓弦,因而得名。传说在阴历二十三日夜半过后等待月的出现,可以实现愿望。(二十三夜待)
      二十六夜、二十六日月——阴历二十六的月。有夜半时等待月的出现、拜月的说法。
      二十七日月——阴历二十七左右的月。
      二十八日月——阴历二十八左右的月。
      晦日月、三十日月——由“月隐”变化而来的。“晦”,即月亮隐居起来的意思,指毎月的最后一天。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6-03 23:34
      回复
        古代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 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 pīng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 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 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语出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 《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强壮:指四十。《 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知命:指50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 知命之年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 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六十六:“( 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 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
        语出杜甫《 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 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 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80~90岁
        语出《汉· 曹操·对酒歌》:“人 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老人。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6-03 23:38
        回复
          富强民主和谐爱国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6-08 0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