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张国荣中大演讲:如何演绎小说中的人物(文字版)
2009-03-30 11:15:23 来自: 迷蒙的花树(为你钟情)
如何演绎小说中的人物
以李碧华作品为例
主讲:张国荣
主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
时间: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资料提供:张咏梅、陈露明。黄燕萍、邓依韵、吴洁盈、邹文律、冯慧心
整理:陈露明、黄燕萍
张国荣先生在生时,先后主演过三部李碧华的作品,所饰演的角色包括:香港电台制作的《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电视剧,1980)的景生、《胭脂扣》(电影,1988)的十二少及《霸王别姬》(电影,1993)的程蝶衣。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张国荣先生应卢玮銮教授之邀,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人文馆内进行了一场两小时的演讲及答问会,围绕的主题是『如何演绎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跟学生畅谈其如何演绎同一个作家笔下的不同人物,故实有其弥足珍贵之处。讲座中,座上教授及学生先后向张先生提了二十多道问题,内容主要围绕张国荣如何演绎李碧华《胭脂扣》中十二少及《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两个富争议性的人物,以及其戏里戏外的演绎心声。惟是次讲座应主讲者的要求,不作录影及录音,故并无影音记录。以下的文字整理,乃笔者根据自己保留笔记及当日座上各同学(按:见上述资料提供者)的笔记,参照整理而成。
我跟李碧华是好朋友,主演过几部碧华的作品,都是好戏!
在我眼中,碧华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壮烈的内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辉、最灿烂的刹那加以发挥。而我欣赏碧华小说中那种坦荡荡的、毫无保留的风格。
如何演绎《胭脂扣》中的十二少
我主演的第一套李碧华改编作品是《我家的女人》(注1),但由于当时此类题材并未流行,而内里有关中港两地的意涵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回响。
之后就是电影《胭脂扣》。当中“十二少”的角色最初选角是郑少秋,后郑因沈殿霞(按:郑少秋前妻)怀孕而辞演,故由我接手。最初接到《胭脂扣》的剧本,我的戏份只有三页纸,对白的总数不过是十多句而已,工作量只有十天左右。
事实上,在《胭脂扣》原著中,十二少这角色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如花,但我接手此戏,到往试造型——一袭长衫,如此风度翩翩——直教人觉得,这角色根本是为我度身定造的。碧华为我的魅力所打动,于是特别为我增写戏份,而导演关锦鹏也把我的拍摄期增至二十多天,电影最后以两个不同年代的双线形式发展。这也许说明了,我是一个有魅力的演员,对一个作者而言,或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我对观众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跟叫座力,这正是市场的基本需求。基于上述的原因,故在电影版《胭脂扣》,十二少这个角色的着墨远较原著为浓,因此这部戏更令我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而在我所演过的角色当中,个人最喜欢的是《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角色,当时导演关锦鹏的拍摄很开放,角色情感的表达绝对是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是关锦鹏导演对我的重视与提升。对于《胭脂扣》这部戏,有人觉得关锦鹏放大了女性的执着,我的看法是:碧华的原著故事本如此,人物本如此。
至于十二少这角色,实在是相当复杂也是相当简单的,他舍得为如花放弃丰厚的身家,但在生死抉择之时,又表现得极其懦弱无力,乃至逃避。基本上,我觉得十二少是一个“色鬼”,也是一个“无胆鬼”,演这样的角色是一项挑战,因为在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性”与“爱”的张力。
2009-03-30 11:15:23 来自: 迷蒙的花树(为你钟情)
如何演绎小说中的人物
以李碧华作品为例
主讲:张国荣
主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
时间: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资料提供:张咏梅、陈露明。黄燕萍、邓依韵、吴洁盈、邹文律、冯慧心
整理:陈露明、黄燕萍
张国荣先生在生时,先后主演过三部李碧华的作品,所饰演的角色包括:香港电台制作的《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电视剧,1980)的景生、《胭脂扣》(电影,1988)的十二少及《霸王别姬》(电影,1993)的程蝶衣。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张国荣先生应卢玮銮教授之邀,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人文馆内进行了一场两小时的演讲及答问会,围绕的主题是『如何演绎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跟学生畅谈其如何演绎同一个作家笔下的不同人物,故实有其弥足珍贵之处。讲座中,座上教授及学生先后向张先生提了二十多道问题,内容主要围绕张国荣如何演绎李碧华《胭脂扣》中十二少及《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两个富争议性的人物,以及其戏里戏外的演绎心声。惟是次讲座应主讲者的要求,不作录影及录音,故并无影音记录。以下的文字整理,乃笔者根据自己保留笔记及当日座上各同学(按:见上述资料提供者)的笔记,参照整理而成。
我跟李碧华是好朋友,主演过几部碧华的作品,都是好戏!
在我眼中,碧华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壮烈的内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辉、最灿烂的刹那加以发挥。而我欣赏碧华小说中那种坦荡荡的、毫无保留的风格。
如何演绎《胭脂扣》中的十二少
我主演的第一套李碧华改编作品是《我家的女人》(注1),但由于当时此类题材并未流行,而内里有关中港两地的意涵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回响。
之后就是电影《胭脂扣》。当中“十二少”的角色最初选角是郑少秋,后郑因沈殿霞(按:郑少秋前妻)怀孕而辞演,故由我接手。最初接到《胭脂扣》的剧本,我的戏份只有三页纸,对白的总数不过是十多句而已,工作量只有十天左右。
事实上,在《胭脂扣》原著中,十二少这角色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如花,但我接手此戏,到往试造型——一袭长衫,如此风度翩翩——直教人觉得,这角色根本是为我度身定造的。碧华为我的魅力所打动,于是特别为我增写戏份,而导演关锦鹏也把我的拍摄期增至二十多天,电影最后以两个不同年代的双线形式发展。这也许说明了,我是一个有魅力的演员,对一个作者而言,或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我对观众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跟叫座力,这正是市场的基本需求。基于上述的原因,故在电影版《胭脂扣》,十二少这个角色的着墨远较原著为浓,因此这部戏更令我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而在我所演过的角色当中,个人最喜欢的是《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角色,当时导演关锦鹏的拍摄很开放,角色情感的表达绝对是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是关锦鹏导演对我的重视与提升。对于《胭脂扣》这部戏,有人觉得关锦鹏放大了女性的执着,我的看法是:碧华的原著故事本如此,人物本如此。
至于十二少这角色,实在是相当复杂也是相当简单的,他舍得为如花放弃丰厚的身家,但在生死抉择之时,又表现得极其懦弱无力,乃至逃避。基本上,我觉得十二少是一个“色鬼”,也是一个“无胆鬼”,演这样的角色是一项挑战,因为在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性”与“爱”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