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能是“头痛医头”的末端治理,而需要从源头上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教育生态,将家长、学生从种种纠结中解放出来,重新树立对教育功能的价值认同。
传统的应试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近些年我国在大力推进学生减负,推广素质教育建设,但由于考核标准未做根本性改变,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分数”仍旧是考核的重要标准,这就滋生了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1
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教育
为什么义务教育免学费,家长却非要给孩子花大钱送到教培机构学习?
为什么“减负”越狠、负担越重?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培训机构对学生负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稍微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仅仅是“病灶”而已。
培训机构被称作“影子教育”,因为它与课堂教学如影随形。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教育,正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催生了繁盛的培训机构。
为什么“大吃大喝”管得住,一个培训却管不住?很简单,地方教育部门的整个评价体系都是应试导向,这才是问题根源。
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出于功利化办学需要,没有把全体学生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仍然以分数、成绩和特长论英雄。
可以说,应试教育这么多年,我们“小升初”激烈的程度,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对教育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
2
70%的学业负担来自校内
首先,为了在短期内取得好的办学绩效,一些学校变相改变课程结构、变更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学生想上的课上不了,不想上的课天天上。为了应付教学检查和督导,有的学校甚至准备了两张不同的课表。
第二,对培训机构恶劣的做法要坚决打击。中国培训机构完全把教育作为生意来经营,其状况比亚洲其他国家要恶劣许多。
比如对2岁孩子进行奥数教育,幼小衔接班宣传一个暑假就可以让学前儿童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等等。一些培训机构总是搞这种东西,不断地突破底线,不择手段地谋利。
这种恶劣的做法不要说什么遵循教育规律,连良心都没有了。这些培训机构的背后,是某些上市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下有极强的趋利动机。
从世界各国看,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整顿都是非常严格的。比如韩国对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和限制,规定“一对一”1小时最多不能超过多少钱。
我们现在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方面的管理需要细化、提升。
要坚持义务教育的价值,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学,才能正本清源,重新引导价值的认同,真正攻克学业负担这一顽症。
3
课外培训加剧教育不公
虽然高考改革在推进,但是“一考定终身”始终没有改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自家孩子搞素质教育,而其他人没有改变,那未来自家孩子肯定会吃亏。
“小学、小升初、中考”这三段是义务教育阶段,高考是一个竞争性的教育阶段。同为儒家文化圈,在日本、韩国,高考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还是有保障的。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小学生没有择校竞争。即便当时也有激烈的高考,但高考压力不会直接传导到小学。
如今很多小学生睡眠都无法保障,太可怜了。到了高中阶段逐渐走向成年,心智成熟才可以迎接更多挑战。
培训机构通过“制造焦虑”的捆绑销售和饥饿营销,让教育成为一种商品。同时制造出“拼爹拼妈,我们只能拼孩子”这种煽风点火的口号。
一些培训机构围绕择校需求制造恐惧,不断升级。从“起跑线上的竞争”,现在变成了“阶级斗争”,他们还宣称“上升通道”都关闭了。
这类文章许多都是培训机构的软文,把学业竞争夸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让很多家长非常恐慌。
自古谣言猛于虎,总是套路得人心,政府和新闻媒体有责任加强教育领域的理性报道,改善舆论环境,以正视听。
教育的源头治理就是要有效地维护义务教育的秩序,从改善政府治理入手,解决政府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政府不仅仅是开会发文,更关键是要令行禁止。通过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竞争,规范和治理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公办教育的品质。
培训机构也要明确自身定位,不抢做教育主体,作为学校教育的助手予以配合补充,通过良性竞争来推动学校扩大教育供给和改进教育质量。
4
蹊师APP
维护教育的秩序

蹊师APP
三大端口
全渠道覆盖所有资源

家长端是为学生家长提供各类优秀教师资源,教师评价系统,可自由选择老师、课程、时间等,为家长保障权益,免去多余烦恼。

教师端区别于其他招聘类网站,蹊师的教师端是专门为各类教师量身打造就业新平台,百万教培,千万级发展。

机构端不仅能为机构匹配优质教师,还可以为机构提供海量优质生源、营销招生、优质课程展示。
蹊师
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型平台
为家长,教师,机构
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让教育更轻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师用心在做教育
传统的应试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近些年我国在大力推进学生减负,推广素质教育建设,但由于考核标准未做根本性改变,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分数”仍旧是考核的重要标准,这就滋生了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1
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教育
为什么义务教育免学费,家长却非要给孩子花大钱送到教培机构学习?
为什么“减负”越狠、负担越重?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培训机构对学生负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稍微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仅仅是“病灶”而已。
培训机构被称作“影子教育”,因为它与课堂教学如影随形。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教育,正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催生了繁盛的培训机构。
为什么“大吃大喝”管得住,一个培训却管不住?很简单,地方教育部门的整个评价体系都是应试导向,这才是问题根源。
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出于功利化办学需要,没有把全体学生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仍然以分数、成绩和特长论英雄。
可以说,应试教育这么多年,我们“小升初”激烈的程度,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对教育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
2
70%的学业负担来自校内
首先,为了在短期内取得好的办学绩效,一些学校变相改变课程结构、变更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学生想上的课上不了,不想上的课天天上。为了应付教学检查和督导,有的学校甚至准备了两张不同的课表。
第二,对培训机构恶劣的做法要坚决打击。中国培训机构完全把教育作为生意来经营,其状况比亚洲其他国家要恶劣许多。
比如对2岁孩子进行奥数教育,幼小衔接班宣传一个暑假就可以让学前儿童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等等。一些培训机构总是搞这种东西,不断地突破底线,不择手段地谋利。
这种恶劣的做法不要说什么遵循教育规律,连良心都没有了。这些培训机构的背后,是某些上市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下有极强的趋利动机。
从世界各国看,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整顿都是非常严格的。比如韩国对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和限制,规定“一对一”1小时最多不能超过多少钱。
我们现在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方面的管理需要细化、提升。
要坚持义务教育的价值,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学,才能正本清源,重新引导价值的认同,真正攻克学业负担这一顽症。
3
课外培训加剧教育不公
虽然高考改革在推进,但是“一考定终身”始终没有改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自家孩子搞素质教育,而其他人没有改变,那未来自家孩子肯定会吃亏。
“小学、小升初、中考”这三段是义务教育阶段,高考是一个竞争性的教育阶段。同为儒家文化圈,在日本、韩国,高考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还是有保障的。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小学生没有择校竞争。即便当时也有激烈的高考,但高考压力不会直接传导到小学。
如今很多小学生睡眠都无法保障,太可怜了。到了高中阶段逐渐走向成年,心智成熟才可以迎接更多挑战。
培训机构通过“制造焦虑”的捆绑销售和饥饿营销,让教育成为一种商品。同时制造出“拼爹拼妈,我们只能拼孩子”这种煽风点火的口号。
一些培训机构围绕择校需求制造恐惧,不断升级。从“起跑线上的竞争”,现在变成了“阶级斗争”,他们还宣称“上升通道”都关闭了。
这类文章许多都是培训机构的软文,把学业竞争夸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让很多家长非常恐慌。
自古谣言猛于虎,总是套路得人心,政府和新闻媒体有责任加强教育领域的理性报道,改善舆论环境,以正视听。
教育的源头治理就是要有效地维护义务教育的秩序,从改善政府治理入手,解决政府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政府不仅仅是开会发文,更关键是要令行禁止。通过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竞争,规范和治理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公办教育的品质。
培训机构也要明确自身定位,不抢做教育主体,作为学校教育的助手予以配合补充,通过良性竞争来推动学校扩大教育供给和改进教育质量。
4
蹊师APP
维护教育的秩序

蹊师APP
三大端口
全渠道覆盖所有资源

家长端是为学生家长提供各类优秀教师资源,教师评价系统,可自由选择老师、课程、时间等,为家长保障权益,免去多余烦恼。

教师端区别于其他招聘类网站,蹊师的教师端是专门为各类教师量身打造就业新平台,百万教培,千万级发展。

机构端不仅能为机构匹配优质教师,还可以为机构提供海量优质生源、营销招生、优质课程展示。
蹊师
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型平台
为家长,教师,机构
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让教育更轻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师用心在做教育