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使用部分:
这个部分可以说一直是我比较看重的了,毕竟设计的优劣直接体验在这个部分。
相同背负条件:1机,1手柄,3电池,三镜头(图丽16-24,适马70-200小黑5代,适马50 1.4A),驼峰700ML水杯,手机。
装载状态下挂于右肩,肩带收紧(所有东西都装进包里,水杯用附件包挂在包上)。本人体重偏重,偏胖(体型不同背负包包感受不同)。
仅拍摄沙记上身效果

沙记:
由于沙记的相机仓设计在底部,器材在包中部靠上,较为顺手的织带在右下侧(水杯装满水也是挂在那里。),整体包的重心在背部中间靠下的位置。在走动的情况下,单点肩部背负提供不了较为稳定的状态,加之我体型问题,肩带显得偏短,包裹固定位置有限,所以有明显的晃动感,甚至包的底部要从下肋骨位置晃到身前去的感觉
我认为就我个人体验而言,最好肩垫部分加长,长至我肋骨位置,以提供更多的接触面,使得背包在大负载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接触面。另外,增加腰带,使与包体、肩带带形成三点,稳定效果更好。我在包底侧面MOLLE织带带增加了一个插扣母扣,另外用一条带围过我腰部处链接在一起,这样感觉稍微好了很多,减轻了晃动。
背包底部的带就是自己增加的简易固定带

在暗兜的使用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盲操作,在顺手一侧放手机的话,要多熟悉才不容易出错。以前,在一次拍摄中,我把新买的手机放在背包右侧兜时候因为拉链拉好了。结果并没有拉到位,结果手机在包体的晃动中就顺着包口滑了出来,摔坏了。不过我认为这是我的使用问题,非包设计问题,但是如果背包设计之初有考虑防止滑出物品的保险设计或许会更贴心些。
在负重感受上,因为是单肩设计,所以一边肩膀压力巨大。这也决定了这包是壮汉包。如果不是壮汉的话,负重上要考虑减轻,比如用轻便的摄影器材。
在快取相机上此包有过人之处。就是顺着包底提手往身前一抽,这样相机仓就展现在你面前,解开扣拉开拉链,取出相机,扣上扣具,一气呵成。在元宝的视频里也有这样操作的视频,不妨搜来看一看,这里不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