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生撰文称《封神演义》对杨戬的描写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一开始作者并不以杨戬为二郎神的。[6]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但笔者愿意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与二郎神相关的描写都是后来的补笔,或许作者正要如此写出杨戬的生命成长史呢。另外,《封神演义》描写了数位具有怪眼的人物(譬如闻仲、殷郊、温良、马善和吕岳都有三只眼;高明是千里眼;杨任的眼眶内长有双手,手上有可以透视地底的双眼),大概为避免过多的重复,又或者仅因为作者在糅合多种二郎神说法时有所偏重,所以《封神演义》没有突出描写杨戬的三只眼(这是二郎神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但是杨戬“即运神光,定睛观看,已知袁洪化为怪石”(第92回)这句话依稀可见第三只眼的痕迹,也更加证实二郎神是杨戬形象的主要渊源。
至于《封神演义》为何要以杨戬为二郎神,各家解释不一。胡适认为历史上的杨戬是一个刮地皮的人物,宋时二郎神崇拜最盛,每逢他的诞辰,善男信女都要负一块土到他的庙里去作礼物,与刮地皮的行径相类,故而杨戬可以与二郎神相混。容肇祖引述了这个意见后却另有解释,他说二郎神的必需祭品是羊,每羊过城得纳税五百,羊与杨同音,指二郎神以代杨戬,这可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老百姓所用的诨号,历久这二郎神便真的说是杨戬了。[7]李啸仓《平话中的二郎神》一文则引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和《夷坚志》的两条记载,推测它们可能是“小说作者凭空虚造之所本”。[8]其实,二郎神姓“杨”,应是受了杨姓神灵传说的影响,极有可能就是杨四将军传说的影响所致[9],至于名“戬”,笔者觉得有可能由“独健”之“健”讹化而来。换言之,“杨戬”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也是用两种二郎神传说拼合而成的,不一定要和历史上的杨戬联系在一起。
总之,杨戬形象是《封神演义》作者在采纳多种二郎神传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他的许多特征都可以因此得到解释。但正如本文在下面即将要谈到的那样,这个形象尚另有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